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功能部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2.在手机终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以及外观美感,常见的是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手机的侧面并与侧键相结合,同时实现指纹识别和按键功能。
3.通常,在组装指纹识别模组时,先后将导电基和指纹识别模组装入中框中,最后将固定件插入中框的指纹槽中,以将指纹识别模组固定在中框中。然而,将导电基组装到中框中难度大且容易偏位、爬墙,并且人工组装固定件难对位且容易倾斜,最终导致指纹识别模组倾斜。此外,根据每个不同中框的结构,固定件和导电基都需要重新设计,还存在着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能够降低功能部件的组装难度,并适用于不同结构的中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件,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容纳空间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以能够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可分离地限位配合;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固定件盖设所述容纳空间并与所述固定座限位配合;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座脱离配合。
6.可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多个连接壁,多个所述连接壁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其中,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壁中的一者设置有组装部,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壁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所述开口。
7.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限位部,所述主体部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限位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主体部呈预设夹角,所述限位部用于止挡于所述开口。
8.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连接销,所述主体部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主体部呈预设夹角,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销连接所述固定座。
9.可选地,所述连接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侧壁,所述主体部的端部用于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中的至少一者限位连接。
10.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端部通过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接凸起和卡接槽,所述主体
部上设置有所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卡接槽中的一者,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卡接凸起和所述卡接槽中的另一者。
11.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设置有避让豁口。
12.可选地,所述组装部构造为凹槽,该凹槽背离所述开口凹陷。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功能部件,包括功能模组以及上述固定结构,所述功能部件组装于所述固定结构并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中
14.可选地,所述功能部件包括导电基和指纹模组,所述导电基和所述指纹模组分别组装于所述固定结构。
15.可选地,所述导电基包括基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体一体成型,并用于支撑所述指纹模组。
16.可选地,所述指纹模组包括fpc,该fpc延伸翻过所述固定座并且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和上述功能部件,所述中框设置有容纳槽和组装孔,所述组装孔与所述容纳槽贯通,所述功能部件容纳在所述容纳槽中并且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组装孔。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件,其中,固定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这样,固定结构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座可分离地限位配合,在第一状态,固定件盖设容纳空间并且与固定座限位配合,以能够防止位于容纳空间的部件/组件从所述容纳空间中脱出,在第二状态,固定件相对于固定座转动以与固定座脱离配合,这样,待组装的部件/组件能够组装于容纳空间中,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预先实现对一部件/组件的组装,然后再将该部件/组件连通固定结构一起组装于另一部件/组件,由此,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实现该部件/组件的模块化设计,从而使得该部件/组件能够适于在不同结构的另一部件/组件上的组装,通用性强,且能够规避共性问题并节约成本。此外,本公开提供的固定结构适用于对任意合适的部件/组件的组装,如电子设备中的功能部件(例如按键模块、侧键指纹模块等),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实现功能部件与电子设备之间便捷的组装,有效地提高组装的效率,并且能够规避组装的风险点,提高组装的良率和质量。
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固定件;
2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中的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功能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功能部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中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固定座;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组装部;104-开口;105-第三侧壁;106-卡接凸起;107-第四侧壁;2-固定件;201-主体部;202-限位部;203-连接部;204-卡接槽;205-避让豁口;3-连接销;10-导电基;11-基体;12-支撑部;20-指纹模组;21-安装孔;22-fpc;100-中框;1001-容纳槽;1002-组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1.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2.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提供一种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1和固定件2,固定座1设置有容纳空间和开口104,该开口104与容纳空间连通,固定件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固定件2的一端与固定座1活动连接,以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固定件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可分离地限位配合,在第一状态,固定件2盖设容纳空间并与固定座1限位配合,在第二状态,固定件2与固定座1脱离配合。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1和固定件2,其中,固定件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1,这样,固定结构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固定件2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可分离地限位配合,在第一状态,固定件2盖设容纳空间并且与固定座1限位配合,以能够防止位于容纳空间的部件/组件从所述容纳空间中脱出,在第二状态,固定件相对于固定座转动以与固定座脱离配合,这样,待组装的部件/组件能够组装于容纳空间中,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预先实现对一部件/组件的组装,然后在将该部件/组件连通固定结构一起组装于另一部件/组件,由此,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实现该部件/组件的模块化设计,从而使得该部件/组件能够适于在不同结构的另一部件/组件上的组装,通用性强,且能够规避共性问题并节约成本。此外,本公开提供的固定结构适用于对任意合适的部件/组件的组装,如电子设备中的功能部件(例如按键模块、侧键指纹模块等),通过该固定结构能够实现功能部件与电子设备之间便捷的组装,有效地提高组装的效率,并且能够规避组装的风险点,提高组装的良率和质量。
