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65566发布日期:2023-03-15 06:2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伴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呈指数爆炸式增长,数据存储技术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可靠性问题以及存储系统的能耗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现如今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存储系统中包含的组件数量成反比关系,即存储系统组件数越多,那么存储系统中数据的可靠性就越低。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个由600个磁盘构成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中,每月大约会有30个磁盘出现损坏的情况,在大规模存储系统中,磁盘故障造成的数据可靠性下降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对此人们展开了相关容错技术的研究。
3.纠删码(erasure code)属于编码理论中的一种前向纠错技术,最早应用于通信领域以解决数据传输中的丢失与损耗这类问题。由于纠删码技术在防止数据丢失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被引入存储领域。纠删码可以在保证相同可靠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存储开销,因此纠删码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存储系统以及数据中心。
4.纠删码(erasure coding,ec)是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它将数据分割成片段,把冗余数据扩展、编码,并将其存储在不同的位置,比如磁盘、存储节点或者其它地理位置。将原始数据分割成k个数据块,并根据编码矩阵生成m编码块,将n(n=k+m)块分布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只需要k个块就可以恢复原来的数据。
5.大多数采用纠删码的存储系统对数据只采用一种纠删码进行存储。然而,只采用一种纠删码很难在保持低存储开销的前提下降低退化读延迟。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采用多种编码方式存储数据,针对数据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编码以在保持低存储开销的前提下降低退化读延迟。
7.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按周期对存储系统数据标记进行检查,其中,所述存储系统数据标记包括冷数据和热数据,所述存储系统配置用于基于第一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冷数据的数据,并基于第二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热数据的数据;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以基于切换后的编码方式存储对应的数据。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码包括rs编码,所述第二编码包括lrc编码。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rs编码为(k
rs
,g
rs
)rs编码,所述lrc编码为(k
lrc
,l
lrc
,glrc
)lrc编码,其中,k
rs
表示所述rs编码中数据块的数量和g
rs
表示rs编码中全局校验块的数量,由k
lrc
表示所述lrc编码中数据块的数量、l
lrc
表示所述lrc编码中局部校验块的数量、g
lrc
表示所述lrc编码中全局校验块的数量,其中,k
rs
=k
lrc
,g
rs
=g
lrc
+1。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包括: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为热数据,判断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阈值;响应于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未达到所述第一阈值,则将所述数据标记由所述热数据切换为冷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包括: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为冷数据,判断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阈值;响应于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达到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数据标记由所述冷数据切换为热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包括:基于第一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包括:基于第二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包括:基于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基于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和局部校验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包括:获取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并将获取的数据块作为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和局部校验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包括:将所述lrc编码的g
lrc
个全局校验块作为所述rs编码的g
rs-1个全局校验块;对所述lrc编码的l
lrc
个局部校验块进行异或计算,并将异或计算结果作为所述rs编码的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二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包括: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基于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与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局部校验块。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包括:获取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并将获取的数据块作为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包括:将所述rs编码的g
rs-1个全局校验块作为所述lrc编码的g
lrc
