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站点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41501901发布日期:2025-04-01 19:2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站点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地理信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站点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站点选址不仅关乎铁路系统的运营效率,还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和社会福祉。因此,科学合理的站点选址技术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铁路站点的选址工作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定性判断与数理计算,侧重于站点自身的工程技术条件,如地质稳定性、施工难度、线路走向等,并通过一系列工程标准来评估选址的可行性。然而,上述传统方法往往忽视了站点选址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尤其是与站点选址所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协调程度、站点周边地区开发潜力等条件因素,进而导致铁路站点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开发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铁路站点选址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铁路站点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铁路站点选址工作的需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铁路站点选址工作的需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获取多个初始候选站点和多个选址评价指标;

5、根据各预设约束条件的约束条件数据生成约束条件图层,以及根据各所述初始候选站点的站点数据生成候选站点图层,其中,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范围限制条件以及设站环境条件,所述候选站点图层包括各所述初始候选站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所述约束条件图层包括各所述预设约束条件的缓冲区图层;

6、对所述约束条件图层和所述候选站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所述多个初始候选站点中筛选得到多个候选站点,并将所述多个候选站点添加至候选站点集合;

7、根据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目标站点。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多个选址评价指标包括多个主要评价指标和多个次要评价指标;

9、所述根据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目标站点,包括:

10、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

11、若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将主要评价结果最高的候选站点作为目标站点;

12、否则,根据各所述次要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次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次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次要评价结果,以及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的次要评价结果和主要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站点。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之后,还包括:

14、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

15、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

1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包括:

17、根据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含义,将多个选址评价指标划分为正向评价指标和逆向评价指标;

18、根据所述正向评价指标对应的正向化策略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所述正向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以及根据所述逆向评价指标对应的正向化策略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所述逆向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正向化处理结果;

19、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正向化处理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

2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包括:

21、根据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所述候选站点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评价指标熵值;

22、根据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所述候选站点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的评价指标熵值,确定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

2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包括:

24、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

2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包括:

26、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生成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

27、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8、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的矩阵数据和所述加权决策矩阵的最大值,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第一欧式距离,以及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的矩阵数据和所述加权决策矩阵的最小值,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第二欧式距离;

29、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欧式距离和所述第二欧式距离,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相对接近程度,并将各所述候选站点的相对接近程度作为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

3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站点选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初始候选站点和多个选址评价指标;

32、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各预设约束条件的约束条件数据生成约束条件图层,以及根据各所述初始候选站点的站点数据生成候选站点图层,其中,所述预设约束条件包括:范围限制条件以及设站环境条件,所述候选站点图层包括各所述初始候选站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所述约束条件图层包括各所述预设约束条件的缓冲区图层;

33、筛选模块,用于对所述约束条件图层和所述候选站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所述多个初始候选站点中筛选得到多个候选站点,并将所述多个候选站点添加至候选站点集合;

34、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目标站点。

3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多个选址评价指标包括多个主要评价指标和多个次要评价指标;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36、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

37、若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值,则将主要评价结果最高的候选站点作为目标站点;

38、否则,根据各所述次要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次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次要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次要评价结果,以及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的次要评价结果和主要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站点。

3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40、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

41、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

4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43、根据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含义,将多个选址评价指标划分为正向评价指标和逆向评价指标;

44、根据所述正向评价指标对应的正向化策略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所述正向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以及根据所述逆向评价指标对应的正向化策略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所述逆向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正向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正向化处理结果;

45、对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正向化处理结果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

4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47、根据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所述候选站点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评价指标熵值;

48、根据所述候选站点集合中所述候选站点的数量,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的评价指标熵值,确定各所述选址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

4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50、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

5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52、根据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以及各所述候选站点在各所述主要评价指标下的处理后评价结果,生成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

53、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4、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的矩阵数据和所述加权决策矩阵的最大值,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第一欧式距离,以及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加权决策矩阵的矩阵数据和所述加权决策矩阵的最小值,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第二欧式距离;

55、根据各所述候选站点对应的所述第一欧式距离和所述第二欧式距离,确定各所述候选站点的相对接近程度,并将各所述候选站点的相对接近程度作为各所述候选站点的主要评价结果。

5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在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铁路站点选址方法的步骤。

5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铁路站点选址方法的步骤。

5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铁路站点选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多个初始候选站点和多个选址评价指标;根据各预设约束条件的约束条件数据生成约束条件图层,以及根据各初始候选站点的站点数据生成候选站点图层;对约束条件图层和候选站点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从多个初始候选站点中筛选得到多个候选站点,并将多个候选站点添加至候选站点集合;根据各选址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确定候选站点集合中各候选站点在各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并根据各候选站点在各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目标站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基于多个选址评价指标反映铁路站点选址的优劣,并将多个初始候选站点作为多源候选站点,利用预设约束条件生成约束条件图层,为站点选址提供明确的边界和限制条件,并根据各初始候选站点的站点数据生成候选站点图层,进而将候选站点图层与约束条件图层进行叠加,筛选出符合约束条件的候选站点,生成候选站点集合。进一步地,根据各选址评价指标的评价策略,对初步筛选得到的候选站点集合中的各候选站点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各候选站点在各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进而综合考虑各候选站点在所有选址评价指标下的评价结果,确定最终的目标站点。基于此,本技术通过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选址的精准化、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支持,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铁路站点选址工作的需求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