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读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9140发布日期:2022-06-25 01:2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读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读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的普及,一般的产品都会打印或者粘贴有二维码或条形码,通过识别产品上的二维码或者条形码,可以读取到产品的部分相关信息。
3.现有技术中,如工厂的读码工位,一般是采用人工手持读码器,将读码器连接电脑后,通过读码器对准条形码或二维码,逐个进行扫描,每次扫描一个码并将条码值反馈到电脑端。
4.然而,目前的现有技术存在诸多缺陷,读码只能逐个读码,对于较小型的产品,当产品上存在多个种类码(条形码、qr码、dr码等)的情况下,逐个读码花费时间较长,且容易造成重复读码现象;而对于镭雕码、或者部分条码有翘曲变形、轻微破损或者条码不清楚以及条码底色反射率高的情况下,目前技术还存在读码良率的问题,不能一次识别成功,进而导致需要增加读码次数,降低了读码效率。
5.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创作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读码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自动读码设备,包括:
9.底座;
10.产品治具,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11.y向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产品治具的一侧;
12.侧向读码器,安装于所述y向调节组件上;其中,所述侧向读码器可通过所述y向调节组件调节y方向上的位移;
13.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14.顶部读码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产品治具的上方,用于读码。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自动读码设备可减少读码次数,提升读码效率;且在条码有翘曲变形、轻微破损或者条码不清楚以及条码底色反射率高的情况下,识别准确,读码良率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自动读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自动读码设备的y向调节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自动读码设备去掉外罩后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自动读码设备的外罩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另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参照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动读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自动读码设备100包括底座10、设置于底座10上的产品治具11、y向调节组件12、安装于y向调节组件12上的侧向读码器120、固定于底座10上的支架13、安装于支架13上并位于产品治具11上方的顶部读码器150;其中,产品治具11上放置有待测产品;y向调节组件12位于产品治具11的一侧,通过所述y向调节组件12可调节侧向读码器120在y方向上的位移;侧向读码器120与待测产品的侧面相对以用于读码,而顶部读码器150与待测产品的顶面相对以用于读码。
27.参照图2所示,y向调节组件12包括固定座121、滑动安装于固定座121上的滑块122、和安装于固定座121一端的y向调节件123。其中,侧向读码器120固定安装于滑块122上,通过调节y向调节件123可使得滑块122于固定座121上沿y方向前后滑动,从而带动侧向
读码器120在y方向上产生位移,进而确保产品侧向的条码在读码器的视野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y向调节件123为带有刻度的丝杠,通过丝杆传动调节滑块122于固定座121上沿y方向前后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y向调节件12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驱动调节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特别限定。
28.参照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产品治具11包括有产品放置台110,产品放置台110对应于产品的形状设置有产品限位槽111,以通过限位方式对产品进行摆放。支架13包括固定块130、支架本体131、设置于支架本体131背面的加强条132、以及设置于支架本体131前面用于安装光源14的光源支撑架133;其中,支架本体131上设置有滑槽1300,光源支撑架133活动安装于支架本体131上,光源支撑架133被配置成可在滑槽1300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以调整光源14的高度。具体的,底座10上设置有安装槽101,固定块130固定安装于底座10的安装槽101内,支架本体131的底端插入安装槽101并与固定块130固定连接;加强条132大致呈l型,以用于加强支架本体131与固定块130的连接,从而增强支架的稳固性。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14被设置成中空的圆环形,从而以便顶部读码器150发出的光线穿过圆环形的中空部分扫描放置在产品治具11上的产品,以进行读码。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4被配置有白色和红色光源,作为补偿光源适配不同类型的条码。
30.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读码设备还包括有角度调节组件15,所述角度调节组件15安装于支架本体131的顶部,其包括有安装顶部读码器150的安装板151以及连接于安装板151与支架本体131之间的连接块152;其中,安装板151上设置有槽道1510,连接块152上对应槽道1510设置有螺孔(未图示),通过紧固螺栓(未图示)穿过螺孔以将安装板151与连接块152连接,并通过调整槽道1510的紧固位置,可适当调整安装板151的角度,进而调整固定于安装板151上的顶部读码器150的角度。通过角度调节组件15调整顶部读码器150的角度,使产品条码与顶部读码器150有一定角度,可避免因条码底色不一致导致镜面反射造成读码过曝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组件15也可以采用其他调节方案实现顶部读码器的角度调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特别限定。
31.在一些实施中,自动读码设备100还包括有控制系统,以用于对顶部读码器150、侧向读码器120和光源14进行控制,并通过usb线连接到外部电脑。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系统可采用现有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再详述。
32.参照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例中,自动读码设备100还包括有外罩16,外罩16的侧面设置有茶色板窗口160,以便观察内部读码器的状态,且通过茶色板可有效的遮挡外部环境光,避免外部环境光对读码产生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罩16表面还设置有触摸开关161以及指示灯162,通过触控开关以开启或者关闭读码。
33.自动读码设备100工作时,通过usb线将读码设备100连接至电脑端,在电脑端打开工位相应的测试软件,配置相应产品型号;将产品放置在产品治具11上,手动触摸开关,开启读码;若产品有背面读码的需求,则外罩16上的指示灯162会闪烁,提示需要翻转产品;读码完成后,所有条码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并新生成绑定的条码,取出产品可更换下一个产品继续读码。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创作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