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近年来,触控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各样多媒体电子产品上,特别是随身的移动式产品,例如智能型手机、电子书或平板电脑等。触控面板在全球化的今日,早已自成为一项成熟的科技产业,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且直觉性的操作方式,已成为极受欢迎的人机界面与多媒体互动方式,再者,触控面板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及节省其他输入设备空间等优点。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产品的性能和美观度要求越来越高,窄边框是影响美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较于非触控的显示产品,触控显示产品具有更多的走线,当前,制备出窄边框的触控显示产品的工艺难度较高,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3、显示区;
4、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
5、所述扇出区包括多条显示扇出线和多条触控扇出线,所述显示扇出线和所述触控扇出线分别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6、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触控扇出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基板的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到所述衬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显示扇出线沿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到所述衬底之间的距离。
7、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扇出线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所述显示扇出线和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所述显示扇出线和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
8、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大致等于所述显示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显示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
9、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大致等于所述显示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显示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
10、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小于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
11、其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和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位于不同膜层,且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中的至少部分位于同一膜层,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位于同一膜层。
12、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扇出线和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中的每一条均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扇出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13、同一条扇出线中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位于不同膜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位于不同膜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线段位于不同膜层。
14、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为所有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的m分之一,m≥2,m为正整数;
15、所有所述触控扇出线中m条为一组,每一组所述触控扇出线中存在一条所述触控扇出线为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
16、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为所有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的三分之一;所有所述触控扇出线中第3n+1条、第3n+2条和第3n+3条所述触控扇出线为一组;
17、其中,第3n+1条所述触控扇出线和第3n+3条所述触控扇出线为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第3n+2条所述触控扇出线为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第3n+1条所述触控扇出线和第3n+3条所述触控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显示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第3n+2条所述触控扇出线与所述显示扇出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互不交叠;n为整数。
18、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行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19、所有所述触控电极行中的第3n+1行、第3n+2行和第3n+3行所述触控电极行为一组,同一组所述触控电极行中存在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行中的所有所述触控电极均与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电连接。
20、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为所有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数量的m分之一,m≥2,m为正整数;
21、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扇出区相交的方向上排布的多条所述触控扇出线为一个触控扇出线组,部分所述触控扇出线组中的所述触控扇出线均为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部分所述触控扇出线组中的所述触控扇出线均为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
22、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出区包括第一中间区域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个第一边缘区域,所述第一中间区域指向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方向与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扇出区的方向相交;
23、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中的一部分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中的另一部分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
24、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列;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25、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二中间区域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个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二中间区域指向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方向与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扇出区的方向相交;部分所述触控电极列位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部分所述触控电极列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
26、所述触控电极列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部分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扇出区的方向与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中的第一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列位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的部分与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中的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电连接。
27、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28、所述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导电层;
29、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栅极导电层;
30、位于所述栅极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源漏导电层;
31、其中,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32、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有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遮光图案和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所述遮光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区中的晶体管的有源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33、所述源漏导电层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包括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和所述扇出区的所述触控扇出线电连接。
34、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35、所述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栅极导电层;
36、位于所述栅极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源漏导电层;
37、位于所述源漏导电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二导电层;
38、其中,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39、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有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和位于所述扇出区的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区中的触控电极和所述扇出区的所述触控扇出线电连接。
40、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材料包括钼,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厚度大于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类所述触控扇出线的线宽范围为3μm~6μm。
41、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坡度角小于或等于60°。
42、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所述触控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大致等于所述显示扇出线到所述衬底之间的最小距离;
43、所述显示扇出线和所述触控扇出线中的每一条均包括电连接的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延伸至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扇出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44、同一条扇出线中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位于不同膜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线段位于不同膜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线段位于不同膜层。
45、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4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