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G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29060发布日期:2024-03-05 15:3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G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施工管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g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施工管理系统是继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后出现在工程建设行业又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彻底革命,该技术利用数字建模软件,提高项目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效率,并给采用该技术的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新增价值。

2、近年来,施工管理系统技术在国内外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应用如火如荼,在企业应用施工管理系统技术的过程中,利用revit、catia、bentley、tekla等施工管理系统建模软件,建立了大量的施工过程数据,这些施工过程数据是一种无形的知识生产力。

3、申请号为201910890980.x的一项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施工管理系统与gim模型的交互方法,包括施工管理系统模型内信息庞杂的多维数据库与gim模型的交互对接,从而使得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系统具备了兼容gim格式模型数据及其功能,也使得传统gim模型具备了在施工管理系统中进行三维可视化的直观展示。

4、上述现有技术中只进行三维可视化的直观展示,该技术并没有包括对施工项目进行监测分析,以及通过监测分析的结果调整施工管理方式以及管理体系,不具有较高的施工管理便利性。

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g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 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施工项目信息和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分析,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对应施工信息并对后续施工需求进行信息部分变更,信息登录单元录入施工人员信息,并根据信息存储单元内的对应施工信息反映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进度获取单元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实况进度以及施工人员实时工作状态并基于gim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像展现,施工分析单元对根据进度获取单元所提供的基于g im模型获得的施工图像进行分析,并调整施工项目的施工人员分配,信息传输单元将项目施工人员调整后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风险把控单元对不同风险项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并将风险预警信息发送至进度获取单元并通过图像展现。

3、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g 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存储单元、信息登录单元、进度获取单元、施工分析单元、传输单元、风险把控单元;

4、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施工项目信息和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分析;

5、其中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类型、项目规定竣工时间、项目开工时间、项目施工人员数量,具体的,项目类型划分为普通项目和风险项目;

6、将施工项目和所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形成对应施工信息;

7、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对应施工信息并对后续施工需求进行信息部分变更;

8、信息登录单元用于录入施工人员信息,并根据信息存储单元内的对应施工信息反映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

9、进度获取单元用于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实况进度以及施工人员实时工作状态并基于gi m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像展现;

10、进一步的,图像可通过施工现场全方位监控系统或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智能电子监控设备进行采集;

11、其中gim模型具有参数化、数字化等优势,在工程管理期间,可以透过准确的模型信息制定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更高效施工管理流程;

12、施工分析单元用于对根据进度获取单元所提供的基于gim模型获得的施工图像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

13、步骤一:基于信息存储单元以及进度获取单元内构建的gim模型获取每个项目的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进度、项目竣工时间、项目开工时间,

14、步骤二:通过项目竣工时间与项目开工时间作差获得项目规定完成时长,将项目规定完成时长标记为ai;

15、预设项目完成度为100,将项目完成度与项目规定时长进行比值计算:获得项目每天所需完成进度a;

16、步骤三:通过项目开工时间与当前时间作差获得项目已开工时长,将项目已开工时长标记为bi;

17、将项目施工进度与项目已开工时长进行比值计算(项目施工进度/bi),获得项目每天实际进度,将项目每天实际进度标记b;

18、步骤四:通过比较项目每天所需要完成进度a与项目每天实际进度b的判定项目施工人员数量是否进行调整;

19、具体为:若每天所需要完成进度a=项目每天实际进度b,则表示该项目可在规定项目竣工时间内完成,则该项目不需要增加施工人员数量;

20、若每天所需要完成进度a>项目每天实际进度b,则表示该项目不能在规定项目竣工时间内完成,则该项目需要增加施工人员数量;

21、若每天所需要完成进度a<项目每天实际进度b,则表示该项目可在规定项目竣工时间内完成且该项目施工人员数量多于该项目实际需要施工人员数量,

22、其中,该项目多于的施工人员数量可以调配到其他需要增加施工人员数量的施工项目;

