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管理装置及乘客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7291发布日期:2019-04-03 03:4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乘客管理装置及乘客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乘客管理装置及乘客管理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以管理可以输送多人的输送手段(如巴士等)的乘客的乘客管理装置及乘客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多人进行观光等的时候,经常会利用巴士。以巴士进行长距离移动时,会在休息区等有洗手间的地方进行休息。另外,还会在观光名胜等地方,设置乘客可以自由活动的自由时间。

在设置休息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时,巴士的陪同旅游人员会告知乘客出发时间,乘客需要在该时刻前返回巴士。到了出发时刻,陪同旅游人员确认乘客的返回状况,只有确认全体乘客都返回到车上,巴士才出发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但是乘客人数多的时候,该确认工作并非易事。例如,与乘客名单相对照进行点名等方法,费工夫和时间。故有关于用以高效地进行该确认工作的技术的提案(例如参照下列专利文献1、2)。

专利文件1、2中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乘客所持有的标识(ic标识)与搭载在巴士上的装置之间,进行无线信号交换,从而进行乘客的上下车管理。但是有需要为每个乘客准备标识,使得构建系统的成本高,而且在乘客将标识忘在车内(座位上)、车外的情形时,不能准确地管理乘客的上下车的课题。

另外,如果有乘客在中途进行不正当的替换的情形,只要不正当乘车的乘客持有标识,就无法检出该乘客为替换乘车,也就是有无法检出中途可疑人员等上车的情形。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特开2004-252909号公报

专利文件2特开2004-1394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乘客持有ic标识等,就可以适当地管理乘客的返回状态以及乘车的人数(乘客人数),另外能够防止非乘车预定人员(可疑人员等)的乘车或者乘错车的乘客管理装置以及乘客管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是用来管理可以运输多人的运输手段的乘客的乘客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管理装置具备:

一个以上的拍摄上车乘客的上车乘客拍摄手段、

一个以上的拍摄下车乘客的下车乘客拍摄手段、

将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的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

将所述下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下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的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

基于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以及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信息,检出乘车人数的乘客人数检出手段、

基于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以及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信息,将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进行对照的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

将所述乘客人数检出手段检出的乘客人数进行通知的乘客人数通知手段,

以及将所述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的对照的结果进行通知的对照结果通知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能够根据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所述图像及其拍摄时刻、以及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所述图像及其拍摄时刻,随时管理乘车的人数(乘客人数)。另外,通过对照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的图像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图像,不需要让乘客持有ic标识等专用设备就可以适当地管理乘客的返回状态。因此能够防止与所述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不同的人物,比如可疑人员的乘车等,能够保证乘客的安全。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中,具备取得乘客的生物体认证信息的生物体认证信息取得手段,

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是与所述图像一并,将上车乘客的生物体认证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的手段;

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是与所述图像一并,将下车乘客的生物体认证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的手段。

根据上车乘客管理装置(2),在通过所述乘客人数检出手段的乘客人数检出处理、通过所述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的上下车乘客的对照处理中,能够利用所述图像的同时利用所述上下车乘客的生物体认证信息,能够更提高所述乘客人数的检出精度、返回时等的乘客的对照精度。所述生物体认证信息包括人的指纹、静脉图样、网膜、声音(声波纹)等,可以利用这其中的至少一项信息。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3),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中,具备基于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从2个以上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而生成上车乘客的立体图像的上车乘客立体图像生成手段以及、

基于所述下车乘客拍摄手段从2个以上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而生成下车乘客的立体图像的下车乘客立体图像生成手段;

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是将所述上车乘客立体图像生成手段所生成的上车乘客的立体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的手段;

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是将所述下车乘客立体图像生成手段所生成的下车乘车的立体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的手段;

所述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是将所述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的立体图像与所述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立体图像进行对照的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3),由于是通过所述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对照所述上车后下车的乘客的立体图像与所述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立体图像,故与将平面图像之间进行对照的情形相比较,可以将对照精度提高到接近100%的概率。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4),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3)的任一项中,具备将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以及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所储存的信息与包括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的乘客信息相关联的乘客信息关联手段、

基于所述乘客信息关联手段所关联的信息,检出所述运输手段的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的空座信息检出手段、

对所述空座信息检出手段所检出的空座位置以及/或者空座数量进行通知的空座信息通知手段、

判断相对于所述乘客人数检出手段检出的乘客人数,所述空座信息检出手段所检出的空座数量是否合适的空座数量判断手段、

以及将所述空座数量判断手段的判断结果进行通知的判断结果通知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4),通过所述乘客信息关联手段将所述上车乘客的图像以及所述下车乘客的图像与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相关联(相联系),故不但能管理乘客人数,还可以管理所述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进而,判断所述空座数量相对于所述乘客人数是否合适,并将判断结果进行通知,所以在相对于所述乘客人数,所述空座数量不一致时,乘务员能够迅速地进行乘客人数的确认,能够立即确认乘客人数的漏检还是检了2次。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5),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4)中,具备将包含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所述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手段、所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中登记有包括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以及脸部图像的乘客信息、

以及接收所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所对照的所述图像与所述乘客信息的对照结果的对照结果接收手段;

所述乘客信息关联手段是在所述对照结果为一致的情形下,进行将从所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接收的所述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与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所述图像相关联处理的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5),包括所述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被发送到所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从所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所述对照结果,在所述对照结果一致的情形下,从所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接收的所述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与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所述图像相关联,所以在出发地点等,乘客乘坐所述运输手段时,乘务员等不必直接向乘客确认乘客的姓名、乘车车票等,就能够从拍摄的乘客的图像自动地关联乘客信息(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6),其特征在于,上述乘客管理装置(4)具备储存包括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的乘客信息的乘客信息储存手段、

