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8381056发布日期:2024-06-19 12:4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评价,具体涉及一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对耕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前可利用的优质耕地资源趋于饱和,传统的耕地保护措施已难以满足新增耕地的需求。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成为一个重要举措。但是不同区域的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复杂多样,如何科学评估其开发潜力,实现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项任务。

2、目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单因素评价和定性分析,考虑指标较为简单,无法对后备资源进行准确定量化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通过定量、分级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后备耕地的开发潜力和优先级,实现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既满足了新增耕地需求,又兼顾生态保护。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耕地后备资源,剔除所述目标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符合预设要求的耕地资源,得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通过预设指标对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生成评价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价结果,剔除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中不宜耕的区域,得到宜耕后备资源;对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综合评分,并根据所述综合评分的大小,确定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通过处理初始数据、宜耕性评价和生态环境评分三步骤,可以系统全面地对后备耕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不同区域的开发潜力和优先级。方法获取了信息量丰富的初始数据,对其进行定量指标计算和阈值筛选,有效确定了宜耕后备资源范围。同时评估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计算其综合得分,并据此划分开发适宜等级。既满足了新增耕地需求,又兼顾生态保护。整个分析流程采用定量计算和明确分级,结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支持。

4、可选的,所述获取目标耕地后备资源,剔除所述目标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符合预设要求的耕地资源,得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包括:获取用户上传的目标耕地后备资源数据;提取所述目标耕地后备资源数据中的历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检查所述历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中的每个耕地图斑,剔除属性不符合预设地类要求的图斑;将剔除所述属性不符合预设地类要求的图斑后的历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确定为初始耕地后备资源。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用户上传的所有可能包含目标耕地数据的资料,综合各方面信息,丰富了可供分析的数据源。然后,针对性地从中提取出历史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报告,这部分数据的针对性最强,可以反映该区域的真实后备资源分布情况。进一步,对提取出的历史调查报告进行过滤处理,剔除各个耕地图斑中属性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过滤掉已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等不适宜内容。最终,得到经过多步筛选、含量较高、较准确的初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

6、可选的,所述通过预设指标对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生成评价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价结果,剔除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中不宜耕的区域,得到宜耕后备资源,包括:计算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中的多个待评价图斑在多个限制性指标上的指标值;比较各所述待评价图斑在各所述限制性指标上的指标值与设定阈值的大小,若存在任一所述待评价图斑在任一所述限制性指标上的指标值超过所述设定阈值,则确定该待评价图斑为不宜耕的区域;剔除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中的所述不宜耕的区域,得到宜耕后备资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初始后备资源分割为多个具体的待评价图斑,使评估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然后计算每个图斑在多个限制性指标上的具体定量指标值,科学反映该图斑的自然状况。接着,将各图斑的指标值同设定的合理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超过阈值而存在开发限制。如果任一图斑在任一限制性指标上超过阈值,即可以确定其为不宜耕地区。最后,将不宜耕地区从初始后备资源中剔除,留下的部分即为宜耕后备资源。通过这种定量计算指标值并与阈值对比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判断不同区域的开垦难易程度和宜耕性,将不宜耕地区剔除,使得经评价后得到的宜耕后备资源更具开发价值,为后续确定开发强度提供科学依据。

8、可选的,所述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自然生态质量及土地立地生态质量,所述对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综合评分,包括:对所述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第一分值;对所述土地自然生态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第二分值;对所述土地立地生态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第三分值;结合所述第一分值、所述第二分值及所述第三分值,得到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综合分值。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多个角度考量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多指标评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区域生态状况,判断不同后备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结果提供了确定后续开发强度的科学依据,实现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10、可选的,所述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包括多个第一预设评价指标、所述土地自然生态质量包括多个第二预设评价指标,所述土地立地生态质量包括多个第三预设评价指标,所述对所述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第一分值;对所述土地自然生态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第二分值;对所述土地立地生态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第三分值,包括:通过所述多个第一预设评价指标对所述宜耕后备资源进行评分,得到所述第一分值;通过所述多个第二预设评价指标对所述宜耕后备资源进行评分,得到所述第二分值;通过所述多个第三预设评价指标对所述宜耕后备资源进行评分,得到所述第三分值。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针对性强的预设评价指标,并采用多指标评分的方式,可以使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评估更加全面、准确与细致。计算所得的三个分值也能够合理反映区域在不同方面的生态状况,为后续确定开发强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可选的,所述结合所述第一分值、所述第二分值及所述第三分值,得到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综合分值,包括:采用熵权法确定所述第一分值为第一权重、所述第二分值为第二权重及所述第三分值为第三权重;将所述第一分值和所述第一权重进行算术相乘,得到第一最终分值;将所述第二分值和所述第二权重进行算术相乘,得到第二最终分值;将所述第三分值和所述第三权重进行算术相乘,得到第三最终分值;将所述第一最终分值、所述第二最终分值及所述第三最终分值进行算术相加,得到所述综合分值。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通过合理计算权重,能够使不同评价维度的权重合理化,从而使得综合分值更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评估结果也更具有说服力,为后续确定各区域的开发强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4、可选的,所述开发适宜性等级包括高适宜级、中适宜级及低适宜级,所述根据所述综合评分的大小,确定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包括:若所述综合评分高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为所述高适宜级;若所述综合评分低于所述第一阈值且高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为所述中适宜级;若所述综合评分低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为所述低适宜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定量划分等级的技术手段,可以明确区分不同后备资源区域的开发优先顺序和开发强度控制需求,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既满足了开发需求,又兼顾了生态保护,提供了资源开发决策的科学依据。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剔除模块、第二剔除模块及确定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剔除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耕地后备资源,剔除所述目标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符合预设要求的耕地资源,得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所述第二剔除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指标对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评价,生成评价结果,并根据所述评价结果,剔除所述初始耕地后备资源中不宜耕的区域,得到宜耕后备资源;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分,得到综合评分,并根据所述综合评分的大小,确定所述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等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方法通过处理初始数据、宜耕性评价和生态环境评分三步骤,可以系统全面地对后备耕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不同区域的开发潜力和优先级。方法获取了信息量丰富的初始数据,对其进行定量指标计算和阈值筛选,有效确定了宜耕后备资源范围。同时评估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计算其综合得分,并据此划分开发适宜等级。既满足了新增耕地需求,又兼顾生态保护。整个分析流程采用定量计算和明确分级,结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支持。

1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及网络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任一种展厅灯调节方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展厅灯调节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获取了信息量丰富的初始数据,对其进行定量指标计算和阈值筛选,有效确定了宜耕后备资源范围。同时评估宜耕后备资源的生态环境状况,计算其综合得分,并据此划分开发适宜等级。既满足了新增耕地需求,又兼顾生态保护。整个分析流程采用定量计算和明确分级,结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支持;

22、2.从多个角度考量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多指标评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区域生态状况,判断不同后备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结果提供了确定后续开发强度的科学依据,实现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