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感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测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用以控制电子装置的输入界面有很多种,例如鼠标、键盘、按钮以及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操作方法相比其他的输入界面较为简单且直观,以使触控面板广泛地使用于各类型的电子装置中。近来,触控荧幕成为了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型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输入界面的主流。
[0003]触控面板可归类成电容式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光学触控面板等等。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精确度,因而被广泛用于如智能型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传统的触控式面板包括两层导电层,分别形成X方向电极串(electrodestrings)和垂直于X方向电极串的y方向的电极串。然而,两层的导电层在成本上难以降低。
[0004]另一种传统的电容式触控面板采用具有多个传输电极(transmittingelectrode)、多个接收电极(receiving electrode)、多个传输线(transmitting wire)及多个接收线(receiving wire)的单一导电层。然而,传统的单层电容式触碰面板的传输线及接收线的总数量太多,以致于无法更进一步降低触控式面板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感测装置,用以使其中的导电线的数目减少。
[0006]为达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组、多个第一导电线及多个感测组。这些第一感测电极组排列成一阵列。这些第一导电线分别连接至这些第一感测电极组。感测组电容稱合(capacitively coupled to)于第一感测电极组。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电容耦合于至少两个感测组。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及每一个感测组当中的一种为信号传送器(signal transmitter),而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及每一个感测组当中的另一种为信号接收器(signal receiver)。
[000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中,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电容耦合于至少两个感测组,以使触控感测装置具有较少的导电线。因此,触控感测装置的结构简单,进而减少了触控感测装置的成本。
[000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的底视示意图;
[0010]图1B为图1A中M区域的放大图;
[0011]图2为比较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的底视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的底视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的底视示意图。
[0014]符号说明
[0015]100、100a、10b:触控感测装置
[0016]105:基板
[0017]110、110a、110b、110b3、1101:第一感测电极组
[0018]112、1121、1122、112a、112al、112a2:第一感测电极
[0019]1121b、1121bl、1121b2、1121b3:主要感测电极
[0020]1122b、1122bl、1122b2、1122b3:
[0021]120:第一导电线
[0022]130、130a、130al、130a2、130b、130bl、130b2、1301、1302:感测组
[0023]132、132b、132bl、1321、1321a、1322、1322a、1323a、1324a、1325a、1326a:第二感测电极
[0024]134:第二导电线
[0025]140:接地线
[0026]200:触控感测装置
[0027]210:接收电极
[0028]220:接收导电线
[0029]230:传输电极
[0030]240:传输导电线
[0031]M:区域
[0032]S:倾斜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的底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M区域的放大图。参考图1A及图1B,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多个第一导电线120及多个感测组13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装置100包括一基板105,而第一感测电极组110、第一导电线120及感测组130形成于基板105上。举例而言,基板105为玻璃基板、塑胶基板、可挠式基板或由任意其他适当的材料所构成的基板。
[0034]第一感测电极组110排列成一阵列。这些第一导电线120分别连接至这些第一感测电极组110。感测组130电容耦合于第一感测电极组110。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电容耦合于至少两个感测组130 (图1A以绘示两个感测组130为例)。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包括分别电容耦合于至少两个感测组130的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2。在图1A中,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包括分别电容耦合于其中两个感测组130的两个第一感测电极112。
[0035]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感测组130包括一第二导电线134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32。第二感测电极132连接至第二导电线134。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的这些第一感测电极112分别电容耦合于一些属于不同的感测组130的第二感测电极132。举例而言,第一感测电极1121电容耦合于属于感测组1301的第二感测电极1321,且第一感测电极1122电容耦合于属于感测组1302的第二感测电极1322,其中第一感测电极1121及第一感测电极1122属于同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1。
[0036]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及每一个感测组130当中的一种为信号传送器,而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组110及每一个感测组130当中的另一种为信号接收器。在本实施例中,感测组130为信号传输器,而第一感测电极组110为信号接收器。
[00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2相邻于对应的第二感测电极132,且第一感测电极112与对应的第二感测电极132被间隔开。因此,第一感测电极112电容耦合于对应的第二感测电极132。
[00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组110、第一导电线120及感测组130由单一导电层所形成。虽然第二感测电极132似乎和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112重叠,但第二感测电极132实际上并没有和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112重叠。事实上,第二感测电极132及对应的第一感测电极112在形状上互补且填满如图1A所示意的重叠区域。同样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他图例中,对应电极的重叠区域意指对应的电极在形状上互补且填满重叠区域,但并未互相重叠。因此,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2及第二感测电极132的电极可由单一导电层来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单一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举例而言,单一导电层由氧化铟锡(ITO)或任何其他透明导电材料所制成。
[0039]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感测电极112连结至一个信号接收线(也就是第一导电线120),而连接至同一个信号接收线的两个第一感测电极112分别电容耦合于两个第二感测电极132,而这两个第二感测电极132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信号传输线(即第二导电线134)。信号传输线可被依序驱动,来自信号接收线的信号被同时接收及侦测。因此,连接至信号传输线及信号接受线的集成电路可通过判定哪一个信号传输线被驱动来决定两个第一感测电极112中的哪一个第一感测电极112被触控。在此方式下,信号传输线和信号接收线的总数可以减少。
[0040]为了描述如何减少信号传输线和信号接收线的总数,在此提供用以比较的实施例。
[0041]图2为依据比较实施例的触控感测装置的底视示意图。参考图2,比较实施例中的触控感测装置200包括多个接收电极210、多个接收导电线220、多个传输电极230以及多个传输导电线240。接收电极210分别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至接收导电线220,且每一排的传输电极230连接至相同的传输导电线240。对于4 X 4的触控感测区域而言,在比较实施例中的传输导电线240与接收导电线220的总数为4X4+4 = 20。然而,对于4X4的触控感测区域而言,图1A的触控感测装置100的第一导电线120及第二导电线134的总数为2X4+2X4= 16。因此,图1A中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具有较少的导电线,以使触控感测装置100的结构较简单,因而降低了触控感测装置100的成本。除此之外,对于12X24的触控感测区域而言,比较实施例中的传输导电线240及接收导电线220的总数为24X12+12=300,而图1A的触控感测装置100中的第一导电线120及第二导电线134的总数为12X12+2X12 = 168。因此,当触控感测区域愈大时,触控感测装置100的导电线的总数愈少,且触控感测装置100因而越简化。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