将包括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所述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手段,其中所述个人数据库服务器中登记有包括个人的姓名以及脸部图像的个人信息、

接收在所述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所对照的所述图像与所述个人信息的对照结果的对照结果接收手段;

所述乘客信息关联手段在所述对照结果为一致的结果的情形下,将所述对照结果中包含的个人的姓名与所述乘客信息储存手段中储存的乘客的姓名相对照,进行将通过该对照为一致的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与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所述图像相关联的处理。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6),包括所述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到所述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从所述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所述对照结果,所述对照结果为一致的结果的情形下,对照所述对照结果中包含的个人的姓名与所述乘客信息储存手段中储存的乘客的姓名,将通过该对照为一致的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与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所述图像相关联,所以在出发地点等,所述乘客乘坐所述运输手段时,乘务员等不必直接向乘客确认乘客的姓名、乘车车票等,就可以由拍摄的乘客的图像自动地关联乘客信息(乘客的姓名)。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7),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6)的任一项中,具备基于通过所述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的对照结果,向在预定时刻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发送位置信息要求信号的要求信号发送手段、

对从接收了所述位置信息要求信号的所述携带终端装置发送的位置信息进行接收的位置信息接收手段、

以及对所述接收的位置信息进行通知的位置信息通知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7),向在预定时刻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发送位置信息要求信号,接收从所述携带终端装置发送来的位置信息,并通知该接受的位置信息,故乘务员等能够把握在所述预定时刻未返回的乘客的位置。另外,通过随时间推移而接收所述位置信息,还能够把握未返回的乘客的返回状态等。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6)的任一项中,具备接收从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发送来的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接收手段、

基于所述接收的位置信息,判断截止预定时刻是否能够返回到所述运输手段的返回判断手段、

在所述返回判断手段判断截止所述预定时间不能返回的情形时,向该不能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发出呼出信号的呼出信号发送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8),在判断截止所述预定时刻不能返回时,向该不能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发送呼出信号,故能够与未返回的乘客的位置相对应地,调整发送所述呼出信号的时点,能够在合适的时点进行呼出,能够防止乘客的返回大幅延迟。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9),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8)的任一项中,具备对乘客所寄存的行李的信息进行登记的行李信息登记手段、

基于所述上下车乘客对照手段的对照结果,检出在预定时刻有未返回的乘客的情形时,根据所述行李信息登记手段所登记的行李的信息,判断是否有所述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的行李判断手段、

在所述行李判断手段判断有所述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的情形时,为了确认或者移动该乘客的行李而进行通知的行李通知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9),检出在所述预定时刻尚未返回的乘客的情形时,基于在所述行李信息登记手段登记的行李的信息,判断是否有所述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判断有所述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时,通知对该乘客的行李进行确认或者移动,故在所述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为可疑物品等的情形时,能够迅速地将该行李移动到所述运输手段之外,能够确保其他乘客的安全,另外,能够防止由于所述可疑物品而引起事故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9)的任一项中,具备在所述对照结果为不一致的结果的情形下,将该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可疑人员图像登记信息的对照结果进行通知的可疑人员对照结果通知手段、

从所述可疑人员对照结果通知手段得到所述不能对照的乘客为可疑人员的结果的通知时,向外部进行通报的通报手段。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0),在所述对照结果为不一致的结果的情形下,在通知该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可疑人员图像登记信息的对照结果的同时,可以向外部通报,故乘务员等能够尽早把握可疑人员的乘车,能够迅速地采取确保乘客安全的对策,另外,通过向外部通报机关(警察、警备公司等)通报,警备部队等能够快速地赶到,能够早期地控制所述可疑人员。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方法,是管理可以运输多人的运输手段的乘客的乘客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管理方法包括:

利用一个以上的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上车乘客的步骤、

利用一个以上的下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下车乘客的步骤、

将所述上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的步骤、

将所述下车乘客拍摄手段拍摄的下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的步骤、

基于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以及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信息,检出乘车的乘客的人数的步骤、

基于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以及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信息,对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进行对照的步骤、

将所述检出乘客人数的步骤所检出的乘客人数进行通知的步骤和将所述对照上下车乘客的步骤所对照的结果进行通知的步骤。

根据上述乘客管理方法,基于所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所述图像及其拍摄时刻与所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手段中储存的所述图像及其拍摄时刻,能够随时管理乘车的乘客的人数(乘客人数)。另外,通过对照上车后下车的乘客的图像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图像,能够不需要让乘客持有ic标识等专用设备就可以适当地管理乘客的返回状态。进而,能够防止与所述上车后下车的乘客不同的人物,比如可疑人员等的乘车,能够确保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3a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3b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

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a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b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

图12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计算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

图16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显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

图19是显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显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微型计算机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以及乘客管理办法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合适的具体实例,所以在技术方面有各种优选的限定,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地记载限制本发明的内容,则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另外,在以下各种实施方式中,就参加以1台以上的巴士(运输手段)进行移动的旅行的乘客,进行管理的乘客管理装置进行说明。运输手段不限定为巴士等的车辆。还可以适用于船、飞机等可以运输多人的运输手段的乘客的管理。另外,在以多台巴士进行移动时,还可以是在各个巴士上搭载乘客管理装置1,这些多台乘客管理装置1之间,通过通信进行各种信息交换的构成(互相可以协作的构成)。

