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3233发布日期:2024-02-02 21:5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数据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比较常用的规则引擎有drools、ilog以及开源urule,ilog是由ibm出品的商用的产品其价格不菲,而urule是开源的产品,但是新版本和部分功能的支持也是需要收费的。

2、如果业务规则数量庞大,会占用较大的运行内存;业务规则的编写和维护门槛比较高,不便于推广使用,只能由特定人员使用如开发、运维工程师等。

3、由于当前非车险承保系统的业务规则大部分都写在核心代码中,形成了硬编码随处可见和代码分支过多等程序腐烂的现象,进而导致核心业务系统复杂度过高、运维成本高及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包括:

2、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所述系统涉及业务端、管理端、第一存储端、第二存储端和规则处理端;所述系统包括:

3、当所述管理端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管理端用于获取执行规则接口并对所述执行规则接口进行统一化处理生成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并将所述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发送至所述业务端;所述业务端用于将执行请求通过所述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4、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执行请求确定业务规则配置;

5、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业务规则配置在所述第一存储端或所述第二存储端中获取规则项目信息;

6、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和预设业务数据模型计算生成目标结果,并将所述目标结果发送至所述业务端。

7、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业务规则配置在所述第一存储端或所述第二存储端中获取规则项目信息,包括:

8、所述管理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存储端内是否存在规则容器缓存;

9、若是,则所述管理端生成第一获取请求,将所述第一获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存储端,所述第一存储端用于获取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并将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端;若否,则所述管理端生成第二获取请求,将所述第二获取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存储端,所述第二存储端用于获取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并将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10、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规则容器和预设业务数据模型计算生成目标结果,包括:

11、所述管理端用于将所述预设业务数据模型转化处理生成规则数据模型;

12、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规则数据模型和预设过滤条件生成目标规则;

13、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目标规则对保费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生成目标结果。

14、进一步地,所述依据所述规则数据模型和预设过滤条件生成目标规则,包括:

15、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规则数据模型和预设过滤条件生成执行规则;

16、所述管理端用于通过预设业务规则引擎确定目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将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标记为所述执行规则的输入参数;

17、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执行规则和所述输入参数生成所述目标规则。

18、进一步地,还包括:

19、当响应于用户的新增项目请求时,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新增项目请求在所述第二存储端内获取规则项目资源信息集合;

20、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规则项目资源信息集合生成第一目标规则容器;

21、所述管理端用于通过第一目标规则容器和预设数据库生成项目新增消息,并将所述项目新增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存储端。

22、进一步地,还包括:

23、当响应于用户的更新项目请求时,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更新项目请求在所述第二存储端内获取规则项目资源信息集合;

24、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规则项目资源信息集合生成第二目标规则容器;

25、所述管理端用于通过第二目标规则容器和预设数据库生成第一项目更新消息,并将所述第一项目更新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存储端;所述第一存储端用于将原项目消息进行删除后插入所述第一项目更新消息。

26、进一步地,还包括:

27、当响应于用户的删除项目请求时,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删除项目请求和预设数据库生成第二项目新增消息;

28、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第二项目新增消息生成清除请求,并将所述清除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存储端。

29、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所述系统涉及业务端、管理端、第一存储端、第二存储端和规则处理端;所述系统包括:

30、当接收到所述管理端发送的统一执行规则接口时,所述业务端用于通过所述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将响应于用户生成的执行请求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31、当收到所述管理端发送的目标结果时,所述业务端用于将所述目标结果反馈至目标用户。

32、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所述系统涉及业务端、管理端、第一存储端、第二存储端和规则处理端;所述系统包括:

33、当接收到所述管理端发送的第一获取请求时,所述第一存储端用于获取本地缓存内的规则项目信息,并将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34、本技术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所述系统涉及业务端、管理端、第一存储端、第二存储端和规则处理端;所述系统包括:

35、当接收到所述管理端发送的第二获取请求时,所述第二存储端用于获取规则项目资源信息集合内的规则项目信息,并将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36、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3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业务规则数量庞大,会占用较大的运行内存;业务规则的编写和维护较为复杂;运维成本高及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为:“一种基于业务规则的规则管理系统,所述系统涉及业务端、管理端、第一存储端、第二存储端和规则处理端;所述系统包括:当所述管理端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管理端用于获取执行规则接口并对所述执行规则接口进行统一化处理生成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并将所述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发送至所述业务端;所述业务端用于将执行请求通过所述统一执行规则接口发送至所述管理端;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执行请求确定业务规则配置;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业务规则配置在所述第一存储端或所述第二存储端中获取规则项目信息;所述管理端用于依据所述规则项目信息和预设业务数据模型计算生成目标结果,并将所述目标结果发送至所述业务端”。通过“业务端、管理端、第一存储端、第二存储端和规则处理端”解决了“业务规则数量庞大,会占用较大的运行内存;业务规则的编写和维护较为复杂;运维成本高及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达到了“实现规则的高效执行,同提高执行效率;实现规则动态实时更新;使业务模型可以简单高效的转换为规则模型;统一的规则执行接口使业务系统可以轻松的对接;更简单、更易于维护以及更稳定健壮;使业务规则有了集中的管理,有助于业务规则的统计分析”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