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觉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2055发布日期:2022-11-22 23:2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觉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觉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现有物流分拣行业,一般需要对产品的条形码、二维码信息进行检测识别,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分类或分流。
3.目前,现有的物流检测用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识别检测设备在对物品进行检测识别时,识别的时间较短,从而可能对导致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为了便于提高识别成功率,物流工厂会通过放慢速度来提高识别成功率,但是这样无疑会增加分拣时间,以致影响到整个分拣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支座、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安装在支座上,还包括:凹型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支座靠近输送组件的上方,其中,所述凹型支板的上端内部设有空腔;横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内;移动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横杆上;传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块的前后两侧,且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其中,所述凹型支板靠近横杆的下端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口;连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块的下侧,且向下贯穿于所述第一矩形通口;识别探头,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杆的下端;调正组件,安装在所述支座靠近输送组件的输入端;拉力弹簧,套接所述横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空腔靠近调正组件的侧壁、移动块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块进行移动的带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凹型支板靠近连杆的两侧,且与所述输送组件中的驱动辊通过传动组件连接。
7.为了便于驱动带动组件进行工作,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驱动皮带,所述第一带轮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外侧,且通过转轴与所述输送组件中的驱动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轮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在凹型支板靠近带动组件的位置,所述转动杆与带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皮带套接在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上。
8.为了便于带动识别探头与物品同步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带动组件包括支撑板、两组第三带轮、钢带、拨动杆,所述凹型支板靠近横杆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与空腔相贯通的第二矩形通口,两组所述第三带轮通过支撑板对称转动连接在凹型支板靠近第二矩形通口的下端,所述转动杆与相邻一侧的第三带轮固定连接,所述钢带套接在每组两个第三带轮上,所述拨动杆对称固定连接在钢带上,且与所述传动杆间歇相贴。
9.为了便于降低移动块的回移速度,更近一步地,所述横杆的表面上涂有摩擦涂层。
10.为了便于对物品进行调正,优选地,所述调正组件包括t型杆、引导板、张紧弹簧,所述引导板对称设置在输送组件靠近物料输入端的一侧,且呈八字形,所述t型杆对称滑动连接在支座的两侧,且与所述引导板固定连接,所述张紧弹簧套接在t型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t型杆固定连接。
11.为了便于使输送组件对物品进行稳定的输送,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引导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滚动连接有滚珠。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杆、移动块、传动杆、拉力弹簧、传动组件、带动组件的设置,使识别探头对每个物品进行跟随扫描,进而延长识别探头识别检测每个物品的时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识别的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实用性,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中凹型支板、带动组件、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图2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图2中d部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座;2、输送组件;3、t型杆;4、引导板;401、滚珠;5、张紧弹簧;6、凹型支板;601、空腔;7、第一带轮;8、第二带轮;9、驱动皮带;10、支撑板;11、第三带轮;12、转动杆;13、钢带;14、拨动杆;15、移动块;16、横杆;17、摩擦涂层;18、传动杆;19、拉力弹簧;20、连杆;21、识别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图6,一种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支座1、输送组件2,输送组件2安装在支座1上,还包括:凹型支板6,固定连接在支座1靠近输送组件2的上方,其中,凹型支板6的上端内部设有空腔601;横杆16,固定连接在空腔601内;移动块15,滑动连接在横杆16上;传动杆18,固定连接在移动块15的前后两侧,且滑动连接在空腔601内,其中,凹型支板6靠近横杆16的下端开设有第一矩形通口;连杆20,固定连接在移动块15的下侧,且向下贯穿于第一矩
形通口;识别探头21,固定连接在连杆20的下端;调正组件,安装在支座1靠近输送组件2的输入端;拉力弹簧19,套接横杆16上,且两端分别与空腔601靠近调正组件的侧壁、移动块15固定连接;用于带动移动块15进行移动的带动组件,安装在凹型支板6靠近连杆20的两侧,且与输送组件2中的驱动辊通过传动组件连接;
24.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7、第二带轮8、驱动皮带9,第一带轮7设置在支座1的外侧,且通过转轴与输送组件2中的驱动辊固定连接,第二带轮8通过转动杆12转动连接在凹型支板6靠近带动组件的位置,转动杆12与带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驱动皮带9套接在第一带轮7、第二带轮8上;
25.带动组件包括支撑板10、两组第三带轮11、钢带13、拨动杆14,凹型支板6靠近横杆16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与空腔601相贯通的第二矩形通口,两组第三带轮11通过支撑板10对称转动连接在凹型支板6靠近第二矩形通口的下端,转动杆12与相邻一侧的第三带轮11固定连接,钢带13套接在每组两个第三带轮11上,拨动杆14对称固定连接在钢带13上,且与传动杆18间歇相贴;
26.调正组件包括t型杆3、引导板4、张紧弹簧5,引导板4对称设置在输送组件2靠近物料输入端的一侧,且呈八字形,t型杆3对称滑动连接在支座1的两侧,且与引导板4固定连接,张紧弹簧5套接在t型杆3上,且两端分别与支座1、t型杆3固定连接。
27.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物品根据两个拨动杆14之间的距离一次等距放置在输送组件2的输送带上,然后再启动输送组件2,输送组件2便可带动物品向前进行移动,当物品移动到两个引导板4之间时,如果物品没有放置在输送带的中间,或者物品处于倾斜,从而导致表面上的识别码没有摆正时,此时物品便会在引导板4、张紧弹簧5的作用下,进行摆正,从而便于识别探头21更好的对物品上的识别码进行识别,有效的提高了检测识别的精准率,当摆正后的物品通过输送带输送到凹型支板6的位置时,此时拨动杆14正好与传动杆18相贴,然后当输送带继续带动物品进行移动的同时,输送组件2的传动辊便会同步带动第一带轮7进行转动,然后第一带轮7再通过驱动皮带9带动第二带轮8转动,第二带轮8再通过转动杆12带动第三带轮11进行转动,从而便可使钢带13与输送带同步进行转动,然后便可带动拨动杆14进行移动,拨动杆14再通过传动杆18带动移动块15克服拉力弹簧19的拉力与物品进行同步移动,然后移动块15便会通过连杆20带动识别探头21进行移动,进而使识别探头21跟随被检测的物品一起移动一端距离,当钢带13上端的拨动杆14开始向下偏转时,此时拨动杆14便会与传动杆18分离,然后移动块15便会在拉力弹簧19的拉力下带动识别探头21回到初始位置,对下一个物品进行跟踪检测识别,由此反复,便可使识别探头21对每个物品进行跟随扫描,进而延长识别探头21识别检测每个物品的时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识别的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实用性,适于推广使用。
28.实施例2:
29.参照图1-图6,一种视觉识别系统,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横杆16的表面上涂有摩擦涂层17,通过在横杆16上设置摩擦涂层17,可以提高移动块15与横杆1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当拨动杆14与传动杆18分离,移动块15在拉力弹簧19的拉力下回移时,可以使移动块15缓慢的进行回移,防止移动块15回缩较快,对识别探头21造成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对识别探头21的保护效果;
30.两个引导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内滚动连接有
滚珠401,当输送组件2运送的物品较大,与引导板4摩擦力较大时,通过在引导板4上设置滚珠401,可以降低物品与引导板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输送组件2稳定的带动物品进行移动,有效的提高了对物品输送的稳定性。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杆16、移动块15、传动杆18、拉力弹簧19、传动组件、带动组件的设置,使识别探头21对每个物品进行跟随扫描,进而延长识别探头21识别检测每个物品的时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识别的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实用性,适于推广使用。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