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时钟部30、储存部40、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50、显示部60、通信部70以及操作部80而构成。

上车乘客用相机10是用来拍摄上车乘客的相机,下车乘客用相机20是用来拍摄下车的乘客的相机。任一种都包括镜头、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图像处理部以及储存部(均未图示)等而构成,可以拍摄视频、图片。所述图像处理部是以具有分别检出人的脸部的检出人的处理功能等的图像处理器而构成的。所述检出人的处理功能是比如从拍摄的图像检出人的脸部(与面部相一致的区域),由该脸部图像区域提取眼睛、鼻子、嘴边等的特征点,由这些特征点分别检出人的脸部的功能。

上车乘客用相机10,比如可以设置在巴士的上车的入口附近能够拍摄上车乘客的脸部的位置。下车乘客用相机20,比如可以设置在巴士的下车出口附近能够拍摄下车乘客的脸部的位置。此外,上车乘客用相机10和下车乘客用相机20,可以分别由2台以上的相机构成。另外,也可以是由一个相机兼用作上车乘客用相机10和下车乘客用相机20的构成。另外,还可以将拍摄车外、车内的行驶自动记录仪、作为监视车辆周边的装置而搭载的一个以上的车载用相机兼用作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

时钟部30包含时钟回路而构成,具备记录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拍摄图像的时刻的功能。

储存部40包括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而构成。上车乘客相机10所拍摄的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地储存在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下车乘客用相机20所拍摄的下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地储存在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部40比如以usb闪存盘等一个以上的半导体储存器、硬盘装置等构成,不仅可以适用内置式储存器,还可以适用外接式储存器。

微型计算机50具备进行各种计算处理、信息处理等的功能,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cpu)、ram、rom等而构成。微型计算机50具备基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信息,检出乘车人数的乘客人数检出部51a、将乘客人数检出部51a检出的乘客人数显示在显示部60的乘客人数通知部51b的功能。进而,还具备基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信息,对上车后下车的乘客和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进行对照(图像认识处理)的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以及将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所对照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60的对照结果通知部52b的功能。微型计算机50中储存有用以实现这些各种功能的程序、数据。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可以采用组装了人工智能(ai)的图像认证(脸部认证)系统。另外,上述各通知处理不仅可以在显示部60显示,还可以通过从未图示的声音输出部输出合成声音进行通知。

显示部60可以以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构成。通信部70具备用以通过手机电话网、因特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与外部进行数据通信、通话处理等的无线通信功能。操作部80由触摸屏、操作按键等输入装置构成。

乘客管理装置1也可以由具备相机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以及比较大型的显示部的平板电脑终端等的携带终端装置构成。另外,还可以由利用了多个携带终端装置的系统构建乘客管理装置1。另外,也可以是上车乘客用相机10以及下车乘客用相机20与包括储存部40以及微型计算机50的其他构成成分分别以非一体的方式构成,互相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的构成。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的微型计算机50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比如可以在出发地点等乘车预定的乘客(观光客)上巴士时进行。

首先,在步骤s1,基于指定的起动信号,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处理,接着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调到0(清零)(步骤s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3)。所述指定的起动信号,比如包括乘务员(本装置的管理者)的操作信号、或者从巴士一侧接收的指定的操作信号(比如开门的操作信号等)。所述拍摄处理除了拍摄视频之外,还可以是间歇性的拍摄静止图像,另外,也可以是仅在检出人的时候,进行拍摄处理。

在接下来的步骤s4,从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5,将包含该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的处理。

由图像检出人的脸部的处理方法,比如可以采用由拍摄的图像检出与人的脸部一致的区域(矩形区域),从该脸部的图像区域提取眼睛、鼻子、嘴边等的特征点位置,基于这些特征点位置,分别检出人的方法等。也可以适用其他的脸部检出技术。检出的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信息(包括该脸部的特征点位置等的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在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

在下一个步骤s6,在乘客人数计数器k1中加算1,在下一个步骤s7,进行将乘客人数显示到显示器60的通知处理。比如。显示部60中显示“现在的乘客人数为○○人”。另外,还可以由声音输出部(未图示)以声音(合成声音)报知乘客人数。

在下一个步骤s8,基于指定条件,判断乘车预定的所有人员是否乘车结束。所述指定条件包括,比如乘客人数计数器k1达到预定人数或者规定的人数的情形,乘务员输入乘车结束的操作的情形或者从巴士一侧接收的关闭车门的操作输入的情形等的条件。在步骤s8,如果判断乘车预定的所有人员没有结束乘车,则返回到步骤s4,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乘车预定的所有人员乘车结束,则进行步骤s9,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作为乘客人数储存,然后结束处理。

图3a、图3b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的微型计算机50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3a是显示比如乘客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从巴士下车时进行的处理动作,图3b是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下车的乘客又再次上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

图3a所示的步骤s11中,基于指定的起动信号,进行起动下车乘客用相机20的处理,接着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调到0(清零)(步骤s1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13)。所述指定的起动信号,包括比如乘务员的操作信号或者从巴士一侧接收的指定的操作信号(比如打开车门的操作信号等)。所述拍摄处理除了拍摄视频之外,还可以是间歇性拍摄静止图像,另外还可以是只在检出人的情形下进行拍摄处理。

在下一个步骤s14,从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下车乘客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了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15,将包括该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的处理。

