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元宇宙,尤其涉及元宇宙运行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元宇宙运行系统metaverse的本意为超越现实宇宙存在的平行宇宙。目前元宇宙运行系统的构建主要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即将现实宇宙中一领域的事物、规则等投射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这种构建方式使得元宇宙运行系统成为现实宇宙的延伸,而非完全独立存在的平行宇宙。从而导致目前构建的元宇宙运行系统无法脱离某一领域而存在,且元宇宙运行系统也会受到该领域对应的业务需求变化等的影响,使得元宇宙运行系统的独立性不够,进而存在去中心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2、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为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宇宙运行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旨在解决元宇宙运行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宇宙运行方法,应用于元宇宙运行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
3、获取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构建的粒子集合,所述粒子集合包括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预设的各粒子、各所述粒子各自的维度以及各所述粒子之间的粒子关系;
4、根据所述粒子集合中各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子关系,控制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进行演变运动;
5、在所述粒子集合进行演变运动的情况下,提取所述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得到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包括过程演变运行模块,所述过程演变运行模块包括电子计算单元;
7、所述根据所述粒子集合中各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子关系,控制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进行演变运动的步骤包括:
8、根据所述粒子集合中任一所述粒子的所有维度的维度数量、所述粒子集合中所有粒子的粒子数量,以及所述电子计算单元的计算能力指标,计算得到相对最大偏移;
9、根据所述相对最大偏移和预设相对最小偏移,确定相对偏移区间;
10、调用所述电子计算单元,在所述相对偏移区间内通过控制所述粒子集合中各粒子对应的维度和所述粒子关系产生变化,控制所述粒子集合中的各粒子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产生过程相对偏移,以控制粒子集合进行演变运动。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包括过程演变运行模块,过程演变运行模块包括量子计算单元;
12、所述根据所述粒子集合中各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子关系,控制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进行演变运动的步骤还包括:
13、根据粒子集合中任一粒子对应的所有维度,构建所述粒子集合与量子计算单元的量子向量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
14、通过所述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量子计算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粒子集合中各粒子对应的维度和所述粒子关系产生变化,控制所述粒子集合中的各粒子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产生过程相对偏移,以控制粒子集合进行演变运动。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包括持久化模块,所述持久化模块包括第一持久存储介质,或,所述持久化模块包括第一持久存储介质和光栅介质;
16、所述提取所述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得到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的步骤包括:
17、在所述粒子集合在元宇宙运行系统的电子计算单元中进行演变运动的情况下,调用第一持久存储介质,从所述电子计算单元中提取所述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得到所述粒子集合的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
18、在所述粒子集合在元宇宙运行系统的量子计算单元中进行演变运动的情况下,将所述量子计算单元中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映射至光栅介质,并通过所述光栅介质将所述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转存至所述第一持久存储介质,得到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
19、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提取所述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得到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0、在接收到接驳请求的情况下,从所述接驳请求中获取接驳界面,并重置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过程演变运行模块;
21、融合所述接驳界面和所述相对偏移界面,得到融合界面;
22、将所述融合界面提取至所述过程演变运行模块。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所述接驳界面和所述相对偏移界面,得到融合界面的步骤包括:
24、在所述相对偏移界面中的第一维度数量大于所述接驳界面的第二维度数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相对偏移界面,对所述接驳界面进行杨升得到融合界面,或,将所述相对偏移界面投影至所述接驳界面得到融合界面;
25、在所述第一维度数量小于所述第二维度数量的情况下,将所述接驳界面投影至所述相对偏移界面得到融合界面。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相对偏移界面,对所述接驳界面进行杨升得到融合界面的步骤包括:
27、计算第一维度数量和第二维度数量之差,得到第一拓展数量;
28、从所述相对偏移界面中确定数量为第一拓展数量的拓展维度;
29、按照预设线性算法,建立各所述拓展维度分别与对应的接驳维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对所述接驳界面进行扬升得到所述融合界面,所述接驳维度为接驳界面中的维度。
30、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宇宙运行系统,系统包括:
3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构建的粒子集合,所述粒子集合包括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预设的各粒子、各所述粒子各自的维度以及各所述粒子之间的粒子关系;
32、过程演变运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粒子集合中各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子关系,控制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进行演变运动;
33、持久化模块,用于在所述粒子集合进行演变运动的情况下,提取所述粒子集合的演变状态,得到所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
3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元宇宙运行设备,所述元宇宙运行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元宇宙运行方法的程序,所述元宇宙运行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的元宇宙运行方法的步骤。
35、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元宇宙运行方法的程序,所述元宇宙运行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元宇宙运行方法的步骤。
3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元宇宙运行方法的步骤。
37、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本技术中可以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构建粒子集合,而粒子集合包括预设的多个粒子,粒子各自的维度以及各个粒子之间的粒子关系,即使不依赖现实宇宙中的某一领域,也可以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构建各粒子、各粒子的各自维度以及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元宇宙运行系统不依赖于现实宇宙中的任一领域存在,提高了元宇宙运行系统的独立性,进而提高了元宇宙运行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粒子集合中各维度和粒子关系,控制粒子集合中的各粒子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进行演变运动,从而使得粒子集合在元宇宙运行系统进行演变运动时,可以通过粒子集合本身的维度和粒子关系,进行粒子的演变运动,无需依赖现实宇宙中某一领域的规则进行变化,实现粒子集合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独立演变,并且可以提取粒子集合的相对偏移状态,得到粒子集合在所述元宇宙运行系统中的相对偏移界面,提高了粒子集合在元宇宙运行系统中进行演变运动的独立性,从而提高了元宇宙运行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进而可以构建出现实宇宙对应的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