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址生成、数据读写、数据读取方法和地址生成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39745307发布日期:2024-10-25 13:1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址生成、数据读写、数据读取方法和地址生成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地址生成、数据读写、数据读取方法和地址生成器。


背景技术:

1、数据处理是系统工程和自动控制的基本环节,数据处理贯穿于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拓展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可能是无序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所以为了让本来无序的数据转换成相对来说好处理的形式,需要在采集数据时就排好数据的顺序。

2、在进行数据计算前,数据一般会放在存储器中,因此在存储器进行采集数据的操作必不可少,当前取数据有两种方法,软件取址,其可以设置各种取址顺序,但软件硬件之间有较长的响应时间,如果处理的数据量较大,处理时间会非常长;硬件取址,其可以省去了与软件交互时间,但硬件寻址能满足的情况非常有限的,一种硬件只能针对几种甚至一种应用场景的数据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址生成、数据读写、数据读取方法和地址生成器,利用较少的资源,产生任意顺序的地址,节省了与软件交互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址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当接收到地址采集要求时,通过分析所述地址采集要求得到起始数据地址;

4、根据寻址逻辑,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生成若干个采集地址。

5、本发明的地址发生器在产生地址时需要用到起始地址和寻址逻辑,在通过分析地址采集要求得出起始数据地址后,结合寻址逻辑能快速生成与地址采集要求相符的大量采集地址。因此通过用户输入的起始数据地址,可调用地址发生器生成采集地址,提升了地址产生的效率,并提高了地址产生方法的便捷性。

6、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7、通过分析所述地址采集要求得到所述寻址逻辑。

8、本发明通过分析用户输入的地址采集要求,能得出地址采集要求是否存在寻址逻辑,可以充分且准确地得出用户意图,从而生成符合用户要求的地址,提高产生的地址的准确性。

9、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分析所述地址采集要求得到所述寻址逻辑,包括:

10、判断所述地址采集要求中是否包含寻址要求;

11、若所述地址采集要求中包含寻址要求,则根据所述寻址要求确定寻址逻辑;

12、若所述地址采集要求中不包含寻址要求,则根据默认寻址逻辑确定寻址逻辑。

13、本发明的设置有默认寻址逻辑,在接收到不包含寻址逻辑的地址采集要求时保证地址发生器正常运行,仍能完成用户的地址产生需求;而当用户明确了寻址逻辑时,通过分析地址采集要求能明确用户需求,产生与用户意图相符的地址,提高采集地址的准确性。

14、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15、当接收到寻址逻辑调整要求时,通过分析所述寻址逻辑调整要求得到预设寻址逻辑,并将所述预设寻址逻辑确定为默认寻址逻辑。

16、本发明通过灵活调整寻址逻辑,确保地址发生器产生符合要求的地址;通过将分析寻址逻辑调整要求得出的预设寻址逻辑确定为地址发生器的默认寻址逻辑,完善了地址发生器的设置,可以确保地址发生器正常运行。

17、进一步地,所述若所述地址采集要求中包含寻址要求,则根据所述寻址要求确定寻址逻辑,包括:

18、通过分析所述寻址要求,确定起始数据地址与下一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以及各相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确定所述寻址逻辑;

19、其中,所有地址序号从1开始以自然顺序排列,每一地址序号与一采集地址对应,起始数据地址的地址序号为1。

20、本发明的地址发生器在产生地址时对各地址分配一个地址序号,将产生的地址按照自然序号排序,从而得出清晰明确的地址产生结果。

21、进一步地,所述符号关系包括相加关系、相减关系、相乘关系、相除关系、次方关系及对数关系。

2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而符号关系包括相加关系、相减关系、相乘关系、相除关系、次方关系和对数关系等,通过设置多样的符号关系,能产生多种不同逻辑关系的地址。

23、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分析所述寻址要求,确定起始数据地址与下一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以及各相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包括:

