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58388发布日期:2023-04-18 16:3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和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江河水资源作为淡水资源,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对江河水资源的利用,随之带来的是江河水资源的污染,其中,江河水资源污染主要分为人为污染和自然污染,而人为污染是江河水资源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人为污染可分为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等。

2、为了使江河水资源能够持续的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对江河水资源的污染监测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在防止江河水资源发生污染的同时,也要在江河水资源出现污染事件时,能够快速的寻找出污染源;传统的江河水资源污染事故的溯源方式主要为周期性人工流动巡查以及水资源区域范围内设置多个数据监测系统对江河水资源的相关参数进行监测等方式。

3、但是,由于江河水域面积过大,无论是周期性人工流动巡查的方式还是数据监测的方式,实现实时全域监测的难度很大,存在监测盲区,进而在监测盲区内突发污染源时,污染物直至流经监测区域或周期性人工流动巡查范围时才能够监测到,此时再开展污染源的寻找,无法及时的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小确定污染源时所花费的时间,本技术提供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包括:

4、当获取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时,确定所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

5、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所述社会信息为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范围内的涉及到人类活动的相关信息;

6、根据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

7、针对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制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溯源方案,并基于所述污染溯源方案对突发在监测盲区水域的水污染事故的污染源溯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获取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时,进一步确定出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随后,确定出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即反应该监测盲区水域的社会情况;由于,社会信息能够侧面反应出可能出现的污染,所以根据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确定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之后,根据确定出的突发污染等级,制定出针对该监测盲区水域的污染溯源方案;当在该监测盲区出现污染源时,可根据制定出的污染溯源方案进行污染源溯源,进一步提高在该监测盲区内出现污染时,能够更快的确定出污染源,进而提高了污染源溯源的速率。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之后还包括:

10、对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以及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

11、确定所述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分别对应的流速信息;

12、根据所述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分别对应的流速信息,确定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

13、判断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是否超出第一预设时长;

14、若存在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超出第一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作为巡查水域。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监测盲区水域信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出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并确定出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同时确定出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流速信息;根据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流速信息,确定出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的区域中心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该时长能够反映出若区域中心点为污染源时,污染物到达顺流反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随后,将该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进行对比,若该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将超出第一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作为巡查水域,即表明若在超出第一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出现污染时,利用巡查的方式能够比通过数据监测的方式更快速的确定出污染源,从而能够减小确定污染源的时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之后还包括:

17、获取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包含的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分别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

18、根据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以及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流速信息,预测在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出现污染源时的逆流方向的扩散速度;

19、根据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以及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出现污染源时的逆流方向的扩算速度,确定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

20、判断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21、若存在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将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作为巡查水域。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包含的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根据已经确定出的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以及流速信息,继而预测出倘若在对应的子监测盲区内出现污染源时,逆流方向的扩散速度;随后根据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以及扩散速度,进一步确定出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之后,若判断出存在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则表明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出现污染源时,污染物流入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所花费的时长要大于以巡查的方式确定出污染物的时长,所以,则将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作为巡查水域,从而减小了在该子监测盲区水域溯源的时间。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包括:

24、获取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建筑分布信息以及建筑性质信息;

25、基于所述建筑分布信息以及所述建筑性质信息,将监测盲区水域两侧的建筑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多个建筑群;

26、根据所述建筑性质信息,确定每个建筑群对应的潜在污染物信息;

27、基于所述建筑分布信息、所述建筑性质信息以及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构建社会信息。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建筑分布信息以及建筑性质信息,将监测盲区水域两侧的相关建筑进行划分,进而确定出多个不同建筑性质的建筑群;随后,根据确定的建筑性质信息,确定出每个建筑群对应的潜在污染物信息,进而基于建筑分布信息、建筑性质信息以及潜在污染物信息构建社会信息;通过将所有涉及到的建筑基于建筑性质进行区域划分,从而能够提高确定潜在污染物的准确性,以确保构建的社会信息的准确性。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包括:

30、将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代入污染物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对应的危害等级,所述污染物数据库中存储着潜在污染物信息与危害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

31、根据所述建筑分布信息以及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对应的危害等级,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出潜在污染物信息后,将潜在污染物代入至污染物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出污染物信息的危害等级,随后,根据建筑分布信息以及该潜在污染物信息对应的危害等级,进而确定出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借助不同的危害等级的污染物,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危害程度不同的特性,通过污染物的危害等级能够提高确定出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后续污染源溯源的效率。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34、获取预设历史时间周期内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事件信息;

