1.本发明涉及复合式衬砌可靠性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2.以计算结构可靠指标为核心的极限状态法,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国颁布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给出了采用极限状态法计算隧道衬砌结构的可靠指标性的计算方法,使得极限状态法在铁路隧道工程方面迅速发展。但该规范计算方法中所采用的“荷载分担比”参数不易确定,且规范中的可靠指标的计算对象仅适用于隧道的二次衬砌、明洞和洞门结构,尚不适用于隧道初期支护的设计计算,也未见针对隧道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实现了一种简便、准确的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包括:获取隧道基础参数,并根据隧道基础参数,计算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承担的主动荷载和弹性抗力;获取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以及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根据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计算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弹性链杆刚度;基于主动荷载、弹性抗力和弹性链杆刚度,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
6.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包括: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对基本随机变量进行抽样模拟,计算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的统计特征;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的统计特征,建立复合式衬砌的极限状态方程,根据极限状态方程,通过jc法计算每个截面的可靠指标。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对基本随机变量进行抽样模拟,计算基本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包括:
7.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极限状态方程包括混凝土抗压极限状态方程、混凝土抗裂极限状态方程;混凝土抗压极限状态方程为:
[0008][0009]
其中,φ为稳定系数,n为荷载产生的轴力,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γ
p
为混凝土抗拉塑形系数,e0为轴向力偏心距,e0=m/n,m为弯矩,f
tk
为衬砌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值;混凝土抗裂极限状态方程为:
[0010]
φf
ck
bhα-n=0
[0011]
其中,φ为稳定系数,n为荷载产生的轴力,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f
ck
为衬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α为轴向力偏心影响系数;
[0012]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极限状态方程包括钢筋混凝土极限状态方程,钢筋混凝土极限状态方程为:
[0013][0014]
其中,α1为系数,as、as′
分别为受拉区和受压区的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ea为附加偏心距,ea=max(20,h/30),e0为轴向力偏心距,h0为截面有效高度,h0=h-as,fy′
为钢筋强度设计值,as′
为受压区钢筋面积,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x为受压区高度。
[0015]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的统计特征,建立复合式衬砌的极限状态方程,根据极限状态方程,通过jc法计算每个截面的可靠指标,包括:通过jc法计算每个截面的可靠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0016][0017]
其中,xi(i=1,2,
…
,n)为基本随机变量,z=g(x1,x2,
…
,xn)=0为极限状态方程,mz为设计验算点(i=1,2,
…
,n)的均值,σz为设计验算点的标准差,x
i*
为变量x设计验算点值,m
xi
为变量xi的均值,σ
xi
为变量xi的标准差值,cosθ
xi
为灵敏系数;灵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018][0019]
设计验算点的计算公式为:
[0020]
xi=m
xi-βσ
xi
cosθ
xi
,i=1,2,
…
,n
[0021]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隧道基础参数包括围岩重度、围岩级别、隧道宽
度和宽度影响系数,获取隧道基础参数,并根据隧道基础参数,计算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承担的主动荷载和弹性抗力,包括:根据q=γ
×
0.45
×2s-1
×
ω,计算主动荷载q,其中γ为围岩重度,s为围岩级别,ω为宽度影响系数,ω=1+i
×
(b-5),b为隧道宽度,i为b每增加预设宽度时围岩压力的增减率;根据σi=kδi计算弹性抗力σi,其中k为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δi为围岩表面上任意一点i的压缩变形。
[0022]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主动荷载、弹性抗力和弹性链杆刚度,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包括:通过梁单元模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通过杆单元模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弹性链杆刚度和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弹性抗力,基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弹性链杆和弹性抗力搭建有限元结构;将主动荷载值、弹性链杆刚度值和弹性抗力值输入有限元结构,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
[0023]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复合式衬砌荷载分担比计算装置,包括:荷载计算模块,用于获取隧道基础参数,并根据隧道基础参数,计算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承担的主动荷载和弹性抗力;链杆刚度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以及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根据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计算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弹性链杆刚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主动荷载、弹性抗力和弹性链杆刚度,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可靠指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
[0024]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的步骤。
[0025]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的步骤。
[0026]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采用极限状态法计算可靠指标的过程中避开了模糊参数“荷载分担比”,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轴力、弯矩以及结构可靠指标,计算方法简便高效,计算结果准确,可为隧道支护参数设计以及开挖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流程图;
