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文档序号:36173556发布日期:2023-11-24 17:2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1、碳服务是许多组织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处于战略规划的前沿。

2、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制造公司有尤其相应的碳排放过设定量,但是,有时候会存在设定的量不能满足排放的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虽然也存在从第三方购买碳排放的方式,但是一般在购买之前,并不清楚何处存在碳富余,导致后续碳服务的效率低下。

3、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用以通过构建源构架以及对数据进行收集,来保证碳排放区域图构建的可靠性,进而方便后续碳服务的合理配置,提高碳调控的效率。

2、本发明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碳收集及服务系统,包括:

3、构架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的碳排放逻辑,构建不同碳排放源的源构架;

4、收集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源构架,对同碳排放源所对应排放区域的区域碳数据进行第一收集,同时,对同排放源的源头碳数据进行第二收集;

5、区域化部署模块,用于根据源头对应的碳排放类型、源头与排放区域的位置关系,对相应排放区域进行栅格化,并对第一收集的数据以及第二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区域化部署,得到碳排放区域图;

6、服务配置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碳排放区域图中不同位置点的碳归属阶级,并进行阶级划分配置预服务,进行碳调控。

7、优选的,所述构架构建模块,包括:

8、逻辑构建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区域中不同区域块的碳排放类型以及不同碳排放类型的碳排放指标,构建碳排放逻辑;

9、构架构建单元,用于提取所述目标区域中同源类型的源位置,得到同源类型的基础分布,且结合所述碳排放逻辑,构建得到对应碳排放源的源构架。

10、优选的,所述收集模块,包括:

11、捕捉单元,用于以同碳排放源中每个源位置为中心,分别捕捉每个源位置在常规天气情况下的第一扩散区域,同时,捕捉所述源位置所对应第一扩散区域处于不同时间下的第一输出浓度;

12、获取单元,用于对同源位置下的所有第一扩散区域进行重叠放置,获取得到分层重叠区域,同时,从同扩散区域下的所有第一输出浓度中获取最大输出浓度以及集中输出浓度;

13、第一收集单元,用于将最大输出浓度以及集中输出浓度映射在分层重叠区域上,实现对区域碳数据的第一收集。

14、优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15、图构建块,用于根据相邻时间的上时刻扩散区域以及下时刻扩散区域,得到新增区域,并将所述相邻时刻的上时刻输出浓度以及下时刻输出浓度,构建所述新增区域的第一浓度图;

16、线绘制块,用于将相应源位置的位置坐标、对应相邻时刻内的风向走向以及相邻时刻的时刻信息输入到线绘制模型中,对所述第一浓度图进行等线绘制;

17、截取块,用于获取每条等线的弧线长度以及直线长度,并确定相应等线的第一截取长度,来按照所述第一截取长度对每条等线与风向矢量所交汇两侧进行截取,得到第一目标段,并计算对应第一目标段的第二方差;

18、

19、其中,j1表示相应等线的第一截取长度;δl表示对应等线与直线基于风向矢量所确定两个中心点的连接长度;l1表示对应弧线长度;l2表示对应直线长度;

20、参考获取块,用于按照与对应等线存在相邻关系的第一线的第二截取长度对相应第一线进行截取得到第一首段以及第一中间段,并得到第一方差;

21、均值获取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浓度图中每个等线区域的整体浓度均值;

22、系数获取块,用于根据每个等线的首坐标、尾坐标以及中间坐标所构建的光滑线与获相应等线进行重叠放置,获取得到对应等线基于凸起点以及凹陷点的变异系数;

23、

24、其中,b1表示对应的变异系数;ln1表示对应等线下所有凸起点的弧线总长;ln2ln1表示对应等线下所凹陷起点的弧线总长;lg表示与对应等线匹配的光滑线的线长度;s1i1表示对应等线下第i1个凸起点与凸起直线的交接面积;s2i2表示对应等线下第i2个凹陷点与凹陷直线的交接面积;sl1.l2表示对应等线与相应直线的交接面积;

25、调整块,用于根据每个等线所对应的整体浓度均值且结合第一方差、第二方差以及变异系数对相应第一目标段中的每个点的浓度进行调整,得到第二浓度图;

26、

27、其中,表示第一方差;表示第二方差;ln表示对数函数符号;e表示常数,取值为2.7;nave表示对应等线的整体浓度;n0表示对应点的浓度;n1表示对应点调整后的浓度;

28、对照块,用于获取相邻时刻下所对应的第二浓度图的浓度中心向量以及浓度特征向量,并将所述浓度中心向量以及浓度特征向量输入到浓度对照函数,得到对照结果;

29、差值处理块,用于将所述浓度中心向量与第一标准向量进行第一差值处理,同时,将所述浓度特征向量与第二标准向量进而第二差值处理;

30、集中获取块,用于根据对照结果、第一差值结果以及第二差值结果,获取得到相邻时刻下的集中输出浓度。

31、优选的,所述区域化部署模块,包括:

32、规划单元,用于规划每个源头所对应的重点子区域以及常规子区域,并进行区域边缘会绘制,得到初始排放图;

33、栅格化单元,用于根据源头对应的碳排放类型、源头与排放区域的位置关系以及每个子区域的子排放类型,向对所述重点子区域进行第一栅格化以及对常规子区域进行第二栅格化;

34、值计算单元,用于按照第一收集的数据以及第二收集的数据,计算第一栅格化处理后的每个第一栅格的第一值以及计算第二栅格处理后的每个第二栅格的第二值;

35、附加单元,用于将所有第一值附加在初始排放图中的对应第一栅格以及将所有的值附加初始排放图中的第二栅格,得到碳排放区域图。

36、优选的,所述服务配置模块,包括:

37、阶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碳排放区域图中每个位置点所属的栅格的栅格浓度以及所述所属的栅格涉及到的碳排放源,确定碳归属阶级;

38、差异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每个碳排放区域中每个栅格的标准归属阶级,并根据所述碳归属阶级的阶级差异,对相应栅格配置差异服务;

39、碳调控单元,用于根据同个碳排放区域的所有差异服务,得到对应碳排放区域的预服务,进行碳调控。

40、优选的,所述碳调控单元,包括:

41、差异块,用于基于同个碳排放区域的所有差异服务,构建差异向量;

42、属性确定块,用于确定每个差异向量的向量属性,并锁定富余属性所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贫乏属性所对应的第二区域;

43、机制构建块,用于根据每个第一区域的富余情况以及每个第二区域的贫乏情况,向每个第二区域设置与第一区域相关的碳服务机制;

44、服务块,用于按照所述碳服务机制,对相应第二区域进行碳服务。

45、优选的,所述第一栅格化的栅格密度大于第二栅格化的栅格密度。

4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4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