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计算机信息,特别是涉及一种类道路双线的中线提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城市的电子地图中数据的采集已经较为全面。在导航电子地图或比例尺较大电子地图中,地图道路数据总量极为庞大,并且地图道路的主要道路表现为双线。
2、现有技术中,在地图进行缩放时,为了提高显示效率和显示效果,往往会将道路双线拟合为一条线作为缩放道路线进行显示,例如,在道路双线中任取其中一条边线作为中线显示。
3、然而,现有技术通过在道路双线中任取其中一条边线作为中线的拟合方式,在地图的双线不完全平行时,仅采取其中一条边线的显示方式会导致道路在地图上的显示精度较差,对于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等实施过程也会存在较大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确定地图中道路双线对应的中线的类道路双线的中线提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类道路双线的中线提取方法,包括:
3、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4、对所述类道路双线进行多轮中线提取处理,若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存在下一目标点,则根据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两个所述目标点的各下一目标点的坐标,构建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5、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
6、其中,m为正整数,在多轮中线提取处理中的第一轮次中,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分别为所述类道路双线的起始点,每一所述目标点和所述目标点的下一目标点位于同一类道路边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8、若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仅存在一个下一目标点时,将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不存在下一目标点的所述目标点、与所述下一目标点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包括:
10、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进行比对,将长度较短的对角线确定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包括:
12、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将各所述中线点进行连线,得到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包括:
14、在目标地图中,获取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
15、确定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的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终止点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包括:
18、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满足边线裁切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中同方向较长的边线进行裁切,根据裁切结果,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或者,
19、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均不满足所述边线裁切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作为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1、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边线裁切条件;或者,
22、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不满足所述边线裁切条件。
2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类道路双线的中线提取装置,包括:
24、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25、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类道路双线进行多轮中线提取处理,若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存在下一目标点,则根据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两个所述目标点的各下一目标点的坐标,构建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26、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其中,m为正整数,在多轮中线提取处理中的第一轮次中,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分别为所述类道路双线的起始点,每一所述目标点和所述目标点的下一目标点位于同一类道路边线。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28、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仅存在一个下一目标点时,将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不存在下一目标点的所述目标点、与所述下一目标点的连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30、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进行比对,将长度较短的对角线确定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32、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将各所述中线点进行连线,得到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34、在目标地图中,获取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
35、确定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的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终止点之间的距离;
36、根据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38、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满足边线裁切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中同方向较长的边线进行裁切,根据裁切结果,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或者,
39、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均不满足所述边线裁切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处理的第一类道路边线和所述待处理的第二类道路边线作为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41、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边线裁切条件;
42、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不满足所述边线裁切条件。
43、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44、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45、对所述类道路双线进行多轮中线提取处理,若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存在下一目标点,则根据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两个所述目标点的各下一目标点的坐标,构建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46、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
47、其中,m为正整数,在多轮中线提取处理中的第一轮次中,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分别为所述类道路双线的起始点,每一所述目标点和所述目标点的下一目标点位于同一类道路边线。
48、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49、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50、对所述类道路双线进行多轮中线提取处理,若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存在下一目标点,则根据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两个所述目标点的各下一目标点的坐标,构建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51、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
52、其中,m为正整数,在多轮中线提取处理中的第一轮次中,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分别为所述类道路双线的起始点,每一所述目标点和所述目标点的下一目标点位于同一类道路边线。
53、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54、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
55、对所述类道路双线进行多轮中线提取处理,若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存在下一目标点,则根据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两个所述目标点的各下一目标点的坐标,构建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
56、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
57、其中,m为正整数,在多轮中线提取处理中的第一轮次中,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分别为所述类道路双线的起始点,每一所述目标点和所述目标点的下一目标点位于同一类道路边线。
58、上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提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目标地图中,确定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对所述类道路双线进行多轮中线提取处理,若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存在下一目标点,则根据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的坐标、以及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两个所述目标点的各下一目标点的坐标,构建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根据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四边形中的第一对角线长度和第二对角线长度,确定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将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目标对角线的中点,作为所述当前轮次处理过程中的中线点,进入下一轮次处理过程,直至第m轮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均不存在各下一个目标点;根据m轮处理过程中的各所述中线点的坐标,确定所述类道路双线的中线;其中,m为正整数,在多轮中线提取处理中的第一轮次中,所述前一轮次处理过程中目标对角线对应的两个目标点分别为所述类道路双线的起始点,每一所述目标点和所述目标点的下一目标点位于同一类道路边线。采用本方法,能够得到反映待处理的类道路双线的真实情况的中线,达到将不完全平行类道路双线进行缩放时,采用类道路双线的中线进行显示的效果,提高了地图进行缩放时道路在地图上的显示精度,降低了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等实施过程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