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3350发布日期:2023-02-17 22:1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


背景技术:

2.具有屏显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使用者更好地看到画面,通常要将移动智能终端支撑在一个合适的倾斜角度,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携带支架,通过增加配件来辅助支撑,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智能终端倾斜支撑需要增加支架配合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包括:
6.第一主体部,能够连接移动智能终端;
7.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翻折;
8.挡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并能够处于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翘起的翘起状态,且在所述翘起状态下能与所述第一主体部配合实现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倾斜支撑。
9.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设有凹槽,且所述挡件能够处于完全进入所述凹槽中的回收状态。
10.可选的,所述挡件与所述第二主体部通过柔性材料翻折连接。
11.可选的,所述凹槽包括:
12.容纳腔,用于容纳处于所述回收状态的所述挡件;
13.抠孔腔,为拨动处于所述回收状态的所述挡件提供空间。
14.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个平行边缘,以使所述凹槽能容纳移动智能终端的边缘。
15.可选的,所述挡件与所述凹槽形状吻合,且所述挡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
16.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
17.连接部,与移动智能终端的背面定位连接;
18.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第二主体部均翻折连接。
19.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能够与移动智能终端的背面连接的粘贴条或者磁吸条。
20.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固接且能够容纳移动智能终端的壳体。
21.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边缘具有超出移动智能终端边缘的凸边,所述凸边能够放置电容笔;或者,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长度短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长度,以避开移动智能终
端的后置摄像头。
22.可选的,移动智能终端倾斜支撑时,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横边长度大于竖边长度。
23.可选的,移动智能终端倾斜支撑时,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横边长度小于竖边长度。
24.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设有供移动智能终端的扬声器露出的缺口。
25.可选的,所述挡件设有两个以上且距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由远及近分布,以使移动智能终端具有多种倾斜角度。
26.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形成主体且对移动智能终端起到现有的覆盖保护作用,其中,第一主体部连接在移动智能终端的背面,第二主体部覆盖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正面且能够翻折至垫在移动智能终端边缘下面,位于第二主体部上的翘起状态的挡件将阻挡在移动智能终端边缘的移动倾向侧,配合第一主体部实现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倾斜支撑,移动智能终端被限位在一种倾斜状态,且较为稳定,移动智能终端不会滑倒,这样一来,利用保护套对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倾斜支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智能终端倾斜支撑需要增加支架配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贯通、供移动智能终端横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展开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贯通、供移动智能终端横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封闭、供移动智能终端横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展开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封闭、供移动智能终端横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贯通、供移动智能终端竖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展开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贯通、供移动智能终端竖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封闭、供移动智能终端竖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展开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槽两端封闭、供移动智能终端竖放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36.在图1-图8中:
37.1-第一主体部,2-第二主体部,3-挡件,4-凹槽,5-移动智能终端;
38.101-连接部,102-支撑部,103-粘贴条,104-凸边;
39.201-缺口;
40.401-容纳腔,402-抠孔腔。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包括第一主体部1、第二主体部2、挡件3,第一主体部1能够连接移动智能终端5,第二主体部2与第一主体部1连接并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翻折,挡件3活动连接在第二主体部2上,并能够处于相对于第二主体部2翘起的翘起状态,且在翘起状态下能与第一主体部1配合实现对移动智能终端5的倾斜支撑。如此,第一主体部1与第二主体部2形成主体且对移动智能终端5起到现有的覆盖保护作用,其中,第一主体部1连接在移动智能终端5的背面,第二主体部2覆盖在移动智能终端5的正面且能够翻折至垫在移动智能终端5边缘下面,位于第二主体部2上的翘起状态的挡件3将阻挡在移动智能终端5边缘的移动倾向侧,配合第一主体部1实现对移动智能终端5的倾斜支撑,移动智能终端5被限位在一种倾斜状态,且较为稳定,移动智能终端5不会滑倒,这样一来,利用保护套对移动智能终端5进行倾斜支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智能终端倾斜支撑需要增加支架配合的问题。
