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顾客交互行为的门店商品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512281发布日期:2023-12-29 15:2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顾客交互行为的门店商品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服装门店商品运营管理,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顾客交互行为的门店商品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目前的服装门店运营过程中,存在从商品运营策略制定到门店销售人员执行再到总结复盘整个环节杂乱无章的现状。常见的商品运营策略,如设置主推款、陈列调整、折扣活动和商品调拨等,缺乏科学定量的制定环节,无法做到精确追踪这些运营策略的执行情况和最终效果。

2、传统服装门店的数据体系构成不完整,其数据主要分为商品数据类和销售数据类两大类型,品牌运营管理者仅能简单通过分析商品和销售得到具有局限性的结论。这类有局限性的结论包含较多谬误,无法针对商品数据做到精确的归因分析,无法体现商品潜在的销售和创收的可能性,而仅是根据门店销售人员的经验来销售商品,导致难以有效保证门店商品的全局运营收益。

3、在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的当下,一些服装门店引入了新的数据类别和采集装置,例如客流数据,这类数据一定程度上补全了整个数据链路的起始端结构。然而,自商品到门店直至发生销售或者最终退店退仓,这中间有巨大的数据空白,即品牌运营管理者无法知道策略执行情况、顾客反馈情况以及是否需要针对性调整运营策略,使得无法有效发挥商品在提高门店销售量和销售利润方面的潜在能力,容易出现门店销售人员未关注优质商品(销售量和销售利润潜在能力高的商品),或门店销售人员主推商品销量差或利润低的商品,这导致门店出现商品积压和同一商品反复推销且无法出售的问题,进而导致门店销售人员管理商品时的工作量大且劳动强度高。

4、因此,如何提高门店商品的全局运营收益并降低门店销售人员管理商品时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顾客交互行为的门店商品管理方法,能够通过顾客交互行为数据定量分析商品在门店内潜在的销售和创收的可能性,同时为销售和创收可能性更高的商品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来充分发挥其在提高门店销售量和销售利润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辅助提高门店商品的全局运营收益,并降低门店销售人员管理商品时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顾客交互行为的门店商品管理方法,包括:

4、s1:获取目标门店内商品的顾客交互行为数据;

5、s2:计算目标门店内商品的货效指标;

6、货效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数量的商品在目标门店内产生有效运营收益的能力;

7、s3:根据商品的顾客交互行为数据计算目标门店内商品的动效指标;

8、动效指标是指单位数量的商品在目标门店内经过顾客交互行为产生有效运营收益的能力;

9、s4:根据商品的货效指标和动效指标对目标门店内的所有商品进行优先级排序;

10、s5:基于优先级最高的一个或多个商品生成或更新目标门店的商品运营策略,进而实现目标门店的商品管理。

11、优选的,顾客交互行为数据包括触摸行为、拿起行为和试穿行为;

12、在商品的陈列架上设置触摸传感器;当顾客触摸商品的陈列架时,通过触摸传感器发出顾客触摸商品的触摸行为数据;

13、在商品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当顾客拿起商品时,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发出顾客拿起商品的拿起行为数据;

14、在商品上设置对应的rfid标签,在试穿区域设置rfid读卡器;当顾客拿起商品至试穿区域时,rfid标签和rfid读卡器实现近场通信,此时通过rfid读卡器发出顾客试穿商品的试穿行为数据。

15、优选的,货效指标包括销量货效、利润货效和试穿货效;

16、销量货效是指,某件商品在目标门店内每日的销售数量与库存数量的比值;

17、利润货效是指,某件商品在目标门店内每日的销售利润与库存数量的比值;

18、试穿货效是指,某件商品在目标门店内每日的试穿次数与库存数量的比值。

19、优选的,动效指标包括销量动效和利润动效;

20、销量动效是指,某件商品在目标门店内的一天中一次顾客交互行为带来的销售数量;

21、利润动效是指,某件商品在目标门店内的一天中一次顾客交互行为带来的销售利润。

22、优选的,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各个商品的优先级分数,进而根据优先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对所有商品进行优先级排序;

23、计算优先级分数的公式为:

24、r=0.3xh+0.1ls+0.1sh+0.3xd+0.2ld;

25、式中:r表示商品的优先级分数;xh表示商品的销量货效;ls表示商品的利润货效;sh表示商品的试穿货效;xd表示商品的销量动效;ld表示商品的利润动效。

26、优选的,商品运营策略包括对目标门店内优先级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多个商品进行商品主推和设置单独的陈列展示区。

27、优选的,商品运营策略包括对目标门店内优先级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多个商品的商品售价进行动态调整;

28、动态调整商品售价包括:

29、1)当商品的利润动效高于第一阈值但销量动效低于第二阈值时,将该商品的商品售价进行下调;

30、2)当商品的利润动效低于第三阈值但销量动效高于第四阈值时,将该商品的商品售价进行上调。

31、优选的,商品运营策略包括为目标门店内优先级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多个商品进行调货补充。

32、优选的,调货补充包括以下步骤:

33、s501:将目标门店内优先级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多个商品作为目标商品;

34、s502:获取目标商品在其他门店的利润货效和利润动效;

35、s503:将目标商品的利润货效低于第五阈值或利润动效低于第六阈值的门店作为调货门店;

36、s504:将目标商品从调货门店调货至目标门店,作为目标门店的补货待售商品。

37、优选的,调货补充包括以下步骤:

38、s511:将目标门店内优先级排序最靠前的一个或多个商品作为目标商品;

39、s512:计算所有商品与目标商品的商品相似度;

40、公式描述为:

41、

42、式中:s表示两个商品之间的商品相似度;si表示两个商品中每个相似度单位的计算结果;ωi表示相似度单位的权重系数。

43、s513:将商品相似度大于第七阈值的商品作为目标商品的调货商品;

44、s514:获取调货商品在其他门店的利润货效和利润动效;

45、s515:将调货商品的利润货效低于第八阈值或利润动效低于第九阈值的门店作为调货门店;

46、s516:将调货商品从调货门店调货至目标门店,作为目标门店的补货待售商品。

47、本发明中基于顾客交互行为的门店商品管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8、本发明获取门店内商品的顾客交互行为数据并计算商品的货效指标和动效指标,进而根据货效指标和动效指标对商品进行优先级排序,最终基于优先级更高的商品生成或更新目标门店的商品运营策略。一方面,本发明根据顾客交互行为数据生成商品的货效指标和动效指标,其中货效指标是商品在门店内产生有效运营收益的能力(反映商品本身与商品运营收益的关系),动效指标是商品在顾客交互行为下产生有效运营收益的能力(反映商品在顾客交互行为下与商品运营收益的关系),那么通过货效指标和动效指标便能够反映商品产生运营收益的能力,进而实现通过顾客交互行为数据定量分析商品在门店内潜在的销售和创收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辅助提高门店商品的全局运营收益。另一方面,本发明在基于商品的货效指标和动效指标进行优先级排序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优先级最高的商品来生成或更新目标门店的商品运营策略,其中优先级更好的商品对应着更高的销售和创收的可能性,那么通过为销售和创收可能性更高的商品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就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提高门店销售量和销售利润方面的潜在能力,即为门店提供更高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门店商品的全局运营收益。此外,本发明通过为销售和创收可能性更高的商品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能够辅助门店销售人员推送优质商品(销售量和销售利润潜在能力高的商品),而不推送销量差或利润低的商品,进而改善商品积压和同一商品反复推销且无法出售的问题,从而降低门店销售人员管理商品时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