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07512发布日期:2023-12-16 15:58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数据存储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需要进行气体检测的场所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人需要在其空间环境中工作的场所,这类场所中可能出现已知或未知的气体或化学成份对人有害;另外一种则是场所中存在多种有害气体或物质,虽然不经常有人,但物质泄漏有较大危害。第一种场所典型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隧道洞穴、实验室、生产车间、危险事故应急监测场所;第二种场所典型包括:物流仓储和地下管廊。

2、在对上述两种场所的气体情况进行监测时,会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这些监测数据真实的反映了监测场所内的气体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进行存储。

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待存储的监测数据体量较大,会给存储空间造成较大压力,出现存储空间不足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优化待存储监测数据的存储策略,减低存储空间压力,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采集到的若干气体监测初始数据;

3、确定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数据来源;

4、根据所述数据来源对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多个初始数据集;

5、确定初始数据集中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数量;

6、若数量不唯一,则计算初始数据集中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平均值,并记为气体监测数据;

7、将所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至预设的数据库中。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控制气体监测设备在对所处空间内的各项气体指标进行测定,收集采集到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若是某项气体指标下的气体监测设备数量不止一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同时获取到同一气体指标对应的多个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由于测量的主体一致,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则计算这些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平均值并将平均值记为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存储,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在尽量如实记录的空间内气体含量情况的基础上,减少待存储数据的数据总量。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数据库中包括若干子数据库,所述将所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至预设的数据库中,具体包括:

10、确定所述气体监测数据的数据来源,不同的数据来源对应有唯一的子数据库;

11、根据所述数据来源确定子数据库;

12、将所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至所述子数据库中。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气体监测数据对应的气体指标对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空间内某种气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按照预设的暂存周期定期对子数据库中的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压缩。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期对子数据库中的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尽量减少子数据库中气体监测数据的所占容量,进而使得子数据库能够存储更多的气体监测数据。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获取采集到的若干气体监测初始数据之后,还包括:

18、判断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是否为无效数据;

19、若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为无效数据,则将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删除。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在计算气体监测数据之前,会对获取到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进行清洗操作,以尽量避免体监测气体监测初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影响到气体监测数据的数值大小。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子数据库包括异常数据区域,所述将所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至所述子数据库中,具体包括:

22、判断所述气体监测数据是否异常;

23、若异常,则将所述气体检测数据存储至所述异常数据区域。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在子数据库中为气体监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开辟一个新的存储空间,将异常数据进行单独存储,以便于后族工作人员在浏览数据时能够直观的了解到空间内的某种气体的异常情况。

2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判断所述气体监测数据是否异常之后,还包括:

26、若不异常,则将所述气体监测数据记为常规数据;

27、将所述常规数据与预设的划分范围的端点值进行对比;

28、确定所述常规数据所属划分范围;

29、更新所述常规数据所属划分范围对应的数据数量。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将气体监测数据中常规数据划分范围,不直接对常规数据进行存储,而是记录不同划分范围内的气体监测数据的出现频率,实现了在降低数据库中数据存储量的同时,也能够记录空间内气体含量实际情况的效果。

3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气体监测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二氧化碳气体数据、二氧化硫气体数据、一氧化碳气体数据、甲烷气体数据、硫化氢气体数据、氯化氢气体数据、氟化氢气体数据、溴化氢气体数据。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监测的气体指标尽可能的涵盖日程生活中的常规危险气体,使得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检测空间内的空气的实际危险程度。

3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包括:

34、初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采集到的若干气体监测初始数据;

35、数据来源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数据来源;

36、初始数据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来源对所述气体监测初始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多个初始数据集;

37、数据数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初始数据集中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数量;

38、监测数据计算模块,用于若数量不唯一,则计算初始数据集中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平均值,并记为气体监测数据;

39、监测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至预设的数据库中。

4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气体监测数据智能存储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3、1.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控制气体监测设备在对所处空间内的各项气体指标进行测定,收集采集到的气体监测初始数据,若是某项气体指标下的气体监测设备数量不止一台,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同时获取到同一气体指标对应的多个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由于测量的主体一致,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则计算这些气体监测初始数据的平均值并将平均值记为气体监测数据进行存储,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在尽量如实记录的空间内气体含量情况的基础上,减少待存储数据的数据总量;

44、2.气体监测数据存储系统将气体监测数据中常规数据划分范围,不直接对常规数据进行存储,而是记录不同划分范围内的气体监测数据的出现频率,实现了在降低数据库中数据存储量的同时,也能够记录空间内气体含量实际情况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