43.需要说明的是,挡件3不阻挡移动智能终端5画面,其高度不高,而且保护套也通常是pvc等软质材质,挡件3与主体材质相同,翘起状态的挡件3也不会影响移动智能终端5屏幕的安全。
44.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2上设有凹槽4,挡件3与第二主体部2活动连接,且挡件3能够处于完全进入凹槽4中的回收状态,即挡件3不凸出于第二主体部2,令第二主体部2表面平整,这样一来,挡件3能够在回收状态及翘起状态之间切换,当需要挡件3发挥作用时,令其处于翘起状态,当不需要时,将挡件3收回凹槽4中,有利于保护套扣合上后,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5整体体积轻薄。
45.现有技术中,有的保护套盖板内侧设置开槽来卡住移动智能终端5边缘,从而实现倾斜支撑;也有的保护套在背面增加支撑部件。但是,前者中,开槽较浅,移动智能终端5容易从中脱出而放倒,若想要开槽稳定地限位住移动智能终端5,便需要一定的深度,但是相对地,保护套的厚度将会变厚,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5整体体积大、重量沉,使用感较差;后者中,整体的厚度和重量也增加了,同样不美观,而本技术提供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能够解决上述的缺陷。
46.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挡件3与第二主体部2通过柔性材料翻折连接,挡件3的连接侧位于凹槽4中,这样挡件3处于翘起状态时,其从凹槽4中冒出,凹槽4对挡件3起到一定的辅助加强效果,防止挡件3翻折过度。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利用保护套的同源材料即可实现挡件3自由翻折,生产制造成本低。具体可设置挡件3的边缘通过pvc材质与第二主体部2连接,pvc材质能够形变且具有韧性,有利于挡件3反复翻折。
47.另外,挡件3具体可设置成为长条状的薄板,其长边连接在凹槽4中。
4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设置挡件3与第二主体部2铰接或者枢接,也能够使得挡件3
灵活翻折。
49.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凹槽4包括容纳腔401和抠孔腔402,其中,容纳腔401用于容纳处于回收状态的挡件3,抠孔腔402用于供使用者的手指伸入,为拨动处于回收状态的挡件3提供空间。这样一来,使用更加方便,利用抠孔腔402顺利地将挡件3由回收状态拨动至翘起状态,符合人体工学。更为具体地,可设置容纳腔401和挡件3均为长条状,抠孔腔402为容纳腔401于第二主体部2平面方向上扩展延伸而得的弧形凹陷,或者,挡件3为边缘具有弧形缺口的长条状结构,弧形缺口下方对应的空间即为抠孔腔402。
50.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设置凹槽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主体部2的两个平行边缘,以使凹槽4能容纳移动智能终端5的边缘,简称凹槽两端贯通。这样一来,凹槽4分割第二主体部2,令第二主体部2能够通过两块矩形板通过柔性材料连接而得,令生产加工更为简单,移动智能终端5的边缘位于凹槽4中,也分担了一部分施加给挡件3的力,优化受力情况,保证挡件3的功能寿命,同时还能够提高对移动智能终端的阻挡可靠性。
51.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也可选择设置挡件3与凹槽4形状吻合,且挡件3的长度小于第二主体部2的长度,简称凹槽两端封闭。这样一来,不仅更为美观,而且凹槽4整体落在第二主体部2的边缘内,第二主体部2结构无分割,令第二主体部2的结构强度高。
52.为了优化移动智能终端5倾斜角度的多样性,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挡件3设有两个以上且距离第一主体部由远及近分布,凹槽4设置的数量与挡件3相同,各个凹槽4之间相互平行。
53.设置沿第二主体部2的宽度方向,即与倾斜的移动智能终端5屏幕所在平面相交的方向,分布有两个以上挡件3,以使移动智能终端5具有多种倾斜角度。
54.此外,可具体设置第一主体部1包括连接部101和支撑部102,其中,连接部101与移动智能终端5的背面定位连接,支撑部102与连接部101及第二主体部2均翻折连接,即第一主体部1起到连接固定移动智能终端5以及支撑在移动智能终端5的背面的双重功能,这样一来,连接部101、第二主体部2与移动智能终端5之间能够翻折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
55.进一步地,设置连接部101上设有能够与移动智能终端5的背面连接的粘贴条103或者磁吸条,实现定位连接,满足可拆卸连接关系,且连接时位置相对固定,粘贴条103、磁吸条可部分嵌入连接部101中。这样一来,移动智能终端5直接连接在第一主体部1上,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与移动智能终端5结合后的厚度,产品轻薄化,更加利于携带,同时也能够使保护套和移动智能终端5的拆装操作便利实现,令使用者具有更加良好的使用体验。
56.为了满足有的使用者对保护套防磕碰的使用需求,也可设置该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还包括壳体,壳体与连接部101固接且能够容纳移动智能终端5,加强对移动智能终端5整体边缘的保护。
57.考虑到实际在使用平板的过程中,会搭配电容笔来使用,为了方便安置电容笔,使其与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设置第一主体部1的其中三条边与移动智能终端5边缘吻合,第一主体部1于另外一条边的边缘上,具有超出移动智能终端5边缘的凸边104,凸边104上设有磁吸块,吸附并能够放置电容笔;另外,平板的背面一般会具有后置摄像头,为了露出后置摄像头,可以采用在第一主体部1上设置相应孔位的方式,但是不同型号平板的后置摄像头位置、尺寸均不相同,需要对应地开设不同的模具来冲压出孔,生产
成本高,为了降低这部分的成本,设置第一主体部1的长度短于移动智能终端5的长度,以避开移动智能终端5的后置摄像头,这样一来,也不影响对平板屏幕的保护,平放时,第一主体部1的厚度也能将后置摄像头悬空,不会磨损。
5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使用者对移动智能终端5有横放或者竖放两种不同的使用需求,有鉴于此,设置移动智能终端5倾斜支撑时,第一主体部1的横边长度大于竖边长度,移动智能终端5能够以横放的状态被支撑住;或者,移动智能终端5倾斜支撑时,第一主体部1的横边长度小于竖边长度,移动智能终端5能够以竖放的状态被支撑住,其中,横边即指位于水平面上的边,第二主体部2与移动智能终端5的尺寸大致吻合。这样一来,两种形式的移动智能终端保护套供使用者选择替换。
59.另外,针对正面设有扬声器的移动智能终端5,如图8所示,可在第二主体部上设有供移动智能终端5的扬声器露出的缺口201,以便第二主体部在扣合在移动智能终端上时,扬声器正常出声。
6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61.本技术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62.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63.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64.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5.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