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交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确定聚集人数的方法和装置及数据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综合交通枢纽最高聚集人数是枢纽各类交通设施规模测算的关键参数,对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铁路车站的最高聚集人数测算方法主要采用类比法或经验指标法,且主要用于测算铁路候车厅。新型交通枢纽更为综合和多功能化,往往包含铁路、地铁、公交、出租上落客区及换乘通道等多个功能分区,既有测算方法主要测算铁路候车厅聚集人数,忽略其他交通设施的聚集人数测算。基于这种情况,需要针对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研究其聚集人数的测算方法,从而为综合交通枢纽规模的规划设计提供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确定聚集人数的方法和装置及数据处理设备,以实现确定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所述交通枢纽包括的每一功能分区,基于所述功能分区的单位时间输送量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其中,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为单位时间内离开或进入所述功能分区的人数或经由所述功能分区的人数;以及基于每一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确定所述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
3、可选地,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基于所述功能分区的单位时间输送量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包括: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和第一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其中,针对任一所述功能分区,所述第一占比为乘客在所述功能分区的进入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步行的单向步行时间与所述单位时间的比值。
4、可选地,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功能分区包括等候区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和第一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包括: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所述第一占比和第二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其中,针对任一所述功能分区,所述第二占比为乘客在所述功能分区的等候区的逗留时间与所述单位时间的比值。
5、可选地,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所述第一占比和所述第二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包括: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与所述第一占比的乘积、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与所述第二占比的乘积,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
6、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铁路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铁路分区的聚集人数:q铁路=qt*mt1*pt+qt*mt2*pt,其中,q铁路为所述铁路分区的聚集人数;qt为所述铁路分区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t1为所述铁路分区的第一占比;mt2为所述铁路分区的第二占比;pt为所述铁路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7、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地铁分区或公交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q功能=(qs*ms1+qx*mx1)*pg+qs*m2*pg,其中,q功能为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qs为离开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s1为离开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qx为进入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x1为进入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m2为所述第二占比;pg为所述功能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8、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出租车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出租车分区的聚集人数:q出租=qcs*mcs1*pc+qcs*mcs2*pc,其中,q出租为所述出租车分区的聚集人数;qcs为离开所述出租车分区对应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cs1为离开所述出租车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mcs2为所述出租车分区的第二占比;pc为所述出租车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9、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换乘通道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换乘通道分区的聚集人数:q换乘=qh*mh1*ph,其中,q换乘为所述换乘通道分区的聚集人数;qh为所述换乘通道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h1为所述换乘通道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ph为所述换乘通道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1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功能分区聚集人数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所述交通枢纽包括的每一功能分区,基于所述功能分区的单位时间输送量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其中,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为单位时间内离开或进入所述功能分区的人数或经由所述功能分区的人数;以及交通枢纽聚集人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一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确定所述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
11、可选地,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基于所述功能分区的单位时间输送量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包括: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和第一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其中,针对任一所述功能分区,所述第一占比为乘客在所述功能分区的进入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步行的单向步行时间与所述单位时间的比值。
12、可选地,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在所述功能分区包括等候区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和第一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包括: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所述第一占比和第二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其中,针对任一所述功能分区,所述第二占比为乘客在所述功能分区的等候区的逗留时间与所述单位时间的比值。
13、可选地,针对一所述功能分区,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所述第一占比和所述第二占比,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包括:基于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与所述第一占比的乘积、所述单位时间输送量与所述第二占比的乘积,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
14、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铁路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铁路分区的聚集人数:q铁路=qt*mt1*pt+qt*mt2*pt,其中,q铁路为所述铁路分区的聚集人数;qt为所述铁路分区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t1为所述铁路分区的第一占比;mt2为所述铁路分区的第二占比;pt为所述铁路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15、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地铁分区或公交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q功能=(qs*ms1+qx*mx1)*pg+qs*m2*pg,其中,q功能为所述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qs为离开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s1为离开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qx为进入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x1为进入所述功能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m2为所述第二占比;pg为所述功能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16、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出租车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出租车分区的聚集人数:q出租=qcs*mcs1*pc+qcs*mcs2*pc,其中,q出租为所述出租车分区的聚集人数;qcs为离开所述出租车分区对应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cs1为离开所述出租车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mcs2为所述出租车分区的第二占比;pc为所述出租车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17、可选地,所述功能分区为换乘通道分区,基于以下公式确定所述换乘通道分区的聚集人数:q换乘=qh*mh1*ph,其中,q换乘为所述换乘通道分区的聚集人数;qh为所述换乘通道的单位时间输送量;mh1为所述换乘通道分区对应的第一占比;ph为所述换乘通道分区的超高峰系数。
18、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设备,该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上述的方法。
19、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根据上述方法的步骤。
20、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针对交通枢纽包括的每一功能分区,基于单位时间输送量确定聚集人数,基于每一功能分区的聚集人数确定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如此,实现了确定交通枢纽的聚集人数,可以为交通枢纽规模的规划设计提供支持。另外,针对每个功能分区,基于单位时间输送量确定聚集人数,更加直接且有针对性的确定聚集人数,提高了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针对每个功能分区确定聚集人数,可以指导交通枢纽的精细化设计。此外,在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到交通枢纽的最高聚集人数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价交通枢纽的规模,从而为交通枢纽规模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