35、根据所述预设历史时间周期内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

36、根据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设历史时间周期内获取到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内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信息,随后,根据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信息确定出在历史时间里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对发生概率的分析,进而确定出在历史时间中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通过历史突发污染等级能够提高确定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的准确性。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之后还包括:

39、判断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是否与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一致;

40、若否,则生成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巡查指示信息并反馈至显示终端。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与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进行一致性判断,若确定出的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与历史突发污染等级不一致,则表明此时的监测盲区水域由于环境变化或人为干预,导致现有水域情况与历史水域情况不符,此时则生成针对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巡查指示信息并将该巡查指示信息反馈至显示终端,以提醒工作人员针对该监测盲区水域进行巡查,以保证确定出的突发污染等级的准确性。

4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3、一种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系统,包括:盲区水域确定模块、社会信息确定模块、污染等级确定模块以及溯源方案制定模块,其中,

44、盲区水域确定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时,确定所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

45、社会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所述社会信息为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范围内的涉及到人类活动的相关信息;

46、污染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

47、溯源方案制定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制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溯源方案,并基于所述污染溯源方案对突发在监测盲区水域的水污染事故的污染源溯源。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盲区水域确定模块在获取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时,进一步确定出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随后,由社会信息确定模块确定出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即反应该监测盲区水域的社会情况;由于,社会信息能够反应可能出现的污染,所以通过污染等级确定模块根据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确定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之后,溯源方案制定模块根据确定出的突发污染等级,制定出针对该监测盲区水域的污染溯源方案;当在该监测盲区出现污染源时,可根据制定出的污染溯源方案进行污染源溯源,进一步提高在该监测盲区内出现污染时,能够更快的确定出污染源,进而提高了污染源溯源的速率。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系统,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流速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第一判断模块以及第一巡查水域确定模块,其中,

50、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以及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

51、流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分别对应的流速信息;

52、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分别对应的流速信息,确定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

53、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中心点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是否超出第一预设时长;

54、第一巡查水域确定模块,用于若存在到达顺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将超出第一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作为巡查水域。

5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系统,还包括:水域浓度获取模块、扩散速度确定模块、第三确定模块、第二判断模块以及第二巡查水域确定模块,其中,

56、水域浓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包含的多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分别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

57、扩散速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以及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流速信息,预测在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出现污染源时的逆流方向的扩散速度;

58、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水域浓度信息以及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区域出现污染源时的逆流方向的扩算速度,确定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

59、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每个子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60、第二巡查水域确定模块,用于若存在污染物扩散至逆流方向的相邻监测区域水域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将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对应的子监测盲区水域作为巡查水域。

6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社会信息确定模块,还包括:建筑信息获取单元、建筑群确定单元、污染物确定单元以及社会信息构建单元,其中,

62、建筑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建筑分布信息以及建筑性质信息;

63、建筑群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建筑分布信息以及所述建筑性质信息,将监测盲区水域两侧的建筑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多个建筑群;

64、污染物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建筑性质信息,确定每个建筑群对应的潜在污染物信息。

65、社会信息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建筑分布信息、所述建筑性质信息以及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构建社会信息。

6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污染等级确定模块,还包括:危害等级确定单元以及污染等级确定单元,其中,

67、危害等级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代入污染物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对应的危害等级,所述污染物数据库中存储着潜在污染物信息与危害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

68、污染等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建筑分布信息以及所述潜在污染物信息对应的危害等级,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

6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系统,还包括:污染事件获取模块、概率确定模块以及历史污染等级确定模块,其中,

70、污染事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间周期内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事件信息;

71、概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历史时间周期内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事件信息,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

72、历史污染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确定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

7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系统,还包括:第三判断模块以及指示信息反馈模块,其中,

74、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是否与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一致;

75、指示信息反馈模块,用于若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与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历史突发污染等级不一致,则生成所述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巡查指示信息并反馈至显示终端。

7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7、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

78、至少一个处理器;

79、存储器;

80、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的方法。

8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突发水污染事故污染溯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8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84、在获取到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时,进一步确定出所监测的江河流域的水域信息包含的监测盲区水域信息,随后,确定出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即反应该监测盲区水域的社会情况;由于,社会信息能够反应可能出现的污染,所以根据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社会信息,确定该监测盲区水域信息对应的突发污染等级;之后,根据确定出的突发污染等级,制定出针对该监测盲区水域的污染溯源方案;当在该监测盲区出现污染源时,可根据制定出的污染溯源方案进行污染源溯源,进一步提高在该监测盲区内出现污染时,能够更快的确定出污染源,进而提高了污染源溯源的速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