从图像检出人的脸部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与上述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检出人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在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将检出的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信息(包括该脸部的特征点位置等的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进行储存。

在下一个步骤s16,在下车乘客计数器k2中加算1的同时,进行从k1中减去k2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17,进行将下车乘客人数(k2的值)与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的值)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

在下一个步骤s18,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是否为0,如果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不是0,则返回步骤s14。另一方面,在步骤s18,如果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为0,则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作为下车乘客人数进行储存(步骤s19),然后结束处理。

图3b所示的步骤s21中,基于指定的起动信号,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处理,接着将上车乘客计数器k3调到0(清零)(步骤s2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23)。指定的起动信号包括比如乘务员的操作信号、从巴士一侧接收的指定的操作信号(打开上车车门的操作信号等)。

在下一个步骤s24,判断是否检出上车的人的脸部,如果判断为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25。在步骤s25,进行将包括该人的脸部的图像与储存在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的下车乘客的图像相对照的处理(图像认识处理)。脸部对照处理是对包括该人的脸部的图像与储存在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的下车乘客图像分别进行比较。比较时,可以适用如对从各图像提取的脸部的特征点,如眼睛、鼻子、嘴等的位置、大小、高度、脸部轮廓等进行比较,根据这些特征点的类似程度,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的脸部认证处理等。也可以适用其他的脸部认证技术。

在下一个步骤s26,判断该人的脸部图像是否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一致,如果判断为一致,则进行步骤s27。在步骤s27,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的处理。

在下一个步骤s28,在上车乘客计数器k3中加1的同时,进行算出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及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k3)的处理,进行步骤s29。在步骤s29,进行将算出的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与车内乘客人数(k1-k2+k3)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30,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是否为0,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不是0(有未返回的乘客),则返回步骤s24。另一方面,在步骤s30,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为0(全部都返回),则结束随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如果判断该人的脸部图像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不一致(不一致),则进行步骤s31。在步骤s31,进行将不一致的结果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30。

通过步骤s31所进行的通知处理,乘务员等立刻知晓上车来的人不是再次乘车的乘客,所以能够立即确认上车的人是否为乘错车等。另外,在多台巴士进行旅游的情形时,还可以将该人的脸部图像发送给安装有乘客管理装置1的其他巴士,在各个巴士的乘客管理装置1进行图像对照处理,接收对照结果,进行通知处理。如果多台乘客管理装置1是可以协作的构成,则在上车来的人为乘错巴士时,能够迅速地通知其应该乘坐的巴士。

根据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能够基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储存的上车乘客的图像及其拍摄时刻、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图像及其拍摄时刻,随时管理乘坐巴士的人数(乘客人数)。另外,通过对照乘车后又下车的乘客的脸部图像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脸部图像(脸部认证),能够不必让乘客携带ic标识等的专门设备,就可以适当地管理乘客的返回状态。进而,还能够防止与所述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不同的人物、比如可疑人员等上车,能够保护乘客的安全。

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a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关于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同样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a,还具备读取上下车乘客的指纹的指纹感应器31。另外,还具有在与脸部图像的对照结果(脸部认证结果)不一致的情形时,通过通信网络2,连接外部的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接收与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所实施的与可疑人员数据的对照结果,进行通知的功能。

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a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时钟部30、指纹传感器31、储存部40a、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50a、显示部60、通信部70a以及操作部80而构成。

指纹传感器31,比如由半导体式的指纹传感器构成,具有当手指放在该传感器上时,检出因指纹的凹凸而引起的不同的电极的电荷变化,将该电荷量转换为电压,进而转换为指纹图像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从指纹图像提取特征点,比如指纹图案的中心点、指纹凸部图案的分歧点、端点、三角点等的功能。指纹传感器31可以设置在上下车时手指容易触碰的位置,比如优选设置在巴士的上车车门或者下车车门的附近。指纹传感器31可以设置多个。

另外,实施方式(2)中,作为生物体认证信息取得手段采用指纹传感器31,但是生物体认证信息取得手段并不限定为指纹传感器31。可以采用一个以上能够取得人的静脉样式、网膜或者声音(声波纹)等可以识别个体的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

储存部40a包括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a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而构成。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a中储存有与拍摄时刻相关联的上车乘客用相机10所拍摄的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以及指纹传感器31所取得的上车乘客的指纹信息(指纹图像以及特征点)。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储存有与拍摄时刻相关联的下车乘客用相机20所拍摄的下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图像以及指纹传感器31所取得的下车乘客的指纹信息(指纹图像以及特征点)。

微型计算机50a具备作为乘客人数检出部51a和乘客人数通知部51b的功能,其中乘客人数检出部51a基于上车乘客图像信息部41a以及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储存的信息,检出乘客人数。另外,还具有作为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和对照结果通知部52b的功能,其中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基于在上车乘客图像信息储存部41a和下车乘客图像信息储存部42a中储存的信息,进行上车后下车的乘客与该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对照处理(图像认识处理)。另外还具有作为可疑人员信息通知部53的功能,其中可疑人员信息通知部53将后述的可疑人员对照结果接收部72所接收的可疑人员信息显示在显示部60并进行通知。微型计算机50a中储存有用以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数据。上述各通知处理,不但可以在显示部60显示,还可以从未图示的声音输出部输出合成声音进行通知。

