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7170发布日期:2023-04-30 00: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消费者对屏幕感官追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显示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显示产品的显示质量和整机外观等要求越来越高。超窄边框设计,即显示屏的边框较窄,可以给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目前,显示屏的边框较宽,需做更进一步的减窄设计。

2、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有助于实现更窄边框设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4、衬底基板,包括触控区、第一走线区和绑定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触控区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走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

5、触控层,设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和设于相邻两层所述导电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所述触控层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走线,所述触控电极分布于所述导电层且位于所述触控区,所述触控走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所述触控走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且所述触控走线分布于至少两层所述导电层,分布于不同所述导电层的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段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延伸段分布于至少两层所述导电层且分布于不同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第一延伸段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过孔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段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不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

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段第一延伸段包括第一电极连接段,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段与所述触控电极接触连接;

8、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段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区和至少一段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过孔区设有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区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线宽。

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区和所述第一连接区均具有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二侧,所述第一过孔区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第二侧齐平。

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区的外边界与该第一过孔区内过孔孔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5μm。

1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间隔阵列排布;

12、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相互连接形成第一电极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并相互连接形成第二电极组;

13、所述触控走线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组接触连接。

14、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段第一延伸段包括至少一段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且所述第一导向段与所述触控电极不直接接触;

15、所述第一导向段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过孔区和至少一段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过孔区设有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区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线宽。

16、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所述触控走线的所述第一导向段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条所述触控走线的所述第一导向段的所述第二过孔区错位排布。

1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层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8、所述第一导向段包括间隔排布且顺次连接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分布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子段分布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19、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均具有所述第二过孔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

20、所述第一子段的所述第二过孔区与相邻所述第二子段的所述第二过孔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子段的所述第二连接区和所述第二子段的所述第二连接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2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层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22、所述第一导向段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分布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子段分布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23、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均为连续导电线;

24、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均具有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触控电极的第二侧;

26、所述第二过孔区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一侧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过孔区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第二侧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均大于0,且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差值不超过1μm。

2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区的外边界与该第二过孔区内过孔孔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5μm。

2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还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段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连接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平行且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29、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布于至少两层所述导电层且分布于不同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第二延伸段过孔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不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

3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不小于10μm,所述第一延伸段不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为大于等于3μm,且小于10μm。

3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基板还包括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二走线区位于所述触控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32、其中,所述触控走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段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分布于至少两层所述导电层且分布于不同所述导电层的所述第三延伸段过孔连接,所述第三延伸段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三延伸段不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

3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间隔阵列排布;

34、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并相互连接形成第一电极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并相互连接形成第二电极组;

35、所述至少一段第三延伸段包括第二电极连接段,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区,所述触控走线通过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电极组接触连接;

36、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段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过孔区和至少一段第三连接区,所述第三过孔区设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区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三连接区的线宽。

3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过孔区和所述第三连接区均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组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组的第二侧,所述第三过孔区的第二侧和所述第三连接区的第二侧齐平。

3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段第三延伸段包括至少一段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区或所述第二走线区,且所述第二导向段与所述触控电极不直接接触;

39、所述第二导向段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第四过孔区和至少一段第四连接区,所述第四过孔区设有过孔,所述第四过孔区的线宽大于所述第四连接区的线宽;

40、不同所述触控走线的所述第二导向段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条所述触控走线的所述第二导向段的所述第四过孔区错位排布。

41、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为网格状。

42、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触控层之间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层和封装层;

43、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像素电路用于一一对应地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

44、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45、根据本公开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46、本公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触控走线的第一延伸段分布于至少两层导电层且分布于不同导电层的第一延伸段过孔连接,第一延伸段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大于第一延伸段不设有过孔的区域的线宽。如此,有助于减小触控走线在第一走线区的占用空间,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更窄边框设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