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2、目前在设计地下装配式结构的过程中,主要是依赖设计人综合考虑施工选址的地勘相关信息作分析,并设计地下装配式结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依赖设计人的分析可能会存在考虑不全的情况,导致所设计的地下装配式结构实际实施的时候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更好的保障地下装配式结构实际施工的成功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系统。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的地勘全要素信息;
4、根据地勘全要素信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分析三维地质模型中是否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
5、若为是,则定位到地勘取样点,并根据地勘取样点的取样相关信息与地勘异变出现问题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地勘异变所出现的问题,其中,地勘取样点的取样相关信息包括地勘取样点的取样方法、结果和试验过程;
6、根据地勘异变所出现的问题与处理方案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处理方案,并执行处理方案;
7、若为否,则获取地下装配结构的二维图纸,并根据二维图纸构建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按照预设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将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与三维地质模型耦合;
8、根据耦合后的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的结果信息与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的地勘全要素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构建三维地址模型,识别出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后,定位到地勘取样点,从而分析出地勘取样点的地勘异变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地勘异变所出现的问题确定并执行处理方案,防止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原因导致施工失败,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实际施工的成功率;而不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时,则将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和三维地质模型耦合,从而在识别到地下装配结构的关键节点位于不利底层分界处时,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保证在实际施工时,地质分层不会影响到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
10、可选的,分析获取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包括:
11、分析耦合后的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是否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
12、若为是,则获取相应关键节点所处的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振动数据,根据振动数据所落入的数据区间与风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风险度;
13、若风险度超过第一预设风险度,则根据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的结构节点组合与节点位置优化设计方案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节点位置优化方案,并结合原有其余部分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形成新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作为本次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
14、若为否,则判断预设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为本次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处于三维地址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时,对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振动数据进行调用,从而确定此不利底层分界处的风险度,在风险度超出第一预设风险度后,确定节点位置优化方案,并结合原有其余部分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形成新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从而保证在实际施工时,地质分层不会影响到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
16、可选的,还包括位于形成新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作为本次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17、执行新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按照新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将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与三维地质模型耦合;
18、分析耦合后的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是否仍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
19、若为是,则发送重大修改的提醒信息至负责人所持终端;
20、获取负责人重大修改后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并跳转至分析耦合后的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是否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的步骤。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次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后,以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再次搭建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与三维地质模型再次耦合,再一次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仍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时,提醒负责人对方案进行重大修改,从而保证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
22、可选的,获取相应关键节点所处的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振动数据,根据振动数据所落入的数据区间与风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风险度包括:
23、获取相应关键节点所处的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其余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
24、分析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其余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是否落入预设的数据范围;
25、若为是,则根据振动数据所落入的数据区间与风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风险度;
26、若为否,则将振动数据作为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灾害相关参数,并根据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所落入的数据区间与风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风险度。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先考虑振动数据在不利底层分界处的影响,从而根据振动数据确定风险度,进而提高风险度的准确性。
28、可选的,根据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所落入的数据区间与风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风险度包括:
29、根据不利底层分界处历史所存在的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所落入的数据区间与所引起的不同类别灾害概率的对应关系,分析获取不同类别灾害的出现概率;
30、根据灾害类别与风险度的对应关系以及不同类别灾害的出现概率,分析确定风险度。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所在的数据区间确定出不同灾害类别的出现概率,根据灾害类别、不同类别灾害的出现概率以及对应的风险度确定出最终的风险度,进而提高风险度确定的方便性。
32、可选的,还包括位于分析确定风险度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33、根据地下装配式结构所涉及的结构强度与抵抗的最大风险度的对应关系,分析地下装配式结构所能抵抗的最大风险度;
34、若地下装配式结构所能抵抗的最大风险度超过所分析确定的风险度,则获取与当前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其余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并获取其余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的地勘全要素信息,并分析对应的风险度,选择其中风险度最低的其余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作为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
35、若地下装配式结构所能抵抗的最大风险度小于所分析确定的风险度,则根据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的结构节点组合与节点位置优化设计方案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节点位置优化方案,并结合原有其余部分的地下装配结构安装方案,形成新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作为本次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下装配式结构所能抵抗的最大风险度超过风险度时,对其余施工选址的地勘全要素信息进行采集,从而确定其余施工选址中风险度最低的选址作为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安装地址;在地下装配式结构所能抵抗的最大风险度小于风险度时,继续对地下装配式结构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效果。
37、可选的,还包括位于选择其中风险度最低的其余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作为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之后的步骤,具体如下:
38、分析是否存在多个风险度最低的选址;
39、若为是,则分析风险度最低的选址对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中是否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
40、选择不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的风险度最低的选址作为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多个风险度最低的选址中选择不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的地址为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实施的成功率。
4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3、一种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程序,从而对地下装配式结构的方案不断优化设计,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实施成功率以及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效果。
4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考虑地层效应的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使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对地下装配式结构的方案不断优化设计,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实施成功率以及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效果。
4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9、1.通过对地下装配式结构施工选址的地勘全要素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构建三维地址模型,识别出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后,定位到地勘取样点,从而分析出地勘取样点的地勘异变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地勘异变所出现的问题确定并执行处理方案,防止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原因导致施工失败,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实际施工的成功率;而不存在地质端局部极端突变点时,则将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和三维地质模型耦合,从而在识别到地下装配结构的关键节点位于不利底层分界处时,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保证在实际施工时,地质分层不会影响到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进而提高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
50、2.通过在初次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后,以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方案再次搭建地下装配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与三维地质模型再次耦合,再一次确定地下装配式结构的关键节点仍处于三维地质模型的不利底层分界处时,提醒负责人对方案进行重大修改,从而保证地下装配式结构优化的效果;
51、3.通过根据灾害相关参数的数据所在的数据区间确定出不同灾害类别的出现概率,根据灾害类别、不同类别灾害的出现概率以及对应的风险度确定出最终的风险度,进而提高风险度确定的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