23、步骤五:对不能在规定项目竣工时间内完成的项目进行施工人员的数量调整;

24、将每天所需完成进度a与项目每天实际进度b进行作差处理并获得项目每天未完成进度,将项目每天未完成进度标记为ci 1;

25、将项目每天实际进度b与施工人员数量相除,获得单个施工人员每天完成项目进度,将单个施工人员每天完成项目进度标记为ci2;

26、对获得的项目每天未完成进度ci 1和单个施工人员每天完成项目进度c i2计算分析(项目每天未完成进度ci 1/单个施工人员每天完成项目进度ci2),获得该项目需要增加的施工人员数量;

27、同理获得项目可调配到其他需要增加施工人员项目的施工人员数量;

28、统计所有项目可调配的施工人员数量与需要增加的施工人员数量,将所有项目可调配的施工人员数量标记为ci5,将所有项目需要增加的施工人员数量标记为ci 6;

29、若c i5≥c i6,则对需要增加施工人员数量的项目进行人员补充,补充后剩余的可调配人员可随机分配;

30、若c i5<c i6,则对需要增加施工人员数量的项目按照可调配的施工人员数量先进行补充,补充后对施工人员数量仍不足的项目还需要进行施工人员招聘或者人员补给;

31、传输单元用于将项目施工人员调整后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

32、信息存储单元接收信息传输单元发送的施工人员调整信息并根据原有保存的对应施工信息进行变更修正;

33、风险把控单元用于对不同风险项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并将风险预警信息发送至进度获取单元;

34、具体监测分过程为:基于信息存储单元内的对应信息获取风险项目信息与对应的施工人员信息;

35、基于风险项目信息将各个风险项目标记为di1、di2、di3、di4......;

36、获取每个风险项目所对应的施工人员信息;

37、针对一个具体风险项目,基于对应信息获得施工人员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等级,将工作年限标记为gi,将工作能力等级标记为ki;

38、将施工人员的工作年限gi与工作能力等级ki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公式:获得施工人员操作安全系数x,其中,β和a为预设比例系数;

39、具体的,工作能力等级ki获取过程为:

40、获取施工人员以往工作周期内的操作失误次数,将操作失误次数标记为li;

41、获取施工人员以往工作周期内所完成的项目数量,将所完成的项目数量标记为pi;

42、将施工人员以往工作周期内的操作失误次数li和所完成的项目数量pi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公式:获得工作能力等级ki,其中α和δ为预设修正因子;

43、预设项目风险指数的阈值为fi;

44、若施工人员操作安全系数x大于预设的项目风险指数阈值fi,表示该项目目前施工风险较低;

45、若施工人员操作安全系数x小于预设的项目风险指数阈值fi,表示该项目目前施工风险较高,则生成预警信号且该项目应调整项目施工人员的分配状况;

46、风险把控单元将预警信号发送至进度获取模块,进度获取模块通过包含的图像进行风险预警提醒,其中可在gim模型图像内获得风险较高的项目位置。

47、一种基于g im模型的施工管理方法,包括:

48、步骤一: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施工项目信息和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分析;

49、步骤二: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对应施工信息并对后续施工需求进行信息部分变更;

50、步骤三:信息登录单元录入施工人员信息,并根据信息存储单元内的对应施工信息反映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

51、步骤四:进度获取单元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实况进度以及施工人员实时工作状态并基于g im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像展现;

52、步骤五:施工分析单元对根据进度获取单元所提供的基于g im模型获得的施工图像进行分析;

53、步骤六:信息传输单元将项目施工人员调整后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

54、步骤七:风险把控单元对不同风险项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并将风险预警信息发送至进度获取单元并通过图像展现。

5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56、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i 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通过进度获取单元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实况进度以及施工人员实时工作状态并基于g im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像展现,可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

57、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i 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通过对施工图像的分析实现项目的施工人员分配调整。

58、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gi 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通过风险把控单元对不同风险项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并生成预警信号,实现项目施工的的风险把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