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终端与通信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0243发布日期:2022-10-14 23:0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终端与通信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竞技类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5g通信模组具有高速传输和低延时等特性,恰好十分契合电子竞技的需求。但5g通信模组的功耗大,温度升高较快,这对散热有较高要求的电子竞技类笔记本电脑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3.现有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4.1)对5g通信模组执行“thermalthrottling(过热频率保护)”机制,当5g通信模组的温度过高时,自动调低包括5g通信模组、cpu、gpu等器件的功率,例如调低速率或cpu降频等。虽然这项机制可以保证5g通信模组不会过热,但降速降频对于电子竞技这一使用场景是非常致命的。5.2)在5g通信模组的屏蔽盖上增加散热片,但散热慢且效果差。6.由于电子竞技类笔记本电脑需要长时间工作在高性能模式下,因此如何降低散热问题对电脑性能的影响,已变得十分突出。技术实现要素:7.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与通信模组,用以改善对通信模组的散热效果差导致温度过高而影响终端性能的问题。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通信模组、散热器、及导热件。导热件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主体部朝向散热器延伸并与散热器建立导热通道,第一分支部延伸至处理器并与处理器建立导热通道,第二分支部延伸至通信模组并与通信模组建立导热通道。9.可选地,第二分支部设置有第一收容腔,通信模组设置于第一收容腔内。10.可选地,通信终端还包括导热胶,设置于第一收容腔内,且填充于通信模组和第二分支部之间。11.可选地,主体部设置有第二收容腔,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连通。12.可选地,散热器包括风扇,第一收容腔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13.可选地,通信模组设置有测试触点,第二分支部通过开口暴露测试触点。14.可选地,通信终端包括壳体,第二分支部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丝拧合于螺纹孔中,第二分支部以及通信模组固定于壳体上。15.可选地,散热器包括风扇、冷凝器中的至少一种。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组件和导热件。通信组件设置有测试触点。导热件包括主体部以及与主体部连接的分支部,分支部设置有第一收容腔,通信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容腔内,且与分支部建立导热通道,分支部暴露测试触点。17.可选地,通信模组还包括导热胶,设置于第一收容腔内,且填充于通信组件和分支部之间。18.可选地,主体部设置有第二收容腔,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连通。19.如上所述,在本技术的通信终端中,导热件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与主体部连接的第一分支部和第二分支部,主体部朝向散热器延伸并与散热器建立导热通道,第一分支部延伸至处理器并与处理器建立导热通道,第二分支部延伸至通信模组并与通信模组建立导热通道,通过导热件和散热器可以对处理器和通信模组均进行散热,有利于改善5g等通信模组的散热效果。20.另外,通信组件设置于第二分支部的第一收容腔内,可视为导热件对通信组件进行了环形包裹,通信模组和导热件之间的热传输面积较大,可以将通信模组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导热件上,并最终及时由散热器传导至外界,避免热量在通信模组聚集导致的温度过高,从而满足电子竞技类场景的散热需求。附图说明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22.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分支部和通信模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23.图3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底面与第一分支部的装配示意图;24.图4为图1所示的通信模组的顶面与第一分支部的装配示意图;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下文所描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相互组合,且亦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27.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相应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非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28.实施例129.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1包括处理器10、通信模组20、散热器30、以及导热件40。30.处理器10包括但不限于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等其他具有运算及处理功能的电子元器件。通信模组20可以为具有5g通信功能的模组,也可以为采用4g、蓝牙、wi-fi等任一技术的无线模组,本技术不予以限定。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31.导热件40可视为处理器10与散热器30之间、以及通信模组20与散热器30之间的热量传输件,可以建立处理器10与散热器30之间、以及通信模组20与散热器30之间的导热通道,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产生的热量分别通过散热器30的作用而最终传输至外界。32.为实现于此,导热件40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分支部41、第二分支部42和主体部43,第一分支部41和第二分支部42分别连接于主体部43。这俩分支部连接于主体部43的位置,可以根据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的位置而定,例如,请参阅图1,处理器10距离散热器30较近、而通信模组20距离散热器30较远,则第二分支部42可以连接于主体部43的端部,而第一分支部41连接于主体部43靠近第二分支部42的位置。33.主体部43朝向散热器30延伸并与散热器30建立导热通道,第一分支部41延伸至处理器10并与处理器10建立导热通道,第二分支部42延伸至通信模组20并与通信模组20建立导热通道。通过导热件40和散热器30,可以对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均进行散热,有利于改善整个通信终端1的散热效果。另外,单个导热件40可以对多个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集成化程度高,通信终端1内的更多空间可预留给其他电子元器件,空间利用率高。34.导热件4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其各个部分的形状(例如截面形状)等可以根据散热器30的类型、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的类型与结构等适应性设定。在实际场景中,散热器30包括但不限于风扇、冷凝器中的至少一种。35.以散热器30为风扇为例,例如笔记本电脑自带的风扇,则导热件40优选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件,包括但不限于铜管。