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4463发布日期:2018-12-12 00:1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自动出借或自动归还图书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图书出借归还系统中配置于架子的托盘之间保持预定间隔。

由于图书的厚度有很多种,因此为了收纳各种图书,需要根据通过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出借或归还的图书中最厚的图书的高度相应地设定托盘的间隔。

因此,现有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无法高效率地利用所述架子。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图书的厚度变更配置于架子的托盘之间的间隔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

技术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包括:外壳,其前面为开放形态;门,其罩住所述外壳的开放的所述前面;书进出部,其贯通形成于所述门的开口部;托盘,其用于配置传送到所述书进出部的第一图书;厚度感测部,其感测配置于所述书进出部或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厚度感测部发送的感测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架子,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包括彼此相对的支撑框架,各所述支撑框架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架子槽;移送机器人,其按照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将所述托盘插入到所述架子槽中彼此相对的一对架子槽;以及存储部,其存储关于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的信息及关于所述托盘插入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的信息,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确定用于插入所述托盘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的确定结果控制所述移送机器人。

技术效果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增加架子上所能配置的图书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例示图;

图3为显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架子上配置的托盘的例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外壳120:门

130:书进出部140:托盘

151:厚度感测部152:标签读取器

160:移送机器人170:架子

180:控制部181:存储部

190:输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图,图2为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例示图,图3为显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架子(rack)上配置的托盘(tray)的例示图。

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旨在使利用者能够利用多种图书,尤其具有能够增加图书收纳册数的效果。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利用直交机器人方式层叠图书,具有能够应对多种图书厚度的结构。

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前面开放的外壳110、罩住所述外壳的开放的所述前面的门120、和贯通形成于所述门的开口部的书进出部130、用于配置传送到所述书进出部的第一图书的托盘140、感测配置于所述书进出部或所述托盘的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的厚度感测部151、根据所述厚度感测部发送的感测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的控制部180、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彼此相对的支撑框架171,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架子槽172的架子170、按照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将所述托盘插入到所述架子槽中彼此相对的一对架子槽的移送机器人160及存储关于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的信息和所述托盘插入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的信息的存储部181。

第一、所述控制部180根据所述厚度感测部151发送的感测信号判断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

所述控制部180根据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确定待插入所述托盘140的一对架子槽172的位置,根据该确定结果控制所述移送机器人160。

所述控制部180可利用已经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又一托盘上配置的第二图书的厚度及提供所述移送机器人160移送的所述托盘上配置的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确定用于配置通过所述移送机器人160移送的所述托盘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

第二、所述外壳110支撑所述构成要素,所述外壳110的前面是开放的。

第三、所述门120罩住所述外壳110的开放的前面。所述外壳可如图1安装有一个门,但也可以如图2安装有三个门,此外也可以安装有多个门。

所述门120形成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书进出部130贯通。因此,通过所述开口部流入到所述外壳110的内部的所述第一图书210流入到所述书进出部130,流入到所述书进出部130的所述第一图书210重新传递到所述托盘140。

第四、所述书出入部130贯通于形成于所述门的开口部,通过所述开口部流入的所述第一图书210通过所述书进出部130传递到所述托盘140。

第五、所述托盘140上配置从所述书进出部130传送过来的第一图书。

所述托盘140通过所述移送机器人160移送到所述架子170。

原本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托盘140可通过所述移送机器人160移送到对应于所述书进出部130的位置。配置于所述书进出部130的图书可通过所述书进出部130及所述门120的所述开口部排出到外部。

第六、所述厚度感测部151感测配置于所述书进出部130或所述托盘140的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所述厚度感测部151感测的感测信号发送到所述控制部180。

所述厚度感测部151可包括至少两个光传感器。

第七、所述架子170安装于所述外壳110的内部。图1显示所述外壳110的内部配置有一个架子170的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图2显示配置有两个以上架子170的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即,构成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所述外壳110可配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架子170。

所述架子170包括彼此相对的支撑框架171。

各所述支撑框架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架子槽172。

构成一个架子170的各所述支撑框架171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向所述外壳的垂直方向配置且彼此相对。所述一对架子槽172形成为在所述外壳的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

第八、所述移送机器人160按照所述控制部180的控制将所述托盘140插入到所述架子槽172中彼此相对的一对架子槽。

所述移送机器人160可向所述外壳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

第九、所述存储部181存储关于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的信息和关于插入所述托盘140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的信息。

以下说明利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归还图书的方法、把将要出借的图书配置在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架子的方法及利用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管理图书的方法。

首先,利用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归还图书的方法如下。

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具有能够使用户出借或归还具有多种厚度的图书的结构,为此,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包括能够感测图书的厚度的所述厚度感测部151。

例如,用户将所述第一图书210投入所述门120的开口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图书210配置于所述书进出部130或所述托盘140。

所述厚度感测部151感测配置于所述书进出部130或所述托盘140的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

所述控制部180提取所述架子170中用于插入配置有所述第一图书210的所述托盘140的最佳空间后,控制所述移送机器人160以将配置有所述第一图书210的所述托盘140移送到提取位置。

所述厚度感测部151可利用多种方法测定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

所述厚度感测部151例如可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由发光部和受光部构成的光传感器。以下说明包括三个光传感器的所述厚度感测部151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所述光传感器可以是现在一般使用的光敏传感器(photosensor)。所述光敏传感器可根据所述受光部是否感测到从所述发光部输出的光以感测所述第一图书210的厚度。

