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主机箱保护机构,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主机箱保护结构,还涉及一种主机箱。
背景技术: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在网络系统中,主机箱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承载和保护处理器、内存、硬盘等关键硬件组件,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
2、传统的主机箱设计往往侧重于硬件的集成与散热效率的提升,对于后侧接口如电源插座和传输插座的保护则相对薄弱,这些接口作为主机箱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关键点,一旦受到损坏或干扰,将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等环境中,由于设备密集、布线复杂,电源插头和传输线的松动、脱落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系统故障,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主机箱保护结构,旨在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案,实现对主机箱后侧接口的全面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主机箱保护结构及主机箱,通过第一防松组件和第二防松机构的双重保障,减少了因连接松动导致的电气故障风险,从而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损。
2、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主机箱保护结构,包括机箱主体,该机箱主体的后侧分别设置有电源插座和多个传输插座,电源插座上插设有电源插头,传输插座上插设有传输线,机箱主体的后侧安装有能够将机箱主体后侧包裹的罩壳,罩壳上设置有散热孔,罩壳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将传输线定位的第一防松机构,罩壳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将电源插头定位的第二防松机构。
3、优选地,第一防松机构包括移动框架和线夹;
4、移动框架呈竖直状设于罩壳的内部,罩壳的内部还设有能够将移动框架朝向机箱主体后侧方向移动的弹性机构;
5、线夹设有多个且沿着移动框架的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于移动框架的上段位置。
6、优选地,线夹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
7、上夹板横向设置于移动框架上,上夹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沿上夹板水平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夹槽;
8、下夹板设于上夹板的正下方,下夹板能够沿着移动框架的竖直方向向上夹板的方向移动,下夹板上开设有与每个上夹板上的第一夹槽一一对应的第二夹槽,上夹板上开设有供下夹板插设的插口,当下夹板插设于上夹板的插口内时,上夹板上的第一夹槽与下夹板上的第二夹槽形成用于定位传输线的第一圆形封闭穿孔,下夹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滑块,移动框架的内部两侧设有供每个第一限位滑块限位移动的第一限位滑槽。
9、优选地,上夹板的第一夹槽内粘设有能够与传输线外部抵接设置的第一柔性橡胶层,下夹板的第二夹槽内设置有能够与传输线外部抵接设置的第二柔性橡胶层。
10、优选地,第二防松组件包括有上滑轨、上夹块、下滑轨和下夹块;
11、下滑轨横向设置于移动框架的内部下段位置;
12、下夹块设于下滑轨的上方,下夹块的底部设置有能够沿着下滑轨的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限位滑块,下夹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夹槽;
13、上滑轨能够朝向下滑轨方向移动的设于下夹块的正上方;
14、上夹块设于上滑轨的下方,上夹块的顶部设置有能够沿着上滑轨的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三限位滑块,上夹块的底部设置有与下夹块上的第三夹槽配合的第四夹槽,当上夹块与下夹块合并时,上夹块上的第四夹槽与下夹块上的第三夹槽形成用于定位电源插头的第二圆形封闭穿孔,下夹块的顶部两侧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柱,上夹块的底部设有供每个限位柱限位穿行的限位穿孔,上夹块的两侧设有第四限位滑块,移动框架上设有供每个第二限位滑块限位移动的第二限位滑槽。
15、优选地,上夹块的第三夹槽内粘设有能够与电源插头外部抵接设置的第三柔性橡胶层,下夹块的第四夹槽内粘设有能够与电源插头外部抵接设置的第四柔性橡胶层。
16、优选地,罩壳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同时驱动上滑轨和每个上夹板上下移动的同步机构,该同步机构包括有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移动板;
17、移动板设置于移动框架的顶部中心处,罩壳的顶部开设有供移动板水平移动的矩形通口,移动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五限位滑块,罩壳的矩形通口内侧设有供每个第五限位滑块限位移动的第三限位滑槽;
18、第一螺杆呈竖直状设于移动框架远离机箱主体的一侧,第一螺杆的上端能够转动的设置于移动板上且贯通移动板的上下面向上延伸一定距离,第一螺杆的下端向移动框架的中段位置延伸设置,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与每个下夹板一一对应的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套与相应的下夹板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杆的上端套设有锁止螺帽,第一螺杆的延伸端还设置有第一旋扭;
19、第二螺杆同轴设置于第一螺杆的下端,第二螺杆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向移动框架的下侧延伸,移动框架的下侧壁上设有用于供第二螺杆转动的轴承套,第二螺杆与第一螺杆的螺纹反向设置,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与上滑轨的侧壁固定连接。
20、优选地,弹性机构包括有光杆和弹簧;
21、罩壳的每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矩形空腔,光杆的数量与矩形空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矩形空腔内,光杆呈水平设置,移动框架的每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能够沿着每个光杆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直线轴承;
22、弹簧的数量与光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套设于光杆上,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直线轴承远离主机主体的一侧抵接设置,罩壳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将每个弹簧向相应的第一直线轴承方向压缩的预紧机构。
23、优选地,预紧机构包括有预紧框架、外套管、内套管、内杆和第二旋扭。
24、预紧框架呈竖直状设于罩壳的内部且位于移动框架远离机箱主体的一侧,预紧框架的每个拐角处均设置有能够沿着每个光杆的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的一侧与弹簧远离第一直线轴承的一端抵接设置;
25、外套管呈水平状且贯通罩壳的后侧中心处固定设置;
26、内套管设于外套管的内部,内套管的外部设有外螺纹,外套管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内套管的一端穿过外套管的一端与预紧框架的侧壁转动连接;
27、内杆设于内套管的内部,内杆的外部设有沿内杆轴线方向延伸分布的条型限位块,内套管的内壁设有供条型限位块水平沿其轴线移动的条型限位槽,内杆的一端能够转动的穿过外套管远离罩壳的一端向外延伸;
28、第二旋扭设置于内杆的延伸端。
29、优选地,罩壳的后侧壁上开设有与每个上夹板一一对应的第一穿线口,罩壳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与下夹块一一对应的第二穿线口。
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主机箱,应用于一种基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主机箱保护结构。
31、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2、1、本发明通过第一防松组件和第二防松机构的双重保障,减少了因连接松动导致的电气故障风险,从而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损。
33、2、本发明通过第一防松机构的固定作用,传输线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4、3、本发明通过线夹的夹持作用,传输线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因振动、拉扯等原因而松动或脱落。
35、4、本发明通过上夹块与下夹块的夹持作用以及限位柱和限位穿孔的限位作用,电源插头被稳定地固定在主机箱内,防止其因振动、拉扯等原因而松动或脱落,进而影响网络系统的损害。
36、5、本发明通过外套管、内套管、内杆及第二旋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弹簧预紧力的精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