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运维管理,具体涉及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电力企业涉及多种类型的设备,如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等。每种设备又有不同的运维任务,包括日常巡检、故障维修、设备升级等。这些设备和任务的复杂程度高,需要一套精细的管理系统来确保运维工作的高效进行,因此,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现有技术如公告号为cn11357008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基于设备维修生成故障分析报告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接收预设条件,并根据预设条件配置故障分析报告的基础属性,预设条件中携带有企业标识、设备标识和设备机构标识中的一个或几个,基础属性包括业务名称、报告名称和业务模型;根据预设条件筛选对应的设备维修报表,提取设备维修报表中的故障信息;对故障信息进行统计,获取故障分析指标;根据基础属性和故障分析指标获取对应的故障分析报告模板;将故障分析指标导入故障分析报告模板,生成目标故障分析报告。本发明能够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精简,并生成对应的分析报告,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问题,从而对问题进行快速处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针对上述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现有技术在企业选择报告模板往往依赖个人经验或简单的通用性模板。不同的运维人员可能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不同的报告格式,这就导致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缺乏一致性。在跨部门沟通或者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时,会因为报告的不规范而产生理解障碍,增加沟通成本,无法通过系统对历史数据和同类型企业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很难找到真正适合企业自身各类型设备和任务的报告模板。对于新设备或者新任务,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合适的报告方式。同时,电力企业引入新型智能电表设备,由于没有经过适配性筛选的报告模板,运维人员在记录设备运维情况时可能会遗漏关键信息,或者记录的信息无法有效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业务的变化,原有的报告模板可能无法满足新的运维要求。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实时数据监测和分析要求增加,但报告模板却还是旧有的简单记录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些新需求。
4、2、现有技术缺乏系统的、多维度的急迫性评估模型,对于运维问题的紧急程度判断容易出现偏差。可能会将一些实际上紧急的问题当作普通问题处理,或者反之。对于电网中某个关键节点设备出现轻微参数异常的情况,由于没有综合考虑设备运行状态、对业务的潜在影响等因素,可能会忽视这个问题,而这个小异常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电力故障,没有快速申报流程和高效的信息协同机制,在遇到紧急运维问题时,报告在传统申报流程中流转缓慢。从运维人员发现问题提交报告,到相关部门收到并开始处理,中间可能会经过多个繁琐的环节和审批流程。这就导致处理紧急问题的时间被大大延长,增加了设备故障时间和业务损失。当变电站设备突发故障时,按照常规申报流程,报告可能需要经过层层上报、审批,才能开始维修工作,这期间停电范围可能会不断扩大,对用户的供电服务造成严重影响,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全面,协同工作困难。当出现紧急运维问题时,不同部门之间难以快速形成合力。维修部门需要设备参数信息来准备维修工具和备件,但由于没有即时共享机制,需要花费时间从其他部门获取这些信息,这就延误了维修时间。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不能及时沟通解决方案和进展情况,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包括:初版报告模板筛选模块:用于获取历史周期和目标企业同类型各企业中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反馈数据,进而对各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类型报告模板进行初版的筛选,得到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各初版报告模板。
3、最终版报告模板分析模块:用于将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各初版报告模板进行目标企业的适配性测试,进而得到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最终版报告模板。
4、报告急迫性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刻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内容信息,从而评估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急迫性是否达标,若某类型设备中某类型任务中某报告对应的急迫性达标,则调整该类型设备中该类型任务中该报告对应的申报流程。
5、优选地,所述初版报告模板筛选模块还包括反馈数据分析单元。
6、所述反馈数据分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包括外部部门引用次数占比、跨部门引用间隔时长和标准参数匹配率,分析得到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
7、优选地,所述分析得到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将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外部部门引用次数占比、跨部门引用间隔时长和标准参数匹配率分别记为、和,c表示各类型设备对应的编号,c为正整数,x表示各类型任务对应的编号,x为正整数,v表示各报告模板对应的编号,v为正整数,代入计算公式:中,得到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其中,、、分别为设定的报告模板对应的标准外部部门引用次数占比、标准跨部门引用间隔时长、标准参数匹配率,、、分别为设定的报告模板外部部门引用次数占比对应的权重因子、跨部门引用间隔时长对应的权重因子、标准参数匹配率对应的权重因子。
8、优选地,所述对各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类型报告模板进行初版的筛选,具体筛选过程如下:将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与设定的标准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进行对比,若某类型设备某类型任务中某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大于或者等于设定的标准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则表明该类型设备该类型任务中该类型报告模板符合初版的筛选,若某类型设备某类型任务中某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小于设定的标准报告模板对应的初版反馈评估系数,则表明该类型设备该类型任务中该类型报告模板不符合初版的筛选,并将符合初版筛选的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类型报告模板记为各初版报告模板。
