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40341209发布日期:2024-12-18 13:1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架构图是理解和沟通软件系统结构的重要工具,c4(全称为context,containers,components,and code,即上下文、容器、组件和代码)架构图作为一种层次化的视图,能够清晰地展示系统的组件、容器、类和它们的交互关系。其中,c1图(即系统上下文图)提供了对系统上下文的理解,为c4架构图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和基础,能够帮助开发者在设计系统内部结构时保持与系统整体目标和外部环境的一致性。

2、目前,c1图通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手动创建的。然而,通过人工的方式手动创建c1图,不但耗时较长,还容易出现绘图错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处理器及存储介质,目的是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高准确度系统上下文图的绘制,提高系统上下文图的绘图效率,降低系统上下文图的绘图失误率。

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4、获取目标系统的系统描述信息;系统描述信息中包括描述目标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的文本信息;

5、将系统描述信息输入至大语言模型中,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信息提取器,从系统描述信息中提取创建目标系统的系统上下文图所需的关键信息;

6、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智能映射器将关键信息映射为目标源代码;

7、将目标源代码渲染为系统上下文图。

8、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信息提取器,从系统描述信息中提取创建目标系统的系统上下文图所需的关键信息,包括:

9、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第一约束规则和系统描述信息识别目标系统的系统边界和目标系统对应的外部要素;外部要素中至少包括与目标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外部系统;第一约束规则为定义系统边界的规则;

10、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第二约束规则从系统描述信息中提取目标系统的系统名称;第二约束规则为定义系统名称的规则;

11、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系统边界、外部要素和系统名称确定关键信息。

12、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系统边界、外部要素和系统名称确定关键信息,包括:

13、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系统边界和第三约束规则识别系统描述信息中的主要参与者;主要参与者为与目标系统直接交互的用户;第三约束规则为定义主要参与者的规则;

14、由信息提取器依据外部要素和第四约束规则识别系统描述信息中的外部系统;第四约束规则为定义外部系统的规则;

15、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系统名称、主要参与者、外部系统以及第五约束规则,确定目标系统与主要参与者、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的交互关系的描述信息;第五约束规则为定义目标系统与主要参与者、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的规则;

16、由信息提取器基于系统名称、主要参与者、外部系统和交互关系的描述信息确定关键信息。

17、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信息提取器基于系统名称、主要参与者、外部系统和交互关系的描述信息确定关键信息,包括:

18、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第二约束规则对系统名称进行形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系统名称;

19、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第三约束规则对主要参与者的名称进行形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主要参与者名称;

20、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第四约束规则对外部系统的名称进行形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外部系统名称;

21、由信息提取器依据第五约束规则对交互关系的描述信息进行形式转换,得到转换后的交互关系描述信息;

22、由信息提取器将转换后的系统名称、转换后的主要参与者名称、转换后的外部系统名称和转换后的交互关系描述信息作为关键信息。

23、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智能映射器将关键信息映射为目标源代码,包括:

24、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一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系统名称映射为第一代码语句;第一编码规则为与转换后的系统名称相对应的编码规则;

25、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二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主要参与者名称映射为第二代码语句;第二编码规则为与转换后的主要参与者名称相对应的编码规则;

26、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三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外部系统名称映射为第三代码语句;第三编码规则为与转换后的外部系统名称相对应的编码规则;

27、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四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交互关系描述信息映射为第四代码语句;第四编码规则为与转换后的交互关系描述信息相对应的编码规则;

28、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一代码语句、第二代码语句、第三代码语句以及第四代码语句生成目标源代码。

29、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一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系统名称映射为第一代码语句,包括:

30、由智能映射器依据转换后的系统名称确定目标系统的系统标识符和系统功能;

31、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一编码规则,将系统标识符、系统功能、系统名称映射为第一代码语句;

32、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二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主要参与者名称映射为第二代码语句,包括:

33、由智能映射器依据转换后的主要参与者名称确定主要参与者的标识符和主要参与者的功能;

34、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二编码规则将主要参与者的标识符、主要参与者的名称和主要参与者的功能映射为第二代码语句;

35、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三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外部系统名称映射为第三代码语句,包括:

36、由智能映射器依据转换后的外部系统名称确定外部系统的标识符和外部系统的功能;

37、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三编码规则将外部系统的标识符、外部系统的名称和外部系统的功能映射为第三代码语句。

38、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智能映射器依据第四编码规则将转换后的交互关系描述信息映射为第四代码语句,包括:

39、由智能映射器依据转换后的交互关系描述信息确定数据交互的发起者、数据交互的接收者和数据交互类型;

40、由智能映射器基于第四编码规则将数据交互的发起者、数据交互的接收者、数据交互类型映射为第四代码语句。

4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

42、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系统的系统描述信息;系统描述信息中包括描述目标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的文本信息;

43、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将系统描述信息输入至大语言模型中,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信息提取器,从系统描述信息中提取创建目标系统的系统上下文图所需的关键信息;

44、代码映射模块,用于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智能映射器将关键信息映射为目标源代码;

45、上下文图渲染模块,用于将目标源代码渲染为系统上下文图。

4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介绍的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

47、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介绍的系统上下文图的生成方法。

4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9、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首先获取目标系统的系统描述信息;系统描述信息中包括描述目标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的文本信息;其次将系统描述信息输入至大语言模型中,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信息提取器,从系统描述信息中提取创建目标系统的系统上下文图所需的关键信息;然后通过大语言模型中的智能映射器将关键信息映射为目标源代码;最后将目标源代码渲染为系统上下文图,能够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高准确度系统上下文图的绘制,避免了因通过人工的方式手动绘制系统上下文图,导致的耗时较长、绘图失误率较高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系统上下文图的绘图效率,降低了系统上下文图的绘图失误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