34.下面将以侧键指纹模块为例描述本公开提供的固定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35.侧键指纹模块包括导电基10和指纹模组20。在第二状态时,固定件2与固定座1脱离配合,此时固定件2避让容纳空间和开口104,此时指纹模组20能够装入固定座1的容纳空间中并且至少部分裸露于开口104,在第一状态时,固定件2盖设容纳空间并与固定座1限位配合,以将指纹模组20限位在固定座1上,并且此时固定件2部分地遮挡开口104,其中,为了便于组装,导电基10可以预先组装在固定座1的容纳空间中,通过该固定结构在人工组装时不需要对导电基10和指纹模组20进行对位即能够实现便捷地组装,有效地提高组装的效率,并且能够规避组装的风险点,提高组装的良率和质量。此外,通过这种组装方式,能够使
得侧键指纹模块能够在不同项目上得到最大化的共用,通用性强,能够规避共性问题并节约电子设备的整机成本。
36.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座1可以包括多个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共同围成上述容纳空间,其中,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壁中的一者设置有组装部103,以用于组装待组装到固定结构上的部件/组件,相对布置的两个连接壁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开口104,也就是说,组装部103与开口104是相对布置的。在侧键指纹模块的应用场景下,组装部103用于组装导电基10,指纹模组20容纳并组装在容纳空间中并且至少部分裸露于开口104,以供操作,当按压指纹模组20时,指纹模组20背离开口104移动以与导电基10接触,从而接通电路以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采集和识别。
37.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可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3中所示,固定件2可以包括主体部201和连接于主体部201的限位部202,主体部201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固定座1,限位部202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该第一预设方向与主体部201呈预设夹角,限位部202用于止挡于开口104中。在第二状态时,主体部201绕转动轴线转动以避让开口104,在第一状态时,主体部201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限位部202止挡于开口104中,以将待组装到固定结构上的部件/组件限位在固定座1中。其中,限位部202可以例如图1和图4中所示垂直于主体部201,即上述预设夹角为90
°
,也可以的是,限位部202与主体部201之间呈锐角或钝角,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8.在侧键指纹模块的应用场景中,参考图4中所示,在指纹模组20组装于固定座1后,主体部201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得限位部202止挡于开口104,在该过程中,限位部202插入指纹模组20的安装孔21中,以限制指纹模组20的位置,从而将指纹模组20限位在固定座1中。其中,结合图1、图3和图4中所示,限位部20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相应地,指纹模组20的安装孔2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限位部202分别插入对应的安装孔21中,以对指纹模组20进行限位。此外,限位部2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三个及以上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39.其中,固定件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连接固定座1。
4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固定结构还包括连接销3,主体部201连接有连接部203,连接部203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且该第二预设方向与主体部201呈预设夹角,连接部203通过连接销3连接固定座1,由此实现固定件2可转动地连接固定座1,其中,连接销3的中心轴线与上述转动轴线共线。参考图3中所示,连接部203可以垂直于主体部201,即上述预设夹角为90
°
,也可以的是,连接部203与主体部201之间呈锐角或钝角,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连接部2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203相对布置并且连接销3连接固定座1。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销3的两端可以连接固定座1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如图2中所示,在此情况下,连接销3的中心轴线与上述转动轴线共线并且垂直于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还可以的是,连接销3的两端可以连接固定座1的第三侧壁105和第四侧壁107,在此情况下,连接销3的中心轴线与上述转动轴线共线并且垂直于第三侧壁105和第四侧壁107。
41.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1的两个侧部可以分别形成有凸起柱,两个凸起柱的中心轴线共线,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凸起柱可以垂直于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延伸并且分别插接在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上,由此实现固定件2可转动地连接固定座
1。还可以的是,两个凸起柱垂直于第三侧壁105和第四侧壁107延伸并且分别插接在第三侧壁105和第四侧壁107上。
42.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上述连接壁包括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以及连接在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之间的第三侧壁105,为了保证指纹模组20与固定座1之间的限位可靠性,主体部201的端部用于与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和第三侧壁105中的至少一者限位连接,以维持上述第一状态,实现对组装到固定座1中的部件/组件的可靠地限位。
43.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实现与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和第三侧壁105中的至少一者之间的限位连接。其中,在第一种实施例中,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与第三侧壁105限位连接,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与第一侧壁101或第二侧壁102限位连接,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同时与第一侧壁101或第二侧壁102限位连接,在第四中实施例中,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同时与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和第三侧壁105限位连接。