通信部70a包括作为乘客图像发送部71、可疑人员对照结果接收部72、通报部73的功能而构成。乘客图像发送部71具备在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的对照结果为不一致的情形下,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通过无线基地台3、通信网络2发送给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的功能。可疑人员对照结果接收部72具备接收从可疑人员登记服务器4发送的可疑人员对照结果的功能。通报部73具备在对照结果为是可疑人员的情形时,向警察、公安、警备公司等外部结构进行通报的功能。

乘客管理装置1a还可以以平板电脑终端等的携带终端装置构成,另外,还可以由利用了多个携带终端装置的系统构建乘客管理装置1a。另外,也可以是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以及指纹传感器31与包括储存部40a以及微型计算机50a的其他构成成分分别以非一体的形式构成,互相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的构成。

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以具备可疑人员信息数据库4a的计算机构成。可疑人员信息数据库4a中登记有警察、公安等收集的可疑人员(犯罪人员等)的包括姓名、脸部图像、身体特征、前科等的可疑人员信息。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从乘客管理装置1a接受图像,将该图像与可疑人员信息数据库4a的图像相对照,将对照结果发送给乘客管理装置1a。对照结果中可以包括比如一致或者不一致的结果信息、进而在与可疑人员一致时的所述可疑人员的信息。

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a的微型计算机50a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比如可以在出发地点等让乘车预定的乘客(旅行客)乘巴士时实行。另外,对于与图2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同样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首先在步骤s1,进行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起动处理,接着将上车乘客人数计数器k1调到0(清零),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3)。在步骤s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人的脸部,如果判断为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41。

在步骤s41,判断指纹传感器31是否检出指纹,在步骤s41,如果判断检出指纹,则进行步骤s42。在步骤s42,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以及指纹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a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6。另一方面,在步骤s41,如果判断没有检出指纹,则进行步骤s43,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a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6。

在步骤s6,在乘客人数计数器k1中加1,然后进行将乘客人数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步骤s7)。在步骤s8,判断乘车预定的全体人员是否都乘车结束,如果判断乘车预定的全部人员没有结束乘车,则返回步骤s4。另一方面,在步骤s8,如果判断乘车预定的全体人员都已经乘车结束,则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作为乘客人数储存(步骤s9),然后结束处理。

图6、7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a的微型计算机50a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6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乘客从巴士下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图7显示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下车的乘客再次上巴士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另外,对与图3a、图3b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同样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图6所示的步骤s11中,进行起动下车用乘客相机20的处理,接着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调到0(步骤s1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13)。在下一个步骤s1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下车的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51。

在步骤s51,判断指纹传感器31是否检出指纹,在步骤s51,如果判断检出指纹,则进行步骤s52。在步骤s52,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及指纹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6。另一方面,在步骤s51,如果判断没有检出指纹,则进行步骤s53,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6。

在步骤s16,在下车乘客计数器k2中加算1的同时,进行从k1减去k2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7,进行将下车乘客人数(k2的值)与留在车内的乘客的人数(k1-k2的值)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

在步骤s18,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是否为0,如果判断留住车内的乘客人数不是0,则返回步骤s14。另一方面在步骤s18,如果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为0,则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作为下车乘客人数储存(步骤s19),然后结束处理。

在图7所示的步骤s21中,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处理,接着将上车乘客计数器k3调到0(步骤s2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23)。在下一个步骤s24,判定是否检出上车来的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61。

在步骤s61,判断指纹传感器31是否检出指纹,在步骤s61,如果判断检出指纹,则进行步骤s62。在步骤s62,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及指纹信息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储存的信息(下车乘客图像以及指纹信息、或者下车乘客图像)相对照的处理(脸部认证以及指纹认证处理或者脸部认证处理)。

指纹认证处理是分别比较(对照)该人的指纹图像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指纹信息。比较时,可以适用比如从各指纹图像,提取指纹的特征点,如指纹图案的中心点、指纹凸部图案的分歧点、端点、三角点等,比较这些特征点等,基于这些特征点的类似程度,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的方法。也可以适用其他的指纹认证技术。

在下一个步骤s63,判断该人的脸部图像以及指纹是否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以及指纹相一致,如果判断至少任意一项一致,则进行步骤s64。在步骤s64,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以及指纹信息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a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28。

另一方面,在步骤s61,如果判断没有检出指纹,则进行步骤s65,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所储存的下车乘客图像相对照的处理(脸部认证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66,判断该人的脸部图像是否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a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一致,如果判断为一致,则进行步骤s67。在步骤s67,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a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28。步骤s28~s30的处理动作,由于与图3b所示的步骤s28~s30的处理动作相同,故省略对其说明。

另一方面在步骤s63,如果判断为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及指纹中的任意一项都不一致,则进行步骤s68,进行将上车的乘客的图像以及指纹信息发送到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70。

另外,在步骤s66,如果判断为与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不一致,则进行步骤s69,进行将上车的乘客的图像发送到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70。

在步骤s70,进行接收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发送来的可疑人员对照结果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71。在步骤s71,判断可疑人员对照结果是否是可疑人员(是否与可疑人员相一致),如果判断为是可疑人员,则进行步骤s72。在步骤s72,进行将可疑人员乘车的信息通报给警察·公安或者警备公司等外部通报机构5,然后进行步骤s74。另一方面在步骤s71,如果判断为不是可疑人员(与可疑人员不一致),则进行步骤s73,进行将乘错车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74。在步骤s74,上车乘客计数器k3保持k3不变,进行求出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与车内乘客人数(k1-k2+k3)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29。

