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负责将高压电能转换为适宜工业和居民使用的中低压电能,其配电网络广泛覆盖城市和乡村的各类用电需求区域,是电力供应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枢纽。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攀升和用电模式的日益多样化(例如电动车充电站的普及),在面临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可根据变电站所服务的配电区域数量的分布情况迅速调整配电策略,确保关键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不受影响,因此,对变电站所服务的配电区域的有效管理变得愈发关键。
2、目前,确定变电站所服务的配电区域数量的主要手段为专家经验分析法。专家经验分析法侧重于通过简单分析用电负荷来评估变电站的承载能力,并据此划定其配电范围,然而,这一方法忽视了在电能配送过程中,变电站因环境因素、设备损耗而产生的能量损耗,从而影响了配电区域数量确定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在考虑设备损耗以及环境温度所造成的电能损耗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并基于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目标区域的用电负荷以及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所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由此,可以更加合理地划分供电区域,优化电力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
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变电站的设备属性参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历史故障参数、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理论电能容量值、所述目标变电站所服务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的环境参数、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的用电负荷以及对应的预设用电分配占比;
4、将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的第一电能损耗值;
5、将所述环境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第二电能损耗值;
6、根据所述理论电能容量值、所述第一电能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电能损耗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
7、根据所述实际配电值、所述用电负荷以及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
8、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区域包括若干居民生活区;所述用电负荷包括用于表征所述居民生活区平均用电负荷的居民区平均用电负荷;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包括预设居民用电分配占比;
9、所述根据所述实际配电值、所述用电负荷以及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包括:
10、将所述实际配电值乘以所述预设居民用电分配占比,计算得到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居民生活区在目标时间的第一总耗电能;
11、将所述第一总耗电能除以所述居民区平均用电负荷,计算得到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所配电的居民生活区数量。
12、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区域包括若干电动车充电站;所述用电负荷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电动车充电站平均用电负荷的充电站平均用电负荷;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包括预设充电站用电分配占比;
13、所述根据所述实际配电值、所述用电负荷以及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包括:
14、将所述实际配电值乘以所述预设充电站用电分配占比,计算得到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电动车充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第二总耗电能;
15、将所述第二总耗电能除以所述充电站平均用电负荷,计算得到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所配电的电动车充电站数量。
16、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区域包括若干商业区;所述用电负荷包括用于表征所述商业区平均用电负荷的商业区平均用电负荷;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包括预设商业用电分配占比;
17、所述根据所述实际配电值、所述用电负荷以及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包括:
18、将所述实际配电值乘以所述预设商业用电分配占比,计算得到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所有商业区在目标时间的第三总耗电能;
19、将所述第三总耗电能除以所述商业区平均用电负荷,计算得到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所配电的商业区数量。
20、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属性参数包括绕组材质、绕组截面积、绕组长度以及开关柜接触电阻值;所述历史故障参数包括历史故障类型、每一所述历史故障类型发生的次数以及历史故障总次数;
21、所述将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的第一电能损耗值,包括:
22、将所述绕组材质、所述绕组截面积、所述绕组长度、所述开关柜接触电阻值、所述历史故障类型、所述每一所述历史故障类型发生的次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总次数输入至所述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的第一电能损耗值。
23、进一步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值、湿度值以及空气质量值;
24、所述将所述环境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第二电能损耗值,包括:
25、将所述温度值、所述湿度值以及所述空气质量值输入至所述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输入的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第二电能损耗值。
2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理论电能容量值、所述第一电能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电能损耗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包括:
27、将所述理论电能容量值减去所述第一电能损耗值,得到第一电能容量值;
28、将所述第一电能容量值减去所述第二电能损耗值,得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
29、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第一电能损耗值计算模块、第二电能损耗值计算模块、实际配电值计算模块以及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模块;
30、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变电站的设备属性参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历史故障参数、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理论电能容量值、所述目标变电站所服务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的环境参数、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的用电负荷以及对应的预设用电分配占比;
31、所述第一电能损耗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的第一电能损耗值;
32、所述第二电能损耗值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第二电能损耗值;
33、所述实际配电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理论电能容量值、所述第一电能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电能损耗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
34、所述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配电值、所述用电负荷以及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
3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36、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37、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38、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方法。
3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方法。
40、通过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电站的配电区域数量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将设备属性参数以及历史故障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一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属性参数以及所述历史故障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的第一电能损耗值,继而将所述环境参数输入至预设的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中,以使所述第二电能损耗预测模型根据所述环境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的第二电能损耗值,从而根据所述理论电能容量值、所述第一电能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电能损耗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并根据所述实际配电值、所述用电负荷以及所述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由所述目标变电站在目标时间配电的配电区域数量;通过综合考虑设备属性参数和历史故障参数,在计算得到因设备损耗以及环境温度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后,将这些电能损耗去除,得到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通过精确计算目标变电站的实际配电值,可以有效确定目标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其次,基于用电负荷以及预设用电分配占比,确定配电区域数量,通过确定配电区域数量,能更加合理地划分供电区域,优化电力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