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9508发布日期:2023-02-18 00:2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散热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散热外壳。


背景技术:

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3.一般计算机有两种,一种是笔记本电脑,体型较小,比较轻薄携带非常的方便,一种是台式电脑,就是固定位置使用,提交相对较大,重量也比笔记本重,不便于携带,台式电脑主要分为,主机和显示器,主机就相当于人的大脑,一般主机是放置在桌子的下方。
4.主机是非常重要的零件,需要安装一个专用的外壳来对其进行保护,现有技术的外壳都是用铁皮制作而成,很好的保护到了主机,但是现有技术透气性差,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主机因为散热效果差而导致无法继续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透气性差,使用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主机因为散热效果差而导致无法继续工作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散热外壳,包括主体机构、散热机构和防尘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上端,所述防尘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下端,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板、固定柱一、橡胶垫一、固定柱二、橡胶垫二、固定柱三和橡胶垫三,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主体机构的下端,所述固定柱一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下端,所述橡胶垫一固定安装在底板的左方,所述橡胶垫一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一的下端,所述固定柱二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下端,所述固定柱二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一的右方,所述橡胶垫二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二的下端,所述固定柱三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下端,所述固定柱三定安装在固定柱二的右方,所述橡胶垫三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三的下端。
9.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外壳、框架、铁网一、散热器、电机、电源孔、铁网二、备用电源、插头和绝缘垫,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端,所述框架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前端,所述铁网一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前端,将内部的热量从框架内部铁网一排出来,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10.优选的,所述铁网一固定安装在框架的内端,所述散热器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右端,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右端,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散热器的后端,所述电源孔固定安装在电机好的左端,所述铁网二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上端,外壳上端的铁网二是有无数个小孔组成,透气性很好。
11.优选的,所述备用电源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端,所述插头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端,所述插头固定安装在备用电源的右端,所述绝缘垫固定安装在外壳内端的下端,绝缘垫以很好防止触电。
12.优选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连接柱一、连接柱二、连接柱三、防尘板、滑动门板和把手框,所述连接柱一固定安装在铁网二的上端,所述连接柱二固定安装在铁网二的上端,防尘板在铁网二透气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阻止一些灰尘的进入。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二固定安装在连接柱一的右方,所述连接柱三固定安装在铁网二的上端,所述连接柱三固定安装在连接柱二的右方,所述防尘板移动安装在外壳的左端,所述把手框固定安装在防尘板的后端,把手框便于使用人员滑动滑动门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计算机散热外壳,通过安装散热机构,实现了外壳的多方位散热,散热效果更佳,同时如果主机因为一些外界的原因导致漏电,绝缘垫可以很好的防止使用人员触电;
16.2、该计算机散热外壳,通过安装防尘机构,可以将外界和空气中的一些灰尘阻挡在外壳的外面,长时间灰尘的堆积很可能会导致零件出现损坏无法正常使用,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17.3、该计算机散热外壳,通过安装主体机构,可以让外壳与地面有一些高度,避免地面出现水渍,外壳时铁做的遇水会上锈,时间一久就会腐蚀,同时整个散热外壳的稳定性更强,不会轻易发生倾倒,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大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主体机构;101、底板;102、固定柱一;103、橡胶垫一;104、固定柱二;105、橡胶垫二;106、固定柱三;107、橡胶垫三;2、散热机构;201、外壳;202、框架;203、铁网一;204、散热器;205、电机;206、电源孔;207、铁网二;208、备用电源;209、插头;210、绝缘垫;3、防尘机构;301、连接柱一;302、连接柱二;303、连接柱三;304、防尘板;305、滑动门板;306、把手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散热外壳,包括主体机构1、散热机构2和防尘机构3,散热机构2位于主体机构1的上端,防尘机构3位于主体机构1的下端,主体机构1包括底板101、固定柱一102、橡胶垫一103、固定柱二104、橡胶垫二105、固定柱三106和橡胶垫三107,底板101固定安装在主体机构1的下端,固定柱一102固定安装
在底板101的下端,橡胶垫一103固定安装在底板101的左方,橡胶垫一103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一102的下端,固定柱二104固定安装在底板101的下端,固定柱二104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一102的右方,橡胶垫二105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二104的下端,固定柱三106固定安装在底板101的下端,固定柱三106定安装在固定柱二104的右方,橡胶垫三107固定安装在固定柱三106的下端。
25.散热机构2包括外壳201、框架202、铁网一203、散热器204、电机205、电源孔206、铁网二207、备用电源208、插头209和绝缘垫210,外壳201固定安装在底板101的上端,框架202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前端,铁网一203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前端,铁网一203固定安装在框架202的内端,散热器204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右端,电机205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右端,电机205固定安装在散热器204的后端,电源孔206固定安装在电机205的左端,铁网二207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上端,备用电源208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内端,插头209固定安装在外壳201的内端,插头209固定安装在备用电源208的右端,绝缘垫210固定安装在外壳201内端的下端,首先在使用计算机散热外壳时,使用人员应该先检查备用电源208是否是满电状态,然后使用人员将整个计算机散热外壳放到工作的桌子下方,橡胶垫一103橡胶垫二105和橡胶垫三107,通过与地面的摩擦,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在短距离移动时也不会发出呲呲的噪音,然后使用人员将主机从散热外壳的前端推进去,绝缘垫210可以很好防止触电,接着使用人员将电源连接电源孔206,接着电源带动电机205,电机205带动散热器204,散热器204将外壳201外部的空气吸入,在将其排进外壳201内部,将内部的热量从框架202内部铁网一203排出来,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26.防尘机构3包括连接柱一301、连接柱二302、连接柱三303、防尘板304、滑动门板305和把手框306,连接柱一301固定安装在铁网二207的上端,连接柱二302固定安装在铁网二207的上端,连接柱二302固定安装在连接柱一301的右方,连接柱三303固定安装在铁网二207的上端,连接柱三303固定安装在连接柱二302的右方,防尘板304移动安装在框架202的左端,把手框306固定安装在防尘板304的后端,如果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突然断电的话计算机很多的文件都是无法保存的,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出现,备用电源208就会自动启动,给主机供电,确保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外壳201上端的铁网二207是有无数个小孔组成,透气性很好,防尘板304在铁网二207透气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阻止一些灰尘的进入,使用人员用手去滑动滑动门板305,可以将门板305关上,同时也可以直接打开,在散热外壳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滑开滑动门板305对其进行维修,十分的方便。
27.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计算机散热外壳时,使用人员应该先检查备用电源208是否是满电状态,然后使用人员将整个计算机散热外壳放到工作的桌子下方,橡胶垫一103橡胶垫二105和橡胶垫三107,通过与地面的摩擦,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在短距离移动时也不会发出呲呲的噪音,然后使用人员将主机从散热外壳的前端推进去,绝缘垫210可以很好防止触电,接着使用人员将电源连接电源孔206,接着电源带动电机205,电机205带动散热器204,散热器204将外壳201外部的空气吸入,在将其排进外壳201内部,将内部的热量从框架202内部铁网一203排出来,从而到达降温的效果,可以持续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突然断电的话计算机很多的文件都是无法保存的,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出现,备用电源208就会自动启动,给主机供电,确保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外壳201上端的铁网二207是有无数个小孔组成,透气性很好,防尘板304在铁网二207透气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阻
止一些灰尘的进入,使用人员用手去滑动滑动门板305,可以将门板305关上,同时也可以直接打开,在散热外壳出现故障时,可以直接滑开滑动门板305对其进行维修,十分的方便。
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