另外,在以多台巴士进行旅游时,在步骤s73,将该人的脸部图像发送给其他巴士上装备的乘客管理装置1a,在各巴士的乘客管理装置1a进行图像对照处理,接收这些对照结果,进行通知的处理。根据涉及的构成,当乘上车的人为乘错巴士时,能够迅速地通知其应该乘坐的巴士。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2)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a,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同样的效果。进而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a,在由乘客人数检出部51a进行的乘客人数检出处理、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进行的上下车乘客对照处理中,能够利用图像信息的同时利用上下车乘客的指纹信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人数的检出精度、返回时等的上下车乘客的对照精度,能够进行精度高的乘客管理。

另外,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a,在上述步骤s62、s65的对照结果为不一致的情形时(不是下车乘客的人再上车),将该人的图像发送给可疑人员信息登记服务器4。然后,在接收与可疑人员信息数据库4a中登记的可疑人员信息相对照的结果(脸部认证结果)并进行通知的同时,当是可疑人员时,通报给外部通报机构5。故乘务员等能够迅速地把握乘错车、可疑人员的乘车。特别是可疑人员的情形时,能够快速地采取确保乘客安全的对策。另外,通过向外部通报机构5通报,警察、警卫人员能够快速地赶到,能够尽早地控制可疑人员。

图8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b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同样的构成部分,附以同样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b中,具备2个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从不同方向(角度)拍摄乘上巴士的乘客,具备基于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上车乘客的立体图像的功能。另外,具备2个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从不同方向(角度)拍摄从巴士下车的乘客,具有基于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下车乘客的立体图像的功能。具有利用这些立体图像,对照上车后下车的乘客以及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功能。

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b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立体图像生成部13、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立体图像生成部23、时钟部30、储存部40b、微型计算机50b、显示部60、通信部70以及操作部80而构成。另外,还可以采用生成3d图像的3d相机分别代替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和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

立体图像生成部13包括基于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上车乘客的立体图像(特别是脸部的立体(3d)图像)的图像处理器而构成。能够再现从全方向(所有方向)观看的上车乘客的脸部图像(立体图像)。

立体图像生成部23包括基于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下车乘客的立体图像(特别是脸部的立体(3d)图像)的图像处理器而构成。能够再现从全方向(所有方向)观看的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立体图像)。

储存部40b包括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b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而构成。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b中储存有与拍摄时刻相关联的立体图像生成部13所生成的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图像的立体图像。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中储存有与拍摄时刻相关联的立体图像生成部23所生成的下车乘客的包括脸部图像的立体图像。

微型计算机50b具备作为乘客人数检出部51a和乘客人数通知部51b的功能,其中乘客人数检出部51a基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b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中储存的信息,检出乘客人数。另外,还具备作为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和对照结果通知部52b的功能,其中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基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b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中储存的信息,进行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对照处理(图像认识处理)。微型计算机50b中储存有用以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数据。上述各通知处理不仅可以在显示部60显示,还可以从未图示的声音输出部输出合成声音,进行通知。

乘客管理装置1b还可以以平板电脑终端等的携带终端装置构成。另外,还可以由利用了多个携带终端装置的系统或者搭载了3d相机的一个以上的携带终端装置构建乘客管理装置1b。另外,还可以是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立体图像生成部13、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立体图像生成部23以及时钟部30与包括储存部40b以及微型计算机50b的其他构成成分分别以非一体的形式构成,互相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的构成。

图9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b的微型计算机50b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比如可以在出发地点等乘车预定(预约)的乘客乘上巴士时进行。另外,对与图2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相同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首先在步骤s1,进行起动上车用乘客相机10、11的处理,接着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调到0(步骤s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3)。在步骤s4,从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81。

在步骤s81,进行基于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上车乘客的立体图像,比如上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82,进行将生成的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立体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b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6。由于步骤s6~s9的处理动作与图2所示的步骤s6~s9的处理动作相同,故省略对其说明。

图10a、图10b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b的微型计算机50b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10a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乘客从巴士下车时进行的处理动作,图10b显示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下车乘客再次上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另外,对于与图3a、图3b所示的处理动作相同的处理动作,附以相同的符号,故省略对其说明。

在图10a所示的步骤s11中,进行起动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的处理,接着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调到0(步骤s1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13)。在下一个步骤s1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下车的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91。

在步骤s91,进行基于下车乘客用相机20、21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下车乘客的立体图像,比如下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92,进行将生成的下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立体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6。由于步骤s16~s19的处理动作与图3a所示的步骤s16~s19的处理动作同样,故省略对其说明。

接着在图10b所示的步骤s21,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的处理,接着将上车乘客计数器k3调到0(步骤s2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23)。在步骤s24,判断是否检出上车的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101。

在步骤s101,进行基于上车乘客用相机10、11从2个方向拍摄的多个图像,生成上车乘客的立体图像,比如上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02,进行将该上车乘客的包括脸部的立体图像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相对照的处理(通过脸部的立体图像的认证处理)。

在脸部的立体图像对照处理中,比如分别比较该上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比较时,比如从各立体图像提取脸部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等的位置、大小、高度、脸部轮廓等立体特征点。然后比较这些特征点,根据这些特征点的类似程度,判定是否为同一个人的脸部认证处理。也可以适用通过其他方法的脸部认证技术。

