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05020发布日期:2023-11-16 19:3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具体涉及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1、应急资源配置包括:确定应急资源的分配比例、应急资源的运输。其中,应急资源运输是指在灾害事件发生时,根据不同的应急情况和需求,合理地将各种资源分配并运输到相应的区域或任务上,以支持应急工作的开展。对于应急资源配置,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基于灾害伤亡情况和应急资源总量,确定各个受灾地区的资源分配量并运输至各个受灾地区。

2、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方式来配置应急资源,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第一,无法根据灾害伤亡情况合理的进行应急资源分配,在需求量较少的受灾区分配过多的应急资源会导致应急资源存在浪费,在需求量较多的受灾区分配过少的应急资源会导致应急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又由于再次调度应急资源会使用较多的人力物力,使得分配资源的周期变长,从而增加资源运输的时间,降低资源运输的效率。

4、第二,不能够对救灾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导致难以确定对各个受灾区域进行救援的优先顺序,使得应急资源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配,需要多次对应急资源进行调配,造成救援灾区的周期变长。

5、第三,难以快速的确定各个受灾区域所需的各种应急资源(例如,药品、食物)的具体分配情况,导致在实际救灾过程中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开销,使运输的应急资源不够及时,从而导致救援行动受到阻碍。由于再次组织救援行动会使用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造成救灾的周期变长。

6、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3、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包括:获取自然灾害区域信息;将自然灾害区域信息划分为至少一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得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对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中的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执行以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影响因素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用于衡量受灾影响程度的信息组,作为受灾影响程度信息组;根据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的资源分配影响因素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影响值,得到资源分配影响值集;根据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的受灾影响程度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受灾影响值,得到受灾影响值集;根据上述资源分配影响值集中的每个资源分配影响值和上述受灾影响值集中的每个受灾影响值,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中的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值,得到资源分配值集;对上述资源分配值集进行归一化,得到受自然灾害区域的资源分配比例,作为资源分配比例;根据上述资源分配比例,通过无人机装置,将对应应急资源运输至各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自然灾害子区域。

4、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自然灾害区域信息;划分单元,被配置成将自然灾害区域信息划分为至少一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得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执行单元,被配置成对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中的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执行以下处理步骤:获取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影响因素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用于衡量受灾影响程度的信息组,作为受灾影响程度信息组;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的资源分配影响因素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影响值,得到资源分配影响值集;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的受灾影响程度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受灾影响值,得到受灾影响值集;第三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资源分配影响值集中的每个资源分配影响值和上述受灾影响值集中的每个受灾影响值,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中的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值,得到资源分配值集;归一化单元,被配置成对上述资源分配值集进行归一化,得到受自然灾害区域的资源分配比例,作为资源分配比例;运输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资源分配比例,通过无人机装置,将对应应急资源运输至各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自然灾害子区域。

5、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6、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7、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应急资源的运输效率有所提高。具体来说,

8、造成相关的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不够准确的原因在于:无法根据灾害伤亡情况合理的进行应急资源分配,在需求量较少的受灾区分配过多的应急资源会导致应急资源存在浪费,在需求量较多的受灾区分配过少的应急资源会导致应急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又由于再次调度应急资源会使用较多的人力物力,使得分配资源的周期变长,从而增加资源运输的时间,降低资源运输的效率。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基于电力数据的灾后评估及资源配置方法,首先,获取自然灾害区域信息。在这里,可以得到自然灾害区域的信息。其次,将上述自然灾害区域信息划分为至少一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得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在这里,可以将应急资源按照划分后的子区域信息进行分配。再次,对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中的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执行以下处理步骤:第一步,获取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影响因素信息组。在这里,将自然灾害子区域的影响应急资源分配的指标数值化,为资源分配影响值的生成提供了数据基础。第二步,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用于衡量受灾影响程度的信息组,作为受灾影响程度信息组。在这里,将自然灾害子区域的受灾情影响指标数值化,为受灾影响值的生成提供了数据基础。然后,根据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的资源分配影响因素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影响值,得到资源分配影响值集。在这里,综合各个影响应急资源分配的指标,生成能够表示客观条件(例如,应急资源分配点与受灾地区的距离远近)影响程度的资源分配影响值,为确定资源分配值提供了一部分数据基础。接着,根据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的受灾影响程度信息组,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受灾影响值,得到受灾影响值集。在这里,综合各个受灾情影响指标,生成能够表示受灾程度的灾害影响值,为资源分配值的生成提供了另一部分数据基础。继而,根据上述资源分配影响值集中的每个资源分配影响值和上述受灾影响值集中的每个受灾影响值,确定上述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集中的每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资源分配值,得到资源分配值集。在这里,将各个自然灾害子区域的所需的应急资源使用数值表示,以生成应急资源的分配比例。之后,对上述资源分配值集进行归一化,得到受自然灾害区域的资源分配比例,作为资源分配比例。在这里,能够实现对应急资源更加精确的划分,为运输应急资源至各个自然灾害子地区做准备。最后,根据上述资源分配比例,通过无人机装置,将对应应急资源运输至各个自然灾害子区域信息对应的自然灾害子区域。在这里,能够将精确分配的应急资源运输值各个自然灾害子区域,实现对应急资源更合理的分配。也因为通过多组指标对应急资源的分配进项划分,可以更全面的确定应急资源的分配情况,使得应急资源的分配结果更加精确,减少了应急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了应急资源分配的次数,缩短分配资源的周期,以减少资源运输的时间,提升资源运输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