例如,所述三个光传感器中配置在最低位置的第一光传感器的受光部感测到光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判断所述第一图书具有最小厚度,即第一阶段的厚度。

所述三个光传感器中的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的受光部未感测到光,但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光传感器高的位置的第二光传感器的受光部感测到光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判断所述第一图书具有比所述第一阶段的厚度大的第二阶段的厚度。

所述三个光传感器中的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的受光部及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的受光部未感测到光,但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光传感器高的位置的第三光传感器的受光部感测到光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判断所述第一图书具有比所述第二阶段的厚度大的第三阶段的厚度。

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的受光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的受光部及所述第三光传感器的受光部均未感测到光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判断所述第一图书具有大于所述第三阶段的厚度的第四阶段的厚度。但所述控制部可以在所述第三光传感器的受光部也未感测到光时判断为具有无法收纳于所述架子170的厚度的图书,判定为错误并通过显示器或语音等输出其错误信息。

所述控制部180知晓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托盘140所配置的架子槽172的位置。

因此,还知晓所述架子170中没有配置托盘的架子槽172的信息。因此,所述控制部180可知晓未配置托盘的架子槽172之间的间隔。

所述控制部180利用关于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的信息和关于未配置有托盘的架子槽172之间的间隔的信息确定用于插入配置有所述第一图书210的所述托盘140的一对架子槽172的位置。所述控制部180控制所述移送机器人160使得配置有所述第一图书210的所述托盘140能够插入到确定的一对架子槽172。

该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利用已经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又一托盘上配置的第二图书的厚度及通过所述移送机器人移送的所述托盘上配置的所述第一图书的厚度确定用于配置通过所述移送机器人移送的所述托盘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即,已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又一托盘的位置也取决于所述第二图书的厚度。因此,未配置托盘的架子槽172之间的间隔和所述第二图书的厚度相关。因此,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图书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也可以取决于已经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又一托盘上配置的第二图书的厚度。

之后,把将要出借的图书配置到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架子的方法如下。

为了把将要出借的图书自动配置到所述架子,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还可以包括读取配置于所述架子的又一托盘上配置的第三图书上的标签的信息的标签读取器152。所述标签的信息中可含有所述第三图书的题目。

所述控制部180可将通过所述标签读取器152收集的所述第三图书的题目和配置有所述第三图书的所述又一托盘所配置的一对架子槽的位置存储到所述存储部。

进一步来讲,所述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管理员在把将要出借的所述第三图书配置到所述架子170时,可以先打开所述门120后将所述第三图书直接放在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托盘上。该情况下,所述管理员可根据所述第三图书的厚度直接调整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托盘的间隔。

例如,对于图书容量为570册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来讲,配置出借用图书时,管理员可如上通过设置于所述门120的所述开口部将各书投入到所述图书出借归还系统。

该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利用通过所述标签读取器152收集的所述第三图书的题目和通过所述厚度感测部151收集的所述第三图书的厚度的信息,将配置有所述第三图书的托盘配置到所述架子170。该情况下,为了将570册的图书配置到所述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管理员需要重复570次上述过程。

而利用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管理员可以打开所述门120,并如上将所述第三图书直接配置到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所述托盘140。

该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将通过所述标签读取器152收集的所述第三图书的标签的信息,例如,所述第三图书的题目存储到所述存储部181。

并且,所述控制部180可通过从设置于各所述架子槽172的架子槽传感器173收集的信息掌握配置有所述第三图书的托盘所配置的所述架子槽172的位置。因此,所述控制部180可掌握配置有所述第三图书的托盘的配置位置。

因此,所述控制部180可以在通过配置于所述门120的输入部190接收到出借所述第三图书中任意一个的出借请求的情况下,将配置有接收到出借请求的第三图书的托盘通过所述移送机器人160移送到对应于所述书进出部130的位置。该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通过控制所述移送机器人160,将所述第三图书通过所述书进出部130和形成于所述门120的所述开口部排出到所述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的外部。

管理员通过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图书出借归还系统一册一册地投入多个第三图书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一天以上的物理时间。

而管理员如上将第三图书直接配置在配置于所述架子170的所述托盘140的情况下能够可缩短相当多的时间。

最后,利用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管理图书的方法如下。

所述存储部181存储有对应于配置在所述架子170的至少两个托盘的架子槽的信息及分别配置于至少两个所述托盘的书的厚度信息。

所述控制部180在通过所述输入部190接收到重新排列控制信号或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可利用关于所述架子槽172的信息及关于所述书的厚度的信息重新设定至少两个所述托盘在所述架子上的配置位置。该情况下,所述控制部180可根据重新设定的信息控制所述移送机器人160以变更至少两个所述托盘140的配置位置。

即,为了有效管理图书归还空间,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可在特定时间段例如深夜重新排列图书,可借此最大程度地确保所述架子170上的空间。因此,所述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可最大程度地多配置出借用图书或归还用图书。

进一步来讲,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为了图书的最佳配置而在特定时间段重新配置图书。因此,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可执行向一处聚集用于投入图书的分散的空间的重新配置作业。

如果不如上重新配置,则空间是分散的,因此归还的图书的厚度厚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确保用于配置归还的图书的空间。因此,本发明的图书出借归还系统可在非用户利用时间段重新配置所述托盘以将分散的空间聚集起来。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其他具体形态实施。因此应理解以上记载的实施例为全面举例而不是进行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为技术方案所述内容而并非具体方式所述说明,应解释技术方案的意思、范围及从其等价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形态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