44.下面以主体部201的端部与第三侧壁105限位连接为例,说明主体部201的端部与第三侧壁105之间限位连接的方式。
4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与第三侧壁105连接,其中,该卡接结构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接凸起106和卡接槽204,主体部201上设置有卡接凸起106和卡接槽204中的一者,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和第三侧壁105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卡接凸起106和卡接槽204中的另一者。在图1至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05上设置有卡接凸起106,在主体部201上设置有卡接槽204,当固定件2绕转动轴线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第三侧壁105上的卡接凸起106会自动滑入主体部201上的卡接槽204,以将固定件2锁紧在第一状态。
46.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1的端部可以设置有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一者,固定座1在第三侧壁105所处位置设置有限位柱和限位孔中的另一者,该限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限位弹片,当固定件2绕转动轴线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限位柱滑入限位孔中并通过限位弹片限位,以将限位柱保持限位在限位孔中,从而将固定件2锁紧在第一状态。
47.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中所示,主体部201设置有避让豁口205,该避让豁口205可以用于避让功能部件中的排线、连接排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等。
48.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组装部10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2中所示,组装部103可以构造为凹槽,该凹槽从第一侧壁101背离开口104凹陷。在侧键指纹模块的应用场景下,导电基10容纳在该凹槽中并与该凹槽固定。
4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4和图5中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功能部件,该功能部件包括功能模组和上述固定结构并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中。其中,本公开提供的功能部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功能部件,例如按键模块、侧键指纹模块等,也可以是其它设备中的功能部件,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此外,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功能部件能够快速实现功能模组与电子设备或其它设备之间的方便、快速地组装。另外,本公开提供的功能部件同样具有上述特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50.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功能模组可以为侧键指纹模块、按键模块等。接
下来以功能模组是侧键指纹模块为例,上述功能模组包括导电基10和指纹模组20,导电基10和指纹模组20分别组装于固定结构,这样,由导电基10、指纹模组20和固定结构组成的侧键指纹模块能够适用于不同结构的中框100,通用性强。
51.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中所示,导电基10可以包括基体11和支撑部12,该支撑部12与基体11一体成型并用于支撑指纹模组20,以防止指纹模组20倾斜而导致按压不良。其中,导电基10可以软胶材质,例如由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导电基10在受到指纹模组20传递来的按压力后,指纹模组20与基体11接触进而接通电路以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采集和识别,支撑部12受压而发生弹性形变,在按压力撤去后,支撑部12恢复弹性形变以能够将指纹模组20推回至原始位置。
52.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基1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固定于固定结构的组装部10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电基10可以通过粘接固定于组装部10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电基10也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于组装部103,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53.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指纹模组20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22,该fpc 22用于将指纹模组20所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传输至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以实现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功能,其中,参考图4中所示,fpc22延伸翻过第一侧壁101并且可以与第一侧壁101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5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6至图7中所示,本公开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100和上述功能部件,中框100设置有容纳槽1001和组装孔1002,组装孔1002与容纳槽1001贯通,功能部件容纳在容纳槽1001中并且至少部分裸露于组装孔1002。在侧键指纹模块的应用场景中,指纹模组20穿过该组装孔1002后通过固定结构中的固定件2限位在固定座1中。在将侧键指纹模块组装于中框100时,先将固定结构以及其上所固定的导电基10一起装入容纳槽1001中,将固定件2保持避让固定结构中的开口104,然后将指纹模组20从组装孔1002中装入固定座1的容纳空间中,最后将固定件2绕转动轴线转动以将指纹模组20限位在固定座1中,由此完成侧键指纹模块在中框100上的组装。其中,参考图6中所示,在将侧键指纹模块组装于中框100后,指纹模组20凸出于中框100以充当按键的作用,当指纹模组20受压后会与导电基10发生接触,从而接通电路以对用户的指纹进行采集和识别。此外,固定结构中的固定座1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粘接等方式固定在中框100的容纳槽1001中,也可以设计卡接结构等任意合适的限位结构将固定座1限位于容纳槽1001中,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55.在本公开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为其它具有按键功能的硬件设备,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同样具有上述特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5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5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8.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