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2841发布日期:2022-07-19 22:2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身份信息识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1200℃及以下温度环境的身份信息记录和识别装置,用于逝者遗体在整个殡葬服务过程中的身份信息记录和识别。


背景技术:

2.殡葬服务是人们为安葬并悼念死者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其中包括接待、登记、寄存、冷藏、火化、骨灰安放等。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些过程繁琐且耗时;当殡葬服务中心接待人数较多时,会出现信息不畅、无序混乱等情况,此时需要频繁对死者遗体信息进行登记、管理、确认,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且容易出错。而实现殡葬服务高效化、标准化的关键,就在于对遗体身份信息登记、识别的高效化、标准化。
3.目前,用于遗体身份信息识别的装置多采用印有二维码或条形码的陶瓷基片作为信息牌,再使用pvc等材料做成琐条固定信息牌于逝者身上,火化后仅剩信息牌本身作为骨灰的标记信息。但其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牌固定于逝者身上,会造成扫描的不便;2、由于需要频繁扫描,所以信息牌需要暴露,隐蔽性差,不美观;3、扫描过程,需要频繁接触逝者遗体;4、无法解决殡葬服务繁琐、耗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它包括:
6.后盖;
7.信息基板,所述信息基板安装在所述后盖上或嵌入所述后盖,其背离所述后盖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记载遗体身份信息的二维码或/和条形码;所述信息基板与所述后盖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信息基板为耐高温材料;
8.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9.防拆机构,所述防拆机构包括一端安装在所述后盖侧面的防拆带以及形成在所述防拆带上且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卡接凸起;
10.所述防拆带具有伸展和佩戴两种状态,当其处于佩戴状态时,所述防拆带的另一端至少贯穿所述后盖和所述信息基板。
11.优化地,所述信息基板为耐高温陶瓷片。
12.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和所述条形码相互独立地由无机高温油墨印刷而成。
13.进一步地,所当所述防拆带处于佩戴状态时,所述后盖和所述信息基板被限位在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卡接凸起之间。
14.优化地,所述后盖上开设有与所述防拆机构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信息基板上
开设有与所述防拆机构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rfid标签上开设有与所述防拆机构相配合的第三通孔;定义所述第一通孔中背离所述信息基板的一端为其出口端、与所述信息基板相向的一端为其入口端,所述第一通孔的出口端或入口端四周设置有倒刺。
15.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间隔设置的加强筋以及与所述rfid标签相配合的限位卡块。
16.进一步地,所述后盖内还填充有用于包覆所述rfid标签的气凝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通过将后盖、信息基板、rfid标签和防拆机构进行组装配合,这样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智能终端填写逝者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家属姓名、联系方式、殡葬服务类型等)就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绑定和领用;后续流程(如火化等)都可以通过rfid设备无接触读取逝者身份信息、确认逝者身份信息,反馈逝者当前服务项目,提醒家属下个项目内容和时间,整个过程做到无接触、有序且高效,从而实现全程无接触的对逝者遗体信息进行登记、快速识别,更可以结合物联网实现殡葬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并在低至-20℃的冷藏和高至1200℃的火化后(仅信息基板得以保存下来),其上的身份信息不会损坏;
19.2、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小巧便捷、易于佩戴、便于回收处理、无需接触,故具有很好的可隐蔽性;
20.3、防拆机构的设计能避免遗体转移过程中信息牌的丢失,便于殡葬管理人员的记录管理;
21.4、气凝胶的填充可以起到很好的抗震和保温作用,使rfid在运输过程中、冷藏后都保存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的拆解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6.如图1和图2所示的耐高温的身份信息记录及识别装置,主要包括后盖1、信息基板2、rfid标签3和防拆机构4等。
27.其中,后盖1上形成一定深度的腔体。信息基板2安装在后盖1上或嵌入后盖1,使得信息基板2和后盖1安装对齐贴合在一起构成身份识别装置的主体,并且信息基板2与后盖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信息基板2中背离后盖1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记载遗体身份信息的二维码或/和条形码(可以是二维码,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同时具有二维码和条形码);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基板2为耐高温材料,可以耐高至1200℃的温度;优选,信息基板2为耐高温陶瓷片,二维码和条形码相互独立地由无机高温油墨印刷而成(无机高温油墨经高温处理后形成对应的耐高温涂层)。rfid标签3设置或安装在容置空间内。防拆机构4包括一端安装在后盖1侧面的防拆带41以及形成在防拆带41上且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卡接凸起42(最外侧
的一个限位卡接凸起42靠近防拆带41的自由端);该防拆带41具有伸展(处于伸展状态时,防拆带41为伸直的)和佩戴两种状态,当其处于佩戴状态时,防拆带41的另一端至少贯穿后盖1和信息基板2(还可以同时贯穿rfid标签3)。这样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智能终端填写逝者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家属姓名、联系方式、殡葬服务类型等)就可以对该装置进行绑定和领用;后续流程(如火化等)都可以通过rfid设备无接触读取逝者身份信息、确认逝者身份信息,反馈逝者当前服务项目,提醒家属下个项目内容和时间,整个过程做到无接触、有序且高效,从而实现全程无接触的对逝者遗体信息进行登记、快速识别,更可以结合物联网实现殡葬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并在低至-20℃的冷藏和高至1200℃的火化后(仅信息基板得以保存下来),其上的身份信息不会损坏。
28.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拆带41处于佩戴状态时,后盖1和信息基板2被限位在两个相邻的限位卡接凸起42之间。后盖1上开设有与防拆机构4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2,信息基板2上开设有与防拆机构4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1,rfid标签3上开设有与防拆机构4相配合的第三通孔31,具体地: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通常具有重叠的轴心线,它们的直径通常相同而略大于限位卡接凸起42的直径,从而便于防拆带41的插入。定义第一通孔12中背离信息基板2的一端为其出口端、与信息基板2相向的一端为其入口端;可以在第一通孔12的出口端四周设置倒刺13(即后盖1的外表面上在第一通孔12的四周处形成一圈倒刺13,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第一通孔12的入口端四周设置倒刺13’(即后盖1的内表面上在第一通孔12的四周处形成一圈倒刺13’,如图3所示;此时可以在不增加整个装置外观尺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倒刺13’的长度以提高其弹性)。倒刺13(或倒刺13’)为韧性的,可扩张与伸缩;其截面尺寸通常在背离后盖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用于抵住限位卡接凸起42,具体地:当佩戴时,防拆带41插入第一通孔12以通过倒刺13(或倒刺13’),限位卡接凸起42的凸出表面部分会推动倒刺13往外扩张以保证防拆带41的顺利通过;当防拆带41往回抽出时,倒刺13复位(即处于收缩状态),限位卡接凸起42的凸出表面部分抵住限位卡接凸起42而使其无法通过,从而实现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在火化前不同步骤中身份识别装置始终固定在遗体上而不会掉落。
29.在本实施例中,后盖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间隔设置的加强筋11以及与rfid标签3相配合的限位卡块14,这样加强筋11和限位卡块14之间可以形成限位结构以容置rfid标签3,再向容置空间内填充气凝胶以包覆rfid标签3,可以起到很好的抗震和保温作用,使rfid在运输过程中、冷藏后都保存良好的稳定性。
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