个全局校验块。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与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局部校验块包括: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并将所述rs编码的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与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对应的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第1个局部校验块。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包括:基于所述rs编码的后k
rs
/l
lrc
*(l
lrc-1)个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rs编码的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由k
rs
个数据块进行异或计算得到。
23.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检查模块,所述检查模块配置用于按周期对存储系统数据标记进行检查,其中,所述存储系统数据标记包括冷数据和热数据,所述存储系统配置用于基于第一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冷数据的数据,并基于第二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热数据的数据;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以基于切换后的编码方式存储对应的数据。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码包括rs编码,所述第二编码包括lrc编码。
25.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的步骤。
26.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27.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按周期对存储系统数据标记进行检查,其中,存储系统数据标记包括冷数据和热数据,存储系统配置用于基于第一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冷数据的数据,并基于第二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热数据的数据;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以基于切换后的编码方式存储对应的数据的方案,降低了存储系统总体的退化读延迟和存储开销。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2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存储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范德蒙矩阵的rs编码示意图;图3为基于柯西矩阵的rs编码示意图;图4为rs编码恢复数据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6,3)rs编码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6,3,2)lrc编码的一实施例的框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6,3,2)lrc编码向(6,3)rs编码切换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6,3)rs编码向(6,3,2)lrc编码切换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存储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32.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存储方法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s10、按周期对存储系统数据标记进行检查,其中,所述存储系统数据标记包括冷数据和热数据,所述存储系统配置用于基于第一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冷数据的数据,并基于第二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热数据的数据;s20、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以基于切换后的编码方式存储对应的数据。
33.具体的,对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周期性的检查,数据包括冷数据和热数据。当一个热数据一定时间内访问次数没有达到一个设定值,则该热数据会被标记为冷数据;而当一个冷数据一定时间内的访问次数达到了该设定值,则该冷数据会被标记为热数据。冷热数据标记的切换也涉及到编码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冷数据基于第一编码存储,热数据基于第二编码存储,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为不同类型的纠删码。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基于数据的特性选择,热数据的访问频率较高,因此第二编码将采用低恢复延迟的纠删码,冷数据的访问频率较低,因此选用低存储开销的纠删码,以此降低了存储系统总体的退化读延迟和存储开销。
3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数据刚进入存储系统时,可以将其默认标记为热数据。被标记为热数据的数据基于低退化读延迟的第二编码存储,被标记为冷数据的数据基于低存储开销的第一编码存储。对存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当一个热数据一定时间内访问次数没有达到一个设定值,则该热数据会被标记为冷数据;而当一个冷数据一定时间内的访问次数达到了该设定值,则该冷数据会被标记为热数据。冷热数据标记的切换同时切换冷热数据标记对应的编码,以此降低了存储系统总体的退化读延迟和存储开销。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码包括rs编码,所述第二编码包括lrc编码。
36.具体的,对被访问频率较高的热数据,采用低恢复延迟的(k,l,r-1)lrc编码;对被访问频率较低的冷数据,采用(k,r)rs编码,其中,k表示数据块数量,l表示局部校验块数量,r表示全局校验块数量。基于此,不管冷热数据,存储系统都能容忍r个数据块的损坏。
37.rs编码(reed-solomon codes,一种前向纠错的信道编码),与两个参数k和r相关。给定两个正整数k和r,rs码将k个数据块编码为r个额外的校验块,r个校验块可以基于范德蒙矩阵或柯西矩阵进行编码的方式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基于范德蒙矩阵和柯西矩阵的rs编码。上部分的k*k矩阵对应的是k个原始数据块,下部分的r*k矩阵对应的是编码矩阵,通过与原始数据d1到dk相乘,得到新添加的p1到pr就是编码所得到的r个校验数据。当其中任意r个数据在传输中出错或丢失,需要纠错时,即用剩余数据对应矩阵的逆矩阵与数据相乘,即会得到原始数据块d1到dk。以d1到dr数据丢失,进行解码为例,过程如图4所示。(k,r)rs码是mds(maximum distance separayle,最大距离可分码)码,任意r个块失效时,都可以根据剩余的数据块和校验块进行恢复。
38.lrc编码(locxl reconstruction codes,一种局部纠删码),(k,l,r-1)lrc将k个数据块划分为l个局部组。它编码l个局部部分,每个局部组一个局部校验块,以及r个全局校验块。任何单个数据块故障都可以从其本地组内的k/l片段中解码。lrc编码最多可以容忍r+1任意片段故障,并且还可以容忍超过r(高达l+r-1)的故障,前提是这些信息在理论上是可解码的。最后,lrc提供了较低的存储开销。在所有能够从k/l片段中解码单个数据块故障并容忍r故障的代码中,lrc要求最少的校验块。同时,lrc与rs码相比降低了重建成本。因此,lrc有较低的恢复延迟。
