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检票验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名制验证验票闸机的票证入口及其验证验票闸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铁路检票验票还停留在人工检票阶段,尤其在验票进站时,乘客持车票、证件由工作人员来检票验票,车票是凭经验或者在铁路客票系统中根据证件信息进行验证真伪;工作人员根据证件上的照片与乘客做对比,完成验证验票进站的工作,在检票时,由于在进站已经做了一次验证,故工作人员往往大概看下证件和车票,即可使乘客进站乘车,现在更为先进一些的,发售一些带有磁芯的车票,通过机器读取磁芯信息完成检票,还有的可以读取证件完成检票。在上述检票验票环节中,利用人工将证件与乘客相比对,纰漏较大,一是证件照往往与本人相差较大,尤其我国是实行10年更换一次证件,人的相貌本身就会发生变化,而且大部分女性都会化妆,更加使得验证工作很难准确,二是车票和证件没有比对,这对于车票对应的乘客是否为本人也无法得以验证,上述这两种缺陷使得检票验票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现有技术中为了代替人工检票、验票,也开发出一种验票闸机,参照图1所示,该机器外部设置有放置票证的平台2,在平台上方固定有二维码扫描读取装置1,但是此种结构当乘客将票证放在平台上时,手部会遮挡车票,导致二维码扫描读取装置不能够快速的扫描车票,从而延长验证时间,加之铁路客运人流量日益增加,给检票验票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车站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疏解人流,给工作人员造成工作量大、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也使得乘客出行不通畅,乏累不堪。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名制验证验票闸机的票证入口及其验证验票闸机,实现的目的为,可将车票与证件同时自动比对验证,提高检票验票工作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名制验证验票闸机的票证入口,所述票证入口包括外壳,在外壳上沿中心轴开有开口,在闸机内的票证入口开口处,沿开口纵轴方向设置有透明盖板、托架,透明盖板与托架之间形成票证存放空间,在透明盖板上方固定有二维码读取器,在托架下方固定有证件识别装置,在透明盖板、托架侧边位置固定有第一传感器,在透明盖板、托架上与开口相对一侧固定有第二传感器。在具体使用时,乘客将车票、证件叠放在一起,通过开口插入票证入口,车票和证件进入票证存放空间,二维码读取器、证件识别装置在闸机内部读取车票和证件,这样有效防止人手遮挡而读取不上车票,提高工作效率,增设的第一、第二传感器用于帮助感应车票和证件是否有进入,进入的位置是否正确,如发生弯折等影响验证的情况可即刻检测到,告知乘客调整,透明盖板与托架形成的票证空间用于限位,最大化帮助乘客有效插入票证进而缩短调整时间,使整个验证过程流程、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相邻边过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处内壁与外壁形成喇叭口形状。由于喇叭口形状使内壁与外壁之间存在过渡,这样给予手指容纳空间,乘客可以更为便利将票、证插入,而且也起到给乘客提示开口位置的作用。
进一步的,在检票验票闸机内的票证入口处安装有指示灯。指示灯用于提示乘客票证入口的位置,也可根据灯光的颜色反馈不同的状态,简洁、清晰的提示给乘客。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插入的车票、证件相对应。尺寸与车票、证件相对应,可保证车票、证件插入不会产生串位、曲折等影响验证过程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5~7cm。一般绿色的车票宽度一般为5.5cm,红色车票要比绿色车票稍微宽一些6.5cm左右,优选的距离既可保证对票证的限位作用,又可保证当证件上有保护套,或车票置于票夹时,乘客不用取出车票和证件,可直接插入票证入口,使用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车票、证件叠加厚度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开口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7mm。所述厚度和宽度一样,开口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车票、证件叠加厚度相对应既可保证对票证的限位作用,又可保证当证件、车票套有保护套时,乘客无需去除保护套,可直接插入进行验证。
优选的,所述透明盖板的材质为亚克力或有机玻璃,托架的材质为ABS塑料。选取亚克力、有机玻璃即透明硬度又符合要求,具有弹性,不易损坏,并且优选的材质不影响二维码读取器的读取,托架选取的ABS塑料,能够保证件识别装置能够不受托架的影响,准确识别托架上的证件。
