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2370发布日期:2023-07-26 14:0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施工安全,尤其是涉及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智慧工地包括终端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终端层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提高现场管控能力,即通过rfid、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实时监控、智能感知等。平台层通过云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应用层围绕以提升施工项目管理这一关键业务为核心,实现对施工项目的管理。

2、目前,对于施工安全方面通常需要部署相关传感器等数据采集器件,当检测到有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就控制相应的报警模块进行报警,但采用上述方式对施工安全进行监测,由于其他移动对象靠近危险区域容易产生误报警,使得工作人员对报警的警惕性较低,从而不利于安全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安全报警的准确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包括:

4、创建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职务类型和岗级;

5、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务类型,创建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

6、根据工作人员的岗级以及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生成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映射表;所述安全映射表包括工作人员和各个监测对象安全距离的对应关系;

7、获取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坐标;

8、获取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

9、根据安全映射表、监测对象坐标、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判断工作人员是否与各个监测对象保持对应的安全距离,若否,则向对应的工作人员发送报警信号。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工作人员的岗级、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以及监测对象的安全距离,得到安全映射表,利用安全映射表能够针对性地得到每个工作人员和各个监测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再获取监测对象坐标以及人员位置坐标,判断工作人员是否与各个监测对象保持对应的安全距离,从而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岗级以及职务类型进行针对性地报警,进而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

11、可选的,所述根据工作人员的岗级以及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生成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映射表,具体包括:

12、根据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得到每个工作人员的绑定监测对象以及未绑定监测对象;

13、根据工作人员岗级,设定绑定监测对象的第一安全距离;

14、获取未绑定监测对象的第二安全距离;

15、根据第一安全距离和第二安全距离,生成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映射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工作人员对应的绑定监测对象,基于工作人员的岗级更加精确的设定第一安全距离,对于工作人员对应的未绑定监测对象,直接获取通用的第二安全距离,从而实现了针对性地设定每个工作人员与各个监测对象安全距离,进而实现了安全映射表的生成。

17、可选的,所述获取每个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坐标,具体包括:

18、获取监测对象的类型;所述监测对象的类型包括固定对象以及移动对象;

19、若监测对象的类型为固定对象,则将监测对象的预设固定坐标作为监测对象坐标;

20、若监测对象的类型为移动对象,则获取监测对象的监控图像,并根据监控图像生成监测对象坐标。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固定对象无需使用预设的固定坐标即可,无需实时获取坐标,节约了资源,对于移动对象采用监控图像计算监测对象坐标,无需设置额外的定位装置,即能够实现对监测对象坐标的获取。

22、可选的,所述获取监测对象的监控图像,并根据监控图像生成监测对象坐标,具体包括:

23、获取监测对象的侧视监控图像以及垂直监控图像;

24、将侧视监控图像输入至已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中,生成监测对象的第一像素区域;

25、将垂直监控图像输入至已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中,生成监测对象的第二像素区域;

26、根据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构建监测对象的三维建模图;

27、根据监测对象的三维建模图,生成监测对象坐标。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侧视监控图像以及垂直监控图像两个角度的监控图像,对监测对象进行三维建模,根据三维建模图即能够生成监测对象坐标,以监控图像为数据采集来源,更加便捷。

29、可选的,所述获取每个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具体包括:

30、获取每个工作人员的射频识别信号,所述射频识别信号来自于工作人员工牌中的内置电子标签;

31、对射频识别信号进行读取解析,得到对应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

32、根据射频识别信号的基本参数,计算对应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工作人员工牌中的内置电子标签,仅能够识别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又能够对工作人员的位置进行定位得到员位置坐标。

34、可选的,所述射频识别信号的基本参数包括信号强度及相位,所述根据射频识别信号的基本参数,计算对应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具体包括:

35、根据射频识别信号的信号强度,生成对应工作人员的距离信息;

36、根据射频识别信号的相位,生成对应工作人员的方向信息;

37、根据距离信息和方向信息,计算得到对应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射频识别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相位,得到对应工作人员的距离信息以及方向信息,即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即能够得到对应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

39、可选的,所述根据安全映射表、监测对象坐标、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判断工作人员是否与各个监测对象保持对应的安全距离,具体包括:

40、根据身份信息,从安全映射表中查询出对应工作人员与各个监测对象的安全距离;

41、获取各个监测对象坐标与人员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差;

42、逐个判断监测对象坐标与人员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差是否小于对应监测对象的安全距离,若否,则判定工作人员与对应监测对象之间未保持安全距离。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基于身份信息,查询出工作人员与各个监测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再计算出工作人员与监测对象之间的实际距离,即监测对象坐标与人员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差,通过对距离差与安全距离的对比,实现了是否保持安全距离的判断。

4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5、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46、身份创建单元,用于创建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职务类型和岗级;

47、绑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务类型,创建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

48、映射表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工作人员的岗级以及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生成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映射表;所述安全映射表包括工作人员和各个监测对象安全距离的对应关系;

49、第一坐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坐标;

50、第二坐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

51、报警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根据安全映射表、监测对象坐标、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判断工作人员是否与各个监测对象保持对应的安全距离,若否,则向对应的工作人员发送报警信号。

5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身份创建单元创建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职务类型和岗级,利用绑定单元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务类型,创建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映射表生成单元根据工作人员的岗级以及工作人员-监测对象绑定关系,生成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映射表;所述安全映射表包括工作人员和各个监测对象安全距离的对应关系,利用第一坐标获取单元获取监测对象的监测对象坐标,利用第二坐标获取单元获取工作人员的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利用报警信号发送单元根据安全映射表、监测对象坐标、人员位置坐标以及身份信息,判断工作人员是否与各个监测对象保持对应的安全距离,若否,则向对应的工作人员发送报警信号;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岗级以及职务类型进行针对性地报警,进而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

5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储存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55、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方法中的计算机程序。

5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58、利用安全映射表能够针对性地得到每个工作人员和各个监测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能够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岗级以及职务类型进行针对性地报警,进而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