[002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衬砌弹性连杆刚度简化模型;
[003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限元结构模型;
[003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ⅳ级深埋隧道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003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ⅳ级深埋隧道复合式衬砌结构模型图;
[003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ⅳ级深埋隧道单层二次衬砌结构模型图;
[003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装置示意图;
[0035]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清楚的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作用,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7]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38]
复合式衬砌指的是分内外两层先后施作的隧道衬砌。在坑道开挖后,先及时施作与围岩密贴的外层柔性支护(一般为喷锚支护),也称初期支护,容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而又不致于造成松动压力的过度变形。待围岩变形基本稳定以后再施作内层衬砌(一般是模筑的),也称二次衬砌。两层衬砌之间,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层,也可灌筑防水混凝土内层衬砌而不做防水层。
[0039]
以计算结构可靠指标为核心的极限状态法,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国颁布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给出了采用极限状态法计算隧道衬砌结构的可靠指标性的计算方法,使得极限状态法在铁路隧道工程方面迅速发展。但该规范计算方法中所采用的“荷载分担比”参数不易确定,且规范中的可靠指标的计算对象仅适用于隧道的二次衬砌、明洞和洞门结构,尚不适用于隧道初期支护的设计计算,也未见针对隧道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0040]
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4。
[0041]
步骤101:获取隧道基础参数,并根据隧道基础参数,计算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承担的主动荷载和弹性抗力。
[0042]
在复合式衬砌结构中围岩不仅对支护结构施加主动荷载,同时还施加被动荷载,即弹性抗力。在对复合式衬砌的主动荷载和弹性抗力计算时需要进行基本假定:(1)初期支护与围岩全面、密贴接触,二者间只考虑径向力的影响。(2)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只考虑径向力的影响,防水层厚度忽略不计。
[0043]
隧道基础参数包括围岩重度、围岩级别、隧道宽度和宽度影响系数。获取上述参数,根据q=γ
×
0.45
×2s-1
×
ω,计算主动荷载q,其中γ为围岩重度
[0044]
(kn/m3),s为围岩级别,ω为宽度影响系数,ω=1+i
×
(b-5),b为隧道宽度(m),i为b每增加预设宽度时围岩压力的增减率。在一些实施例中,i为b每增加1m时围岩压力的增减率,以b=5m为基准,当b<5m时取i=0.2,b>5m时,取i=0.1。
[0045]
弹性抗力采用温克尔假定,根据σi=kδi计算弹性抗力σi,其中k为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mpa/m),δi为围岩表面上任意一点i的压缩变形。
[0046]
步骤102:获取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以及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根据初期支护
的厚度和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计算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弹性链杆刚度。
[0047]
以基本假定为基础,复合式衬砌弹性连杆刚度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弹性链杆刚度按照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加权平均进行计算。
[0048]
步骤103:基于主动荷载、弹性抗力和弹性链杆刚度,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
[0049]
如图3所示,通过二维梁单元模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通过杆单元模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弹性链杆刚度和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弹性抗力,基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弹性链杆和弹性抗力搭建有限元结构。
[0050]
将主动荷载值、弹性链杆刚度值和弹性抗力值输入有限元结构,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
[0051]
步骤104: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对基本随机变量进行抽样模拟,计算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的统计特征。
[0053]
基本随机变量包括围岩重度、围岩弹性反力系数、侧压力系数、混凝土弹性模量、衬砌几何尺寸、衬砌材料的容重、围岩的计算摩擦角、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坍方高度,运用蒙特卡罗法对其进行抽样模拟,统计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荷载效应的统计特征。
[0054]
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的统计特征,建立复合式衬砌的极限状态方程,根据极限状态方程,通过jc法计算每个截面的可靠指标。
[0055]
计算隧道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时,先将非正态基本随机变量转换为等效正态变量,再通过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可靠指标,这种方法称为jc法。对于非线性功能函数,首先在设计验算点处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并近似取一次式,使得功能函数变成线性函数,再通过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可靠指标。
[0056]
极限状态方程包括混凝土抗压极限状态方程、混凝土抗裂极限状态方程和钢筋混凝土极限状态方程。
[0057]
混凝土抗压极限状态方程为:
[0058][0059]
其中,φ为稳定系数,n为荷载产生的轴力,通过上述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得到,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γ
p
为混凝土抗拉塑形系数,e0为轴向力偏心距,e0=m/n,m为弯矩,通过上述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得到,f
tk
为衬砌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值。
[0060]
混凝土抗裂极限状态方程为:
[0061]
φf
ck
bhα-n=0
[0062]
其中,φ为稳定系数,n为荷载产生的轴力,通过上述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得到,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f