进一步的,在透明盖板、托架固定有第一传感器位置处分别开有插槽A、插槽B,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本体,对应连接于传感器本体两侧壁的插接部A和插接部B,插接部A、插接部B分别插入插槽A、插槽B中,插接部A、插接部B分别与插槽A、插槽B所处的平面平齐。选用上述这种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器件,维护成本低,且插接部A、插接部B分别与插槽A、插槽B所处的平面平齐,可有效避免车票、证件卡住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透明盖板、托架上固定第二传感器位置处分别开有插槽C、插槽D,第二传感器包括第二传感器本体,对应连接于传感器两侧壁的插接部C和插接部D,插接部C、插接部D分别插入插槽C、插槽D中,插接部C与插槽C所处的平面平齐,插接部D与插槽D所处的平面平齐。第二传感器如同第一传感器一样设置,可保证票证伸入容纳空间,顺利伸至底部,增设的传感器不会妨碍票证的放入,避免发生传感器挡住票证发生弯折影响验证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盖板、托架向检票验票闸机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车票、证件长度。票证可在入口处保留一些剩余部分,而不是全部伸入票证入口内,这样可轻易地将票证取出。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贴合手指指肚,更为方便的插入和取出票证,在所述开口沿垂直方向的上、下壁上分别开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半球体状。
上述二维码读取器、证件识别装置、指示灯等需要电的电器件,可采用外接电源或将其安装于闸机使用时,通过闸机的工控机、主板取电都是可以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当然还包括安装有上述票证入口的实名制验证检票验票闸机,其他结构则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将车票与证件自动进行比对验证,二维码读取器、证件识别装置在检票验票闸机内部读取车票和证件,这样有效防止人手遮挡而读取不了车票,提高工作效率,票证入口内设置的票证存放空间可有效避免车票弯折,对票证起到限位作用,便于乘客正确将票证插入,从而使整个验证过程方便、快捷、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票证读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票证入口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闸机内部的票证入口结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闸机内部的票证入口处透明盖板与托架安装传感器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票证入口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透明盖板、托架固定传感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第一传感器另一种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第二传感器另一种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中,1、二维码扫描读取装置;2、票证放置平台;3、外壳;4、开口;5、凹槽;6、透明盖板;7、托架;8、票证存放空间;9、二维码读取器;10、证件识别装置;11、第一传感器;12、第二传感器;13、指示灯;14、插槽A、15、插槽B;16、插槽C;17、插槽D;18、第一传感器本体;19、插接部A;20、插接部B;21、第二传感器本体;22、插接部C;23、插接部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名制验证验票闸机的票证入口,参照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票证入口包括外壳3,在外壳上沿中心轴开有开口4,在闸机内的票证入口开口处,沿开口纵轴方向设置有透明盖板6、托架7,透明盖板与托架之间形成票证存放空间8,在透明盖板上方固定有二维码读取器9,在托架下方固定有证件识别装置10,在透明盖板、托架侧边位置固定有第一传感器11,在透明盖板、托架上与开口相对一侧固定有第二传感器12。
进一步的,外壳的相邻边过渡连接,开口处内壁与外壁形成喇叭口形状,所述开口沿垂直方向的上壁和/或下壁上开有凹槽5,所述凹槽呈半球体状。
现有技术的票证入口,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闸机外部设置放置票证的平台2,在平台上方固定有二维码扫描读取装置1,这样乘客在放置车票和证件时,由于手的阻挡,使二维码扫描读取装置不能够及时的读取车票,或读取时由于发生读取错误而导致整个验证过程速度过慢,而本实用新型是将车票和证件插入票证入口,并且开口处的形状等设计均是为了使乘客便于找到入口,贴合人手的弧度,具有方便插入和取出的作用。