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轨迹拟合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49150发布日期:2024-03-18 18:2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移动轨迹拟合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终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轨迹拟合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能够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功能和服务。比如,移动设备可以提供导航功能、运动健康类功能等。用户在使用这些功能时,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选择一条路径,并沿着这条路径移动。移动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实时位置,并向用户呈现用户实时位置在该已选择路径上的具体位置。

2、如何将用户实时位置准确地向用户呈现,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轨迹拟合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将用户实时位置准确地呈现在预设路径上。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轨迹拟合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移动轨迹的数据和第二移动轨迹的数据;其中,第一移动轨迹和第二移动轨迹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轨迹点;每个轨迹点表示为t时刻的地理坐标位置,t时刻为轨迹点的时间戳。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移动轨迹的数据和第二移动轨迹的数据,将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拟合至第二移动轨迹上对应位置,获取拟合后的第一移动轨迹;电子设备显示根据轨迹点时间戳对比显示的、拟合后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第二移动轨迹。

4、在该方法中,将一条移动轨迹拟合至另一条移动轨迹上。例如,将挑战用户的移动轨迹拟合至被挑战用户的移动轨迹。这样,电子设备上向用户呈现的被挑战用户和挑战用户经过的路径轨迹完全重合,不会给用户带来两个用户没有基于相同的路径进行运动的误解。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拟合至第二移动轨迹上对应位置包括:

6、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移动轨迹的数据获取第一坐标序列(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组成的序列);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移动轨迹的数据获取第二坐标序列(第二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组成的序列);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相应的地理坐标位置上,得到映射后的第一坐标序列;电子设备将映射后的第一坐标序列中每个地理坐标位置添加对应的时间戳,得到拟合后的第一移动轨迹。

7、在该方法中,根据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进行轨迹点的拟合。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相应的地理坐标位置上包括:

9、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第一轨迹点为第一移动轨迹上任意一个轨迹点;其中,从第二移动轨迹的起点移动至第二轨迹点经过的距离占第二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与从第一移动轨迹的起点移动至第一轨迹点经过的距离占第一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相等。

10、其中,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地理坐标位置(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获取从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一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电子设备获取从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一坐标序列中最后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电子设备获取从第二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二坐标序列中最后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然后根据下述公式获取第一距离长度;d2=d1/d1*d2;其中,d2表示第一距离长度,d1为从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一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d1为从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一坐标序列中最后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d2为从第二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二坐标序列中最后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电子设备根据第一距离长度获取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其中,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为从第二坐标序列中第一个地理坐标位置开始,经过第一距离长度后到达的地理坐标位置。

11、在该方法中,在挑战用户运动结束后的场景,映射后的轨迹点占第二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与映射前的轨迹点占第一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相等。即按照轨迹点在移动轨迹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轨迹点拟合。当第一移动轨迹包括n个轨迹点时,计算复杂度为o(n)。相比采用dtw算法将第一坐标序列中每一个坐标点映射至第二坐标序列上的方法,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减少了计算量。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相应的地理坐标位置上包括:

13、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第一轨迹点为第一移动轨迹上任意一个轨迹点;其中,从第二移动轨迹的起点移动至第二轨迹点经过的距离占第二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与从第一移动轨迹的起点移动至第一轨迹点经过的距离占第二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相等。

14、其中,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地理坐标位置;第一地理坐标位置为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电子设备获取从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一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根据下述公式获取第一距离长度;d2=d1;其中,d2表示第一距离长度,d1为从第一坐标序列中第一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到达第一地理坐标位置经过的距离;电子设备根据第一距离长度获取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为,从第二坐标序列中第一个地理坐标位置开始,经过第一距离长度后到达的地理坐标位置。

15、在该方法中,在挑战用户运动过程中的场景,挑战用户的完整移动轨迹还未形成,将被挑战用户移动轨迹(第二移动轨迹)的总长度作为挑战用户移动轨迹(第一移动轨迹)的总长度。映射后的轨迹点占第二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与映射前的轨迹点占第一移动轨迹总长度的比例相等。即按照轨迹点在移动轨迹中所占的比例进行轨迹点拟合。当第一移动轨迹包括n个轨迹点时,计算复杂度为o(n)。相比采用dtw算法将第一坐标序列中每一个坐标点映射至第二坐标序列上的方法,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减少了计算量。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相应的地理坐标位置上包括:

17、电子设备将第一移动轨迹上第一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映射至第二移动轨迹上第二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第一轨迹点为第一移动轨迹上任意一个轨迹点,第二轨迹点为第二移动轨迹上与第一轨迹点之间的距离最近的轨迹点。

18、在该方法中,将挑战用户移动轨迹(第一移动轨迹)中轨迹点a的地理坐标位置,与被挑战用户移动轨迹(第二移动轨迹)中每个轨迹点的地理坐标位置遍历进行距离计算,获取被挑战用户移动轨迹上与轨迹点a距离最近的一个轨迹点(轨迹点b),将轨迹点a拟合至轨迹点b。在该方法中,当挑战用户移动轨迹(第一移动轨迹)包括m个轨迹点,被挑战用户移动轨迹(第二移动轨迹)包括n个轨迹点时,计算量为m×n次;算法复杂度为o(n2)。

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移动轨迹和第二移动轨迹是两个用户分别基于同一路径进行运动产生的。

2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从服务器获取第二移动轨迹的数据。

2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22、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电子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27、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