ck
为衬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值,α为轴向力偏心影响系
数。
[0063]
钢筋混凝土极限状态方程为:
[0064][0065]
其中,α1为系数,as、as′
分别为受拉区和受压区的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b为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ea为附加偏心距,ea=max(20,h/30),e0为轴向力偏心距,h0为截面有效高度,h0=h-as,fy′
为钢筋强度设计值,as′
为受压区钢筋面积,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x为受压区高度。
[0066]
可靠指标β的计算公式为:
[0067][0068]
其中,xi(i=1,2,
…
,n)为基本随机变量,z=g(x
11
,x2,
…
,xn)=0为极限状态方程,mz为设计验算点(i=1,2,
…
,n)的均值,σz为设计验算点的标准差,x
i*
为变量x设计验算点值,m
xi
为变量xi的均值,,σ
xi
为变量xi的标准差值,cosθ
xi
为灵敏系数。
[0069]
灵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0070][0071]
设计验算点的计算公式为:
[0072]
xi=m
xi-βσ
xi
cosθ
xi
,i=1,2,
…
,n
[0073]
实施例1
[0074]
以如图4所示的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双线
‑ⅳ
级深埋隧道为例,隧道参数见表1。
[0075]
表1ⅳ级深埋隧道衬砌参数表
[0076][0077]
建立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作用的复合式衬砌结构模型,及单层二次衬砌结构模型(荷载承担50%),如图5、图6所示,其中图5为复合式衬砌结构模型,图6为单层二次衬砌结构模型。
[0078]
选取如表2所示的基本随机变量,运用蒙特卡罗法进行1万次抽样模拟,统计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荷载效应的统计特征。
[0079]
表2基本随机变量统计特征表
[0080][0081]
采用jc法原理计算各截面的可靠指标,计算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得复合式衬砌、单层二次衬砌内力均值及可靠指标,如表3、表4所示。复合式衬砌的内力包括弯矩和轴力。
[0082]
表3
ꢀⅳ
级深埋隧道复合式衬砌内力均值、可靠指标表
[0083][0084]
表4n级深埋隧道单层二次衬砌内力均值、可靠指标表
[0085]
项目仰拱墙脚边墙拱脚拱腰拱顶轴力(kn)693.15690.02682.14628.89515.89372.38弯矩(kn
·
m)34.9437.8629.4913.5465.1877.22
可靠指标12.1612.1011.8712.559.716.35破坏类型小偏心小偏心小偏心小偏心大偏心大偏心
[0086]
由表3可知,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受压轴力值最大处均位于仰拱/墙脚,并向拱顶方向逐渐减小;二次衬砌的轴力、弯矩远大于初期支护;控制截面出现在二次衬砌拱顶处,可靠指标最小值为5.53,属于大偏心破坏。
[0087]
由表3、表4,对比复合衬砌模型与单层二次衬砌模型结果可知:变化规律上,二者各截面的轴力、弯矩、可靠指标变化趋势一致,破坏类型相同,结果规律一致;具体数值上,复合衬砌模型的轴力、弯矩值更大,可靠指标更小,分析原因为:复合衬砌模型的荷载分担比由模型计算刚度确定,并未使用经验值50%,由本例可知iv级深埋隧道二次衬砌的荷载分担比应大于50%;规范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二级安全等级的隧道衬砌结构延性破坏、脆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分别为4.2、4.7,本例截面的计算结果满足要求,说明此计算方法合理。
[0088]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装置70,包括:荷载计算模块710、链杆刚度计算模块720、模型构建模块730和可靠指标计算模块740。
[0089]
荷载计算模块710,用于获取隧道基础参数,并根据隧道基础参数,计算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承担的主动荷载和弹性抗力。
[0090]
链杆刚度计算模块720,用于获取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以及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根据初期支护的厚度和刚度与二次衬砌的厚度和刚度计算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弹性链杆刚度。
[0091]
模型构建模块730,用于基于主动荷载、弹性抗力和弹性链杆刚度,构建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
[0092]
可靠指标计算模块740,用于根据隧道复合式衬砌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基于初期支护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与二次衬砌的多个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复合式衬砌的可靠指标。
[0093]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8包括:处理器80、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例如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程序。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隧道复合式衬砌可靠指标计算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4。或者,所述处理器8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模块710至740的功能。
[0094]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8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82在所述终端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82可以被分割成荷载计算模块、链杆刚度计算模块、模型构建模块和可靠指标计算模块。
[0095]
所述终端设备8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终端设备8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
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0096]
所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0097]
所述存储器8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8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8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0098]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99]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10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101]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02]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03]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04]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010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