9、优选地,所述将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各初版报告模板进行适配性的测试,具体测试过程如下:a1、获取目标企业中各技术人员对应的负责的类型设备和执行的类型任务,并将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各初版报告模板分别推送给对应负责类型设备和执行类型任务的各技术人员,各技术人员对对应的类型设备中类型任务对应的初版报告模板进行测试审查填写。
10、a2、当各技术人员对对应的类型设备中类型任务对应的初版报告模板进行测试审查填写完成后,获取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初版报告模板对应的技术反馈数据,技术反馈数据包括满意度评分、填写时长和数据错误率。
11、优选地,所述得到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最终版报告模板,具体得到过程如下:b1、将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初版报告模板对应的满意度评分、填写时长和数据错误率分别记为、和,c表示各类型设备对应的编号,c为正整数,x表示各类型任务对应的编号,x为正整数,f表示各初版报告模板对应的编号,f为正整数,代入计算公式:中,得到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最终版报告模板对应的技术反馈评估系数,其中,、、分别为设定的初版报告模板对应的标准满意度评分、标准填写时长、标准数据错误率,、、分别为设定的初版报告模板满意度评分对应的权重因子、填写时长对应的权重因子、数据错误率对应的权重因子,、、分别为设定的初版报告模板满意度评分对应的调节因子、填写时长对应的调节因子、数据错误率对应的调节因子,表示自然常数。
12、b2、将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各最终版报告模板对应的技术反馈评估系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目标企业技术反馈评估系数最大的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中对应的最终版报告模板记为最终版报告模板,进而得到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各类型任务对应的最终版报告模板。
13、优选地,所述评估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急迫性是否达标,具体评估过程如下:c1、获取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设备运行评估值、任务执行评估值和业务影响评估值,并将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设备运行评估值、任务执行评估值和业务影响评估值输入至急迫评估值评估模型中,输出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急迫评估值结果。
14、c2、急迫评估值结果包括1和-1的数值,当某类型设备中某类型任务报告对应的急迫评估值结果为1时,则表明该类型设备中该类型任务中该报告急迫性达标,反之,当某类型设备中某类型任务报告对应的急迫评估值结果为-1时,则该类型设备中该类型任务中该报告急迫性不达标。
15、优选地,所述获取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设备运行评估值、任务执行评估值和业务影响评估值,具体获取过程如下:d1、提取目标企业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内容信息,内容信息包括关键参数超标幅度、参数变化速率、任务进度百分比、任务逾期时长、生产损失金额预估值和服务中断用户数量。
16、d2、将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参数超标幅度和参数变化速率输入至设备运行评估模型中,输出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设备运行评估值。
17、d3、将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任务进度百分比和任务逾期时长输入至任务执行评估模型中,输出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任务执行评估值。
18、d4、将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生产损失金额预估值和服务中断用户数量输入至业务影响评估模型中,输出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业务影响评估值。
19、优选地,所述急迫评估值评估模型的表达式为:,式中,表示第c个类型设备中第x个类型任务中第k个报告对应的急迫评估值结果,表示第c个类型设备中第x个类型任务中第k个报告对应的急迫评估值,为设定的急迫评估值阈值,c表示各类型设备对应的编号,c为正整数,x表示各类型任务对应的编号,x为正整数,k表示各报告对应的编号,k为正整数;
20、将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设备运行评估值、任务执行评估值和业务影响评估值分别记为、和,代入计算公式:中,得到各类型设备中各类型任务中各报告对应的急迫评估值,其中,、、分别为设定的报告对应的标准设备运行评估值、标准任务执行评估值、标准业务影响评估值,、、分别为设定的报告设备运行评估值对应的权重因子、任务执行评估值对应的权重因子、业务影响评估值对应的权重因子,、、分别为设定的报告设备运行评估值对应的调节因子、任务执行评估值对应的调节因子、业务影响评估值对应的调节因子,表示自然常数。
21、优选地,所述调整该类型设备中该类型任务报告对应的申报流程,具体调整过程如下:若某类型设备中某类型任务中某报告对应的急迫性达标,即刻自动触发流程转换指令,将该类型设备中该类型任务中该报告的申报流程从常规申报入口“拦截”,并迅速转接至快速申报专属通道,该报告一经提交进入快速流程,系统自动以广播形式推送至所有关联部门及人员,在快速申报流程界面内置即时通讯功能模块,申报人员、审批人员、协同部门人员发起文字、语音、视频通话,针对紧急问题展开远程会诊、协同商讨解决方案。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借助对历史周期及同类型企业丰富反馈数据,涵盖外部部门引用次数占比、跨部门引用间隔时长、标准参数匹配率等多维度的深度挖掘与量化分析,基于严谨计算公式得出初版反馈评估系数,以此精准筛选出各类型设备和任务适配的初版报告模板。这种方式避免了主观随意性,让模板选择有据可依,筛选出的初版模板贴合过往实践经验与行业共性标准,可减少后续调整成本,快速契合企业实际运维记录需求,通过在目标企业内部开展针对性适配测试,收集技术人员使用初版模板后的满意度评分、填写时长、数据错误率等技术反馈数据,再经精细量化评估与排序,锁定契合度最高的最终版报告模板。这确保了报告模板在目标企业运维流程、人员习惯、工作要求等复杂实际场景下达到最优匹配,提高报告填写准确性、流畅性,保障运维信息高质量记录与传递。
23、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综合设备运行评估值、任务执行评估值、业务影响评估值,借助专业评估模型精准输出急迫评估值,明确判断报告对应运维问题急迫性是否达标。这种多因素融合、量化建模方式能及时揪出紧急且对业务冲击大的问题,避免因误判或漏判导致严重后果,一旦判定急迫性达标,自动触发快速申报流程转换,从常规申报“截流”转至专属快速通道,系统广播推送信息至全关联方,并配备即时通讯会诊功能。极大缩短紧急问题从发现到响应、处置的时间差,打破部门信息壁垒,让各部门,如运维、技术、管理、采购等协同“作战”,宛如为紧急运维问题开通“绿色通道”,快速抢修、恢复业务正常运转,降低潜在损失。
24、3、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持续积累的反馈数据、技术数据、评估数据等,形成数据闭环。一方面为报告模板迭代更新提供依据,使其随企业发展、业务变迁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助力运维策略调整,例如对高急迫性频发设备任务提前储备资源、优化运维计划,提升整体运维管理科学性、前瞻性,无论是报告模板测试阶段跨部门协作完善,还是紧急申报时多部门联动处置,都强化了部门间沟通与协同。打破“部门墙”,减少推诿扯皮、信息不畅等内耗问题,将运维从分散、孤立作业转变为有机协同整体,提升企业运维综合效率与质量,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