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票证入口时,一般票证入口安装于检票、验票闸机上配合共同完成验票的工作,乘客可手持车票、证件插入开口,二维码读取器、证件识别装置用于分别获取车票信息、证件信息,具体的可采用SUMLUNG的SL-QC15S型号的二维码读取器,证件识别装置为内嵌有证件识别程序的硬件结构,识别程序的不同可识别的证件不同,例如可识别的身份证证件、驾照证件、社保卡证件等,本实用新型对证件的类型没有加以限制,只要能够满足铁路系统的需要,任何证件都是可以识别的;且本实用新型还有传感器用于检测车票和证件的进入,在透明盖板、托架侧边位置固定有第一传感器可用来检测车票、证件的侧边是否已进入票证存放空间,是否有发生弯折等影响检测的情况,在透明盖板、托架上与开口相对一侧固定有第二传感器,用来检测车票、证件是否已插到底,如果票、证件插入开口后发生影响检测的情况,可及时反馈给乘客;具体的,传感器可为激光、红外等只要能够起到感应到物体均是可以的,例如EX-200、ZLD200、ZLD210型号等。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除了公开实施例一票证入口的结构,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有益效果,还可有本实施例的结构优化,为了使票证入口能够更加的明显,在验证验票闸机内的票证入口处安装有指示灯13,参照图5所示,且在具体和闸机配合使用时,指示灯闪烁不同的颜色还可以用来指示各种状态,例如验证成功或失败等。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乘客随手放入车票和证件,导致不能正确读取,影响验证时间,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通过尺寸的优化,还起到了限位作用,这样乘客随手放入车票和证件都能够正确的读取,傻瓜式操作,简捷、方便,缩短验证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人流留滞,从这个方面也可帮助缓解人流压力,得到上述有益效果优化的结构为,所述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插入的车票、证件相对应;由于火车票现在有两种,红色车票和绿色车票,红色车票与绿色车票的尺寸不一致,而且也考虑到有些乘客在证件、车票上套有保护套,使乘客不用去除保护套即可插入票证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优选为5.5~7.5cm,大多数票证入口为车票短边对应开口插入,绿色车票短边的距离大约为5.5cm,红色车票短边距离大约为6.3cm,再加上保护套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优选的距离既不会使票、证件或保护套发生弯折,又使乘客不用去除保护套就可进行验证,开口的距离刚好起到限位作用,有效矫正乘客放入车票和证件位置,保证乘客无需特别注意,随意插入即可正确识别,无需调整,进一步保证缩短验证时间。
所述开口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车票、证件叠加厚度相对应,该开口厚度和上述开口的宽度情况一样,宽度和厚度共同配合,起到规范放置车票、证件的作用,考虑到红色车票、绿色车票、以及带有保护套的尺寸差异,优选所述开口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4~7mm。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盖板、托架向检票验票闸机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车票、证件长度,参照上述本实用新型选择的厚度、宽度,其长度也是,长度的选择既要保证能够读取到车票和证件信息,又要在票证入口外留一点外边,大概留出1-2cm即可,这样方便取出车票和证件,正如实施例一中在开口垂直方向设置的凹槽结构,预留的外边正好卡在凹槽处,凹槽与人手指弧度相适应,能够方便取出。
自然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也包括安装有本实施例票证入口的实名制验证验票闸机,与票证入口配合工作的其他设备都可采用现有技术。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公开的结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保证票证插入票证入口不发生卡票、卡证等不利于验证的情况,在透明盖板、托架固定有第一传感器位置处分别开有插槽A14、插槽B15,参照图6、图7所示,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本体18,对应连接于传感器本体两侧壁的插接部A19和插接部B20,插接部A、插接部B分别插入插槽A、插槽B中,插接部A、插接部B分别与插槽A、插槽B所处的平面平齐。在透明盖板、托架上固定第二传感器位置处分别开有插槽C16、插槽D17,参照图6、图8所示,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第二传感器本体21,对应连接于传感器两侧壁的插接部C22和插接部D23,插接部C、插接部D分别插入插槽C、插槽D中,插接部C与插槽C所处的平面平齐,插接部D与插槽D所处的平面平齐。
并且,为了保证透明盖板、托架不影响二维码读取器、证件识别装置读取车票和证件信息,透明盖板优选亚克力或有机玻璃材质,托架优选ABS塑料材质,由于透明盖板与托架之间形成票证存放空间,及票证插入进存放空间,上有透明盖板、下有托架,故考虑到材质会影响读取,故优选上述材质。
自然的,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安装有本实施例票证入口的实名制验证验票闸机,与票证入口配合工作的其他设备采用现有技术的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