在下一个步骤s103,判断该人的脸部的立体图像是否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b中储存的下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一致,如果判断为一致,则进行步骤s104。在步骤s104,进行将包括该人的脸部的立体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b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28。由于步骤s28~s31的处理动作与图3b所示的步骤s28~s31的处理动作同样,故省略对其说明。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3)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b,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同样的效果。进而,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b,生成上下车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3d图像),通过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对上车后又下车的乘客的脸部的立体图像与下车后又上车的乘客的脸部图像进行对照,故与平面图像之间相对照的情形相比,能够以接近100%的概率提高对照精度(脸部认证精度)。

图11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对于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同样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具备读取乘车车票上所记载的编码(条形码、二维编码等)的编码读取部32。然后还具备将编码中储存的乘客信息(乘客姓名、座位位置、携带终端装置的联系方式的信息等)储存到乘客信息储存部43,将乘客信息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信息相关联,检出巴士的空座信息,并进行通知的处理的功能。另外,还具有基于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的对照结果、向在预定时刻(出发预定时刻)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位置信息要求信号,将从携带终端装置6接收的位置信息进行通知处理的功能。携带终端装置6包括手机、智能手机。

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时钟部30、编码读取部32、储存部40c、微型计算机50c、显示部60、通信部70c以及操作部80而构成。

编码读取部32是光学读取在乘车车票上记载的编码(条形码、二维编码等)的装置,除了专用的读取装置外,还可以使用搭载有读取功能(读取用应用程序)的携带终端装置等。编码读取部32可以设置在上车乘客容易插入乘车车票的位置,或者还可以是乘务员手持编码读取部32,读取乘车车票。

储存部40c中除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外,还包括乘客信息储存部43而构成,所述乘客信息储存部43中储存有编码读取器32所读取的编码中记录的乘客信息(比如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等)。

微型计算机50c具备作为乘客人数检出部51a、乘客人数通知部51b、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以及对照结果通知部52b的功能。进而,还具备作为乘客信息关联部54a、空座信息检出部54b、空座信息通知部54c、空座数量判断部54d、判断结果通知部54e以及位置信息通知部55的功能。微型计算机50c中储存有用以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数据。

乘客信息关联部54a进行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以及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信息与乘客信息储存部43中储存的信息(包括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相关联的处理。空座信息检出部54b基于在乘客信息关联部54a所关联的信息,进行检出巴士的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的处理。空座信息通知部54c进行将空座信息检出部54b所检出的空座位置以及/或者空座数量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空座数量判断部54d判断相对于乘客人数检出部51a检出的乘客人数,空座信息检出部54b检出的空座数量是否合适的处理。判断结果通知部54e进行将空座数量判断部54d的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另外,位置信息通知部55进行将通过网络2,从乘客所持有的携带终端装置6接收的位置信息显示到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上述各通知处理,不仅可以在显示部60显示,还可以从未图示的声音输出部输出合成声音进行通知。

通信部70c具备作为位置信息要求信号发送部74和位置信息接收部75的功能。位置信息要求信号发送部74具备基于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的对照结果,向在预定时刻(出发预定时刻)尚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位置信息要求信号的功能。位置信息接收部75具备接收从携带终端装置6发出的位置信息的功能。

乘客管理装置1c,比如可以以搭载有相机部、编码读取部(应用程序)以及无线通信部的平板电脑终端等携带终端装置构成。另外,还可以通过利用了多个携带终端装置的系统构建乘客管理装置1c。另外,还可以是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时钟部30以及编码读取部32与包括储存部40c以及微型计算机50c的其他构成部分分别以非一体的方式构成,互相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的构成。

图12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的微型计算机50c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比如在出发地点等乘车预定的乘客(观光客)乘上巴士时实行。另外对与图2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同样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首先在步骤s1,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处理,接着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调到0(步骤s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3)。在步骤s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5,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器41的处理,进行步骤s111。

在下一个步骤s111,编码读取部32读取乘车车票的编码,在步骤s112,将读取的编码中储存的乘客信息(包括姓名以及座位位置)储存到乘客信息储存部43,然后进行步骤s113。

在步骤s113,进行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储存的信息与乘客信息储存部43中储存的乘客信息相关联的处理。比如通过关联编码(数据)等将上车乘客图像与姓名及座位位置相关联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6。经过该处理,拍摄的图像与姓名及座位位置得以关联。

在下一个步骤s6,在乘客人数计数器k1中加算1,在下一个步骤s7,进行将乘客人数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14。在步骤s114,基于步骤s113所关联的信息,进行检出巴士的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15。在步骤s115,进行将所述检出的空座位置以及/或者空座数量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8。

在下一个步骤s8,判定乘车预定的全体人员是否都乘车结束,如果判断乘客尚未乘车结束,则返回步骤s4。另一方面,在步骤s8,如果判断全体人员的乘车都已经结束,则进行步骤s9,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作为乘客人数进行储存,然后结束处理。

图13、14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的微型计算机50c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13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乘客从巴士上下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图14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下车的乘客又上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另外,对于与图3a、图3b所示的处理动作相同的处理动作,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图13所示的步骤s11中,进行起动下车乘客用相机20的处理,接着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调到0(步骤s1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13)。在下一个步骤s1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下车的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15。在步骤s15,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21。

在步骤s121,将拍摄的下车乘客图像与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储存的上车乘客图像相对照(脸部认证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22,提取与下车乘客图像一致的上车乘客图像。在下一个步骤s123,进行将与提取的上车乘客图像相关联的乘客信息与下车乘客图像相关联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6。

在下一步骤s16,在下车乘客计数器k2中加算1的同时,进行从k1减去k2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7,进行将下车乘客人数(k2的值)与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的值)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进行步骤s124。

