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掀式计算机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5727发布日期:2023-01-24 22: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可掀式计算机机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快速开启侧板的可掀式计算机机壳。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计算器装置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时代演进,何处都可见到计算器装置的应用,成为今日所称的计算机,计算机具有多种执行、计算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个人计算机于家庭生活中具有娱乐、字处理、影像播放等功能。工业计算机为工厂运作提供控管、监督已及运算等服务,车用计算机提供驾驶者与乘客多媒体娱乐,以及实时接收信息的功能,整体来说,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装置。
3.又,在现今消费意识抬头以及电子产品竞争激烈的时代,为博取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目光,即使是以功能取胜,亦希望能通过结构或外观或形状的改变来扩展不同层面的消费群,以目前市面上计算机机壳为例,也越来越多以透明机箱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搭配各式外型酷炫的显示适配器、风扇甚至是发光扁平电缆等设计,使得计算机机壳内部的各种硬件配件不再被以往的计算机机箱给封闭遮盖,而提高被选购的意愿。
4.然而,目前用户常将计算机机壳靠墙或是办公桌隔屏来使用,使得透明侧板朝向使用者后,形成观赏的目的,但常常因为维护或是更换计算机机壳内部接口设备如显示适配器或风扇时,需要移动计算机机壳且利用工具拆装该侧板,除了移动不便外,更容易因为搬动时所产成震动,造成部分装置如硬盘产生影响,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习用技术的结构,本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可快速开启侧板的可掀式计算机机壳。
6.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掀式计算机机壳,包括一机壳框架,该机壳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封盖有盖板,该机壳框架左右两侧可供结合侧板,而该机壳框架前后能够凭借面板封闭,其特征在于:
7.该机壳框架其中一侧的侧板能够在该机壳框架上活动开启,该机壳框架在前方的面板与上述侧板之间枢设有一板体,该板体前端与该机壳框架前方面板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板体末端连接有一启动装置,借以使按压或拨动该板体前端时,能够连动该启动装置将该侧板掀开。
8.所述的可掀式计算机机壳,其中:该侧板为可透光的玻璃或可透光的压克力板。
9.所述的可掀式计算机机壳,其中:该启动装置包括一连动部与一启动部,其中该连动部设于该板体末端,而该启动部设于该侧板一侧欲盖合于该机壳框架的一支架上,使按压或拨动该板体前端时,能够连动连动部接触且推动该启动部,使该启动部位移而顶推该侧板,从而开启该侧板。
10.所述的可掀式计算机机壳,其中:该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而该侧板一侧对
应于该卡合部设有一卡部,借以使该卡部卡合于该卡合部后,该侧板一侧能够盖合于该机壳框架上。
11.所述的可掀式计算机机壳,其中:该板体底部与支架之间通过至少一枢轴而连接。
12.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图号,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盖合于机壳框架后的外观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开启于机壳框架时的外观示意图。
15.图3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5为图1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启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启动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体及其枢轴的位置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机壳框架;11-盖板;12-侧板;121-卡部;13-面板;14-板体;141-枢轴;142-间隙;15-启动装置;151-连动部;152-启动部;153-弹簧;16-支架;161-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可掀式计算机机壳的一实施例。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掀式计算机机壳,包括一机壳框架1,该机壳框架1的顶部与底部是分别封盖有盖板11,该机壳框架1左右两侧则可供侧板12结合于上,该侧板12为可透光的玻璃或压克力板,而该机壳框架1前后则可借由面板13将其封闭。
24.该机壳框架1其中一侧的侧板12是可活动开启于该机壳框架1上(如图2所示),该机壳框架1于前方的面板13与上述侧板12之间,是枢设有一板体14,且使该板体14前端与该机壳框架1前方面板13之间形成有一间隙142(如图2所示)。
25.又,该板体14末端连接有一启动装置15,该启动装置15包括一连动部151与一启动部152,其中该连动部151设于该板体14末端,而该启动部152则设于该侧板12一侧欲盖合于该机壳框架1的一支架16上,该板体14底部与支架16之间是通过至少一枢轴141而连接(如图8所示),使拨动该板体14前端时,可连动连动部151接触且推动该启动部152,使该启动部152位移而顶推该侧板12,使开启该侧板12。
26.此外,如图5所示,上述的支架16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合部161,而该侧板12一侧对应于该卡合部161的位置处,设有一卡部121,借以使该卡部121卡合于该卡合部161后,该侧板12一侧可盖合于该机壳框架1上。
27.因此,实际实施时,当使用者手指伸入该板体14前端与该机壳框架1前方面板13间的间隙142后,拨动开板体14前端时,该板体14因有枢轴141固定于该面板13的关系,使得该板体14末端如杠杆原理而倾斜,进而带动该板体14末端启动装置15的连动部151作动,如图4,图6所示,由于该连动部151受到板体14末端位移的影响,该连动部151的一端亦同步形成摆动,使得推动该启动部152也跟着摆动,且该启动部152末端因摆动而可顶推到该侧板12,
促使该侧板12被推开而开启。
28.而当要关闭该侧板12时,该侧板12可回推该启动部152的末端,并借由该侧板12与该机壳框架1之间的卡合设计,而使该侧板12可盖合于该机壳框架1上,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启动装置15也可增设有弹簧153(如图6),使得该启动部152推开侧板12后,因板体14前端不再受力后,可借助该弹簧153的弹性回复而将该启动部152回复至未摆动时的位置,使得关闭该侧板12时,无须借由该侧板12与该启动部152的接触来将该启动部152回推。
29.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30.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用者仅需按压或拨动该板体前端,即可驱动该启动装置将该可透光的玻璃或压克力板的侧板开启,而关闭时也只要推动该侧板,即可将该侧板一侧可盖合于该机壳框架上,无须借助其他工具拆装即可完成该侧板的开启与关闭,有效解决习知结构在拆装时需要搬动计算机所产成震动问题。
31.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无须繁复的组装或拆卸手段,适用在各种款式的台式电脑来使用,同时也加快维护速度与更换时的便利性。
32.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