39.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纠删码进行混合存储的策略来降低存储系统总体的退化读延迟和存储开销。
4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由于编码的切换也需要非常高的数据传输量,因此,配置高效的编码切换算法,来降低因编码切换引起的高数据传输量和计算量。本发明实施例,根据lrc编码和rs编码的性质,提出一种(k,l,g-1)lrc编码和(k,g)rs编码的高效切换算法,保证冷热数据的切换不会成为系统中的瓶颈,降低编码切换时的数据传输量和计算量。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rs编码为(k
rs
,g
rs
)rs编码,所述lrc编码为(k
lrc
,l
lrc
,g
lrc
)lrc编码,其中,k
rs
表示所述rs编码中数据块的数量和g
rs
表示rs编码中全局校验块的数量,由k
lrc
表示所述lrc编码中数据块的数量、l
lrc
表示所述lrc编码中局部校验块的数量、g
lrc
表示所述lrc编码中全局校验块的数量,其中,k
rs
=k
lrc
,g
rs
=g
lrc
+1。
42.具体的,为了保证rs编码和lrc编码之间可以高效切换,rs编码和lrc编码需满足以下条件:1)k
rs
=k
lrc
且g
rs
=g
lrc
+1;2)rs的g
rs
个全局校验块的最后一个是由所有k
rs
个数据块的异或得到;3)lrc的g
lrc
个全局校验块与rs的g
rs-1个全局校验块一致。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包括: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为热数据,判断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阈值;响应于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未达到所述第一阈值,则将所述数据标记由所述热数
据切换为冷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
44.具体的,为了降低存储系统总体的退化读延迟和存储开销,当数据标记由热数据切换为冷数据时,存储该数据的编码方式随之切换。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包括: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为冷数据,判断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阈值;响应于所述数据的访问次数达到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数据标记由所述冷数据切换为热数据,并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
46.具体的,为了降低存储系统总体的退化读延迟和存储开销,当数据标记由冷数据切换为热数据时,存储该数据的编码方式随之切换。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包括:基于第一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包括:基于第二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二编码存储切换为第一编码包括:基于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基于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和局部校验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包括:获取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并将获取的数据块作为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和局部校验块得到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包括:将所述lrc编码的g
lrc
个全局校验块作为所述rs编码的g
rs-1个全局校验块;对所述lrc编码的l
lrc
个局部校验块进行异或计算,并将异或计算结果作为所述rs编码的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二编码切换算法将所述数据的编码方式由第一编码切换为第二编码包括: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基于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与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局部校验块。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包括:获取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并将获取的数据块作为所述lrc编码的数据块。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全局校验块包括:将所述rs编码的g
rs-1个全局校验块作为所述lrc编码的g
lrc
个全局校验块。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与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得到所述
lrc编码的局部校验块包括: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并将所述rs编码的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与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对应的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第1个局部校验块。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rs编码的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包括:基于所述rs编码的后k
rs
/l
lrc
*(l
lrc-1)个数据块得到所述lrc编码的后l
lrc-1个局部校验块。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rs编码的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由k
rs
个数据块进行异或计算得到。
5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对被访问频率较高的热数据,采用(k
lrc
,l
lrc
, g
lrc
)lrc编码;对被访问频率较低的冷数据,采用(k
rs
,g
rs
)rs编码,其中,k
rs
、k
lrc
,表示数据块数量,l
lrc
表示局部校验块数量,g
rs
、g
lrc
,表示全局校验块数量。
59.由图5和图6可见,当k
rs
=k
lrc
且g
rs
=g
lrc
+1时且rs编码的第三个全局冗余块是由所有k个数据块的异或得到时,相应的rs编码和lrc编码能够共用同一个rs码的冗余块。在此条件下,rs编码和lrc编码之间的切换是相当高效的,下面对实际的切换算法进行介绍。为避免混淆,在此切换算法中,记k=k
rs
=k
lrc
及g=g
rs
=g
lrc
+1,即存储系统中所采用的两种编码分别为(k,g)rs码和(k,l,g-1)lrc。
60.s1:对被访问频率较高的热数据,采用(k,l,g-1)lrc编码;对被访问频率较低的冷数据,采用(k,g)rs编码,且满足k
rs
=k
lrc
和g
rs
=g
lrc