如1图所示,空白箭头表示风扇产生的冷风的移动方向,风扇吹动产生的冷风在铜管内朝向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移动,并最终将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产生的热量分别通过铜管(例如第一分支部41和第二分支部42)在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处的开口传输至外界,实现电子竞技类场景的温控需求。36.该开口允许冷风从导热件40内的腔体传输至外界,包括但不限于为:暴露通信模组20的测试触点的开口,和/或,第二分支部设42的端部开口。第二分支部设42的端部开口可视为:第二分支部设42远离主体部43的一端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使得第一收容腔420和外界的热交换通道的截面较大,有利于快速散热。测试触点用于对通信模组20的通信参数等进行测试与采集的结构件,例如为测试引脚、端子等,导热件40通过开口暴露该测试触点。37.以散热器30为冷凝器为例,导热件40也优选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件,包括但不限于两根铜管。冷凝剂(例如冷水)在一根铜管内朝向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移动,并在到达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时,将各自产生的热量分别吸收,然后冷凝剂再通过另一根铜管返回至冷凝器,如此循环,吸收处理器10和通信模组20产生的热量,将温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38.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下文以第二分支部42为例进行描述。39.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第二分支部设4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件,其设置有第一收容腔420,通信模组20设置于第一收容腔420内。第一收容腔420的形状可以整体上呈矩形,其具有依次连接的四个腔壁,其中第一腔壁421和第三腔壁423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第二腔壁422和第四腔壁424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可分别视为第二腔壁422设置于通信模组20的底面、第四腔壁424设置于通信模组20的顶面。40.第二方向y可视为导热件40及第二分支部设42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x可视为导热件40及第二分支部设42的宽度方向,第二分支部设42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可以两两垂直。需要说明,受限于实际加工或者测量时的误差(又称公差),本技术全文所谓的垂直并非要求两者之间的夹角必须为90°,而是允许存在±10°的偏差,即所谓垂直可理解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0°至100°。41.导热件40的第二分支部设42可视为对通信组件进行了环形包裹,通信模组20和导热件40之间的热传输面积较大,可以将通信模组20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导热件40上,并最终及时由散热器30传导至外界,避免热量在通信模组20聚集导致的温度过高,从而满足电子竞技类场景的散热需求。42.对于以风扇为例的散热场景,主体部43可以设置有第二收容腔,第二收容腔与第一收容腔420连通,风扇吹动冷风依次经由第二收容腔和第一收容腔420传输至通信模组20,并将热量通过开口带至外界。43.请继续参阅图2,通信终端1还可以包括导热胶50,设置于第一收容腔420内,且填充于通信模组20和第二分支部42之间。例如,导热胶50可以填充于通信模组20的屏蔽壳和第二分支部42的腔壁之间。应理解,图2中所示的导热胶50仅填充于通信模组20和第四腔壁424之间为示例性展示,导热胶50还可以填充于第一腔壁421、第二腔壁422和第三腔壁423中任一者与通信模组20之间,导热胶50填充的面积越大,热传导越及时。44.导热胶50用于将通信模组20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至第二分支部42上,于此,导热胶50可选用导热性能(例如热传导速率)较好的材料,例如导热胶50的导热性能可以大于导热件40的导热性能。4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分支部42设置有开口的场景,导热胶50不能覆盖或者遮挡开口,例如导热胶50可以仅设置于其中三个腔壁与通信模组20之间,以此保证冷风可以将热量从开口处带至外界。46.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第二分支部42可以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丝60拧合于螺纹孔中,第二分支部42以及通信模组20固定于通信终端1的壳体上,以此实现通信模组20及导热件40的安装与固定。47.在一些场景中,第二分支部42以及通信模组20可以固定于通信终端1的底壳上,笔记本电脑等通信终端1的底壳设置有散热孔,第二分支部42以及通信模组20可以设置于散热孔处,通信模组20产生的热量可以经过散热孔被传导至通信终端1的壳体之外,更加有利于温度控制。48.同理,第一分支部41也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结构的第二分支部42,第一分支部41与处理器10相适配,从而对处理器10进行散热。例如,第一分支部41以及处理器10也可以设置于散热孔处,处理器10产生的热量可以经过散热孔被传导至通信终端1的壳体之外,也更加有利于温度控制。49.在本技术中,通信终端1可以以各种具体形式予以实现。例如,通信终端1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广播、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50.实施例251.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通信模组2,包括通信组件21和导热件22。52.通信组件21可以为具有5g通信功能的模组,也可以为采用4g、蓝牙、wi-fi等任一技术的无线模组,本技术不予以限定。通信组件21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通信组件21设置有测试触点,用于对通信组件21的通信参数等进行测试与采集的结构件,例如为测试引脚、端子等。53.导热件22包括主体部221以及与主体部221连接的分支部222,分支部222设置有第一收容腔。通信组件21设置于第一收容腔内,且与分支部222之间建立导热通道,分支部222暴露测试触点。54.导热件2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主要用于建立通信组件21和散热器之间的导热通道,通信组件21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的作用而传输至外界。55.本实施例2的导热件22可以与实施例1中的导热件40的结构相同。例如,分支部222和第二分支部42的结构相同。再例如,分支部222的第一收容腔内设置有导热胶,且导热胶填充于通信组件21的屏蔽壳和分支部222的腔壁之间,可选地,分支部222设置有开口,风扇等散热器的冷风可以将热量带至外界。又例如,主体部221设置有第二收容腔,第二收容腔与分支部222的第一收容腔连通,风扇吹动冷风依次经由第二收容腔和第一收容腔传输至通信组件21,并将热量通过开口带至外界。又例如,导热件22也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分支部222,两个分支部222分别与实施例1的第一分支部41和第二分支部42相同。56.本实施例2的通信模组2可以实现为独立结构元件,并进行独立生产、运输及销售等,与笔记本电脑等通信终端进行组装。该通信模组2自带散热结构,在与通信终端组装时,利用通信终端原有的散热器即可实现散热。57.该通信模组2也可以产生前述实施例1所具有的有益效果。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是利用本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59.尽管本文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另外,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