24、通过分析所述寻址要求,得到至少一个采集区间及每一采集区间之间的跳转关系;其中,每一采集区间中,各相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中至少一相同;

25、根据所述至少一个采集区间及每一采集区间之间的跳转关系,确定起始数据地址与下一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以及各相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

26、本发明当地址发生器基于寻址逻辑能得出起始数据地址与下一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以及各相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进而根据该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生成符合地址采集要求的采集地址,提高地址产生器的准确性。

27、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寻址逻辑,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生成若干个采集地址,包括:

28、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根据所述起始数据地址与下一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以及各相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生成若干个采集地址。

29、本发明基于各邻地址序号所对应的采集地址之间的符号关系及数量关系,能对地址生成器中的各级区间进行设置,从而基于起始数据地址运行各级区间,使得生成的采集地址间的逻辑关系与用户输入的地址采集要求相符。

30、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1、通过分析所述地址采集要求得到取址范围;

32、所述根据寻址逻辑,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生成若干个采集地址,还包括:

33、根据所述寻址逻辑,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生成若干个地址;

34、将若干个所述地址与所述取址范围进行对比,剔除超出取址范围的地址,形成若干个采集地址。

35、本发明在产生地址后,将产生的各地址分别与待采集地址所对应的取址范围进行对比,并将超出取址范围的地址剔除,以确保产生的地址符合地址采集要求,将在取址范围内的地址确定为采集地址,保证地址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

36、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寻址逻辑,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生成若干个采集地址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7、在所述地址采集要求中确定待采集地址数量;

38、统计若干个采集地址的地址数量;

39、将所述地址数量与所述待采集地址数量进行对比;

40、若所述地址数量小于所述待采集地址数量,则调整寻址逻辑,并基于调整后的寻址逻辑再次产生若干个采集地址。

41、本发明在采集地址生成后,将生成的地址数量和在地址采集要求中获取的待采集地址数量进行对比,当产生的地址数量没达到地址采集要求时,通过分析地址生成过程调整寻址逻辑,从而再次产生采集地址,通过灵活调整地址发生器,可以保证产生的地址数量符合要求。

42、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寻址逻辑,基于所述起始数据地址生成若干个采集地址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3、根据所述地址采集要求及若干个所述采集地址,获取各所述采集地址对应的存储数据;

44、输出各所述采集地址对应的存储数据;

45、其中,所述地址采集要求还包括获取各采集地址所对应的存储数据的要求。

46、本发明基于产生的采集地址获取各采集地址相对应的存储数据,并根据用户需求选择性地输出地址,或输出地址和其地址对应的存储数据,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47、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址生成器,包括:

48、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所述地址生成器中。

49、本发明利用地址发生器实现地址生成操作,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生成地址,节省了与软件交互的时间,提高地址生成效率。

50、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读写方法,应用于一种芯片中,所述芯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地址生成器,所述方法包括:

51、根据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地址生成方法,获取若干个采集地址,或者,接收地址采集要求,并根据所述地址采集要求调用所述地址生成器,获取若干个所述采集地址;

52、根据若干个所述采集地址,读取各所述采集地址对应的数据或者向各所述采集地址写入对应的数据。

53、本发明利用地址发生器生成地址并对这些地址对应的存储数据进行读写,能利用较少的资源,产生任意顺序的地址,节省了与软件交互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数据读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5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读取方法,应用于一种芯片中,所述芯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地址生成器,所述方法包括:

55、根据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地址生成方法,获取若干个采集地址及各所述采集地址对应的存储数据,或者,接收地址采集要求,并根据所述地址采集要求调用所述地址生成器,获取若干个所述采集地址及各所述采集地址对应的存储数据。

56、本发明在当地址发生器接收到包括各采集地址所对应的存储数据的地址采集要求时,会在产生采集地址的同时,产生与各采集地址对应的数据,从而节省软件交互成本,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57、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或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地址读写方法或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地址读取方法的步骤。

58、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地址生成器和如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59、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芯片。

60、上述第五方面至第七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