+1并且rs编码最后一个全局冗余块fg(x),由所有k个数据块的异或得到。
61.s2:当数据标记由热数据转换为冷数据时,编码方式由lrc编码转换成rs编码,跳至s3;当数据标记由冷数据转换成热数据时,编码方式由rs编码切换成lrc编码,跳至s4。
62.s3:lrc编码切换成rs编码,对于(k,g)rs码和(k,l,g-1)lrc,参数k
rs
=k
lrc
及g
rs
=g
lrc
+1。对于(k,g)rs码的最后一个全局冗余块fg(x),需要将(k,l,g-1)lrc编码的l个局部校验块进行异或得到,然后将(k,l,g-1)lrc编码的l个局部校验块删除即可。举例如下:如图7所示,对于(6,3,2)lrc码,当需要切换到(6,3)rs码时,将第二个和第三个局部校验块的数据传输到第一个局部校验块,进行异或即可得到f3(x),然后将第二个和第三个局部校验块删除即可。
63.s4:rs编码切换成lrc编码,对于(k,g)rs码和(k,l,g-1)lrc码,参数k =k
rs
=k
lrc
及g
rs
=g
lrc
+1,因此(k,g)rs码全局校验块的前g-1个全局校验块保持不变;其中后(l-1)个局部校验块由对应的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第1个局部校验块由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fg(x)和后(l-1)个局部校验块由对应的所有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举例如下:如图8所示,对于(6,3)rs码切换到(6,3,2)lrc码时,前2个全局校验块保持不变;后2个局部校验块由对应的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第1个局部校验块由最后一个全局校验块f3(x)和后2个局部校验块由对应的所有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
64.通过上述方案,在系统需要将热数据转换为冷数据时,会将(k,l,g-1)lrc切换为(k,g)rs码。若采用重新编码算法,在重新编码前需要获取全部数据块,并在编码后再将新的冗余块发送到各个节点,因此至少需要传输(k+g-1)块。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算
法,只需要将(k,l,g-1)lrc编码的后l-1个局部校验块的数据传输到第一个局部校验块寄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算法数据传输量为(l-1)块。
65.在系统需要将冷数据转换为热数据时,会将(k,g)rs码切换为(k,l,g-1)lrc码。若采用重新编码算法,至少需要传输(k+l+g-1)块。若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需要传输((k/l)* (l-1))块。当k=6,l=3且g=3时,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算法需要数据传输量为4,重新编码需要数据传输量为11块。
66.综合上述两种切换过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高效切换算法相较于重新编码算法有着明显的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由于系统中数据一般会不断增加,且数据访问有着时间局部性,因此热数据变为冷数据的情况应当会比冷数据变为热数据的情况多得多。又由于本发明提出的切换算法在热数据变冷时优化效果明显,因此总体上的性能优化是相当显著的。
67.在计算效率方面,本发明提出算法只需要进行xor(异或)运算,且涉及范围相对整一组数据较小,这对比于重新编码算法需要整份数据进行的伽罗华域运算也有了明显优化。虽然计算时间并不是编码切换的瓶颈所在,但计算效率的大幅提升,能有效地帮助系统节省计算资源,从而能为上层实际应用分配更多计算资源,进一步提升系统总体性能。
6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装置,包括:检查模块110,所述检查模块110配置用于按周期对存储系统数据标记进行检查,其中,所述存储系统数据标记包括冷数据和热数据,所述存储系统配置用于基于第一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冷数据的数据,并基于第二编码存储所述标记为热数据的数据;切换模块120,所述切换模块120配置用于响应于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触发标记切换条件,对检查到的数据标记进行切换,并相应切换编码方式以基于切换后的编码方式存储对应的数据。
6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码包括rs编码,所述第二编码包括lrc编码。
7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30,在该计算机设备30中包括处理器310以及存储器320,存储器320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21,处理器310执行程序时执行如上的方法的步骤。
71.其中,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数据存储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数据存储方法。
72.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本地模块。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7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存储有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
方法的计算机程序410。
74.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来完成,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程序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上述计算机程序的实施例,可以达到与之对应的前述任意方法实施例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效果。
75.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已经就各种示意性组件、方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对其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这种功能是被实现为软件还是被实现为硬件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施加给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种具体应用以各种方式来实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定不应被解释为导致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
76.以上是本发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此外,尽管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77.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支持例外情况,单数形式“一个”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使用的“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的任意和所有可能组合。
78.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