在下一个步骤s124,基于步骤s123所关联的信息,在进行检出巴士的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的处理之后,进行步骤s125。在步骤s125,进行将所述检出的空座位置以及/或者空座数量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8。

在下一个步骤s18,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是否为0,如果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k1-k2)不为0,则返回步骤s14。另一方面,在步骤s18,如果判断留在车内的乘客人数为0,则将下车乘客计数器k2作为下车乘客人数进行储存(步骤s19),然后结束处理。

由于图14所述的步骤s21~s27的处理动作与图3b所示的步骤s21~s27的处理动作相同,故省略对其说明。

在步骤s27,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31。在步骤s131,进行将步骤s25的处理中一致的下车乘客图像所关联的乘客信息与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上车乘客图像)相关联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28。

在步骤s28,在上车乘客计数器k3中加算1的同时,进行求出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和车内乘客人数(k1-k2+k3)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29,进行将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与车内乘客人数(k1-k2+k3)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32。

在下一个步骤s132,基于步骤s131等所关联的信息,进行检出巴士的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33。在步骤s133,进行将所述检出的空座位置以及/或者空座数量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34。在步骤s134,判断是否到了返回预定时刻(出发预定时刻),在还未到返回预定时刻的情形时,返回步骤s24,另一方面,到了返回预定时刻的情形时,进行步骤s30。在步骤s30,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是否为0。

在步骤s30,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不是0(有还未返回的乘客),则进行步骤s135。在步骤s135,由所述空座位置提取未返回的乘客的信息,进行将位置信息要求信号发送到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36。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收到位置信息要求信号,进行将现在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乘客管理装置1c的处理。

在步骤s136,收到从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出的位置信息,在下一个步骤s137,进行将未返回的乘客的位置信息(比如地图上的位置)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24。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为0,则结束随后的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同样的效果。进而,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c,由于通过乘客信息关联部54a,将上车乘客的图像以及下车乘客的图像与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以及联系方式信息相关联(联系),故不但可以管理乘客人数,还可以管理巴士的空座位置以及空座数量。进而,由于能够判断相对于乘客人数,空座数量是否合适,并通知该判断结果,故在相对于乘客人数来说,空座数量不合适的情形下,乘务员能够立刻确认乘客人数,能够确认出是否有乘客人数的漏检或者检了二次的情形。

另外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c,向在返回预定时刻尚未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位置信息要求信号,接收从携带终端装置6发来的位置信息,并通知该接受的位置信息。故乘务员等能够把握在预定时刻尚未返回的乘客的位置。另外,通过随时间推移接收未返回的乘客的位置信息,能够把握未返回的乘客的返回状态(比如,正在朝巴士返回的状态等)。

图15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对于与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同样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是编码读取部32读取乘车车票的编码,将编码中所储存的乘客信息进行储存的构成。另一方面,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的构成为,将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拍摄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将从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接收的乘客信息与上车乘客图像、下车乘客图像相关联。

另外,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对在返回预定时间未返回的乘客,要求位置信息。另一方面,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的构成为,从下车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定期地接受位置信息,当根据该位置信息判断到返回预定时刻不能返回时,发送呼出信号。

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时钟部30、储存部40d、微型计算机50d、显示部60、通信部70d以及操作部80而构成。

通信部70d具备将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拍摄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部76和接受从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发来的对照结果的对照结果接收部77。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具备登记包括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携带终端装置6的联系方式以及脸部图像的乘客信息的数据库7a,由服务器计算机构成。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具备从乘客管理装置1d接收包括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将接收的图像与数据库7a中登记的脸部图像相对照(脸部认证处理),将该对照结果发送到乘客管理装置1d的机构。

进而,通信部70d具备接收从乘客所持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出的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接收部79、向到预定时刻止很难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呼出信号的呼出信号发送部78。

储存部40d除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和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之外,还包括储存对照结果接收部77所接收的乘客信息(比如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携带终端装置的联系方式信息等)的乘客信息储存部43a而构成。

微型计算机50d具备作为乘客人数检出部51a、乘客人数通知部51b、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以及对照结果通知部52b的功能。进而,还具备作为乘客信息关联部54a、空座信息检出部54b、空座信息通知部54c,空座数量判断部54d、判断结果通知部54e以及位置信息通知部55的功能,还有具备作为返回可否判断部56和位置信息通知部57的功能。微型计算机50d中储存有用来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数据。

乘客信息关联部54a进行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以及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信息与乘客信息储存部43a中储存的乘客信息(包括乘客的姓名、座位位置、携带终端装置的联系方式信息)相关联的处理。比如在对照结果接受部77所接收的对照结果与数据库7a中登记的乘客的脸部图像一致时,进行将上车乘客用相机10所拍摄的图像与对照结果一并,与接收的所述乘客信息相关联的处理。

返回可否判断部56基于通过网络2从下车乘客所持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来的位置信息,判断截止返回预定时刻是否能够返回巴士。如果判断到返回预定时刻不能返回,则进行从呼出信号发送部78向该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出呼出信号的指令。另外,位置信息通知部57进行将从下车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接收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上述各通知处理,不但可以在显示部60显示,还可以从未图示的声音输出部输出合成声音进行通知。

乘客管理装置1d,比如可以由搭载有相机部及无线通信部的平板电脑终端等的携带终端装置构成,另外,还可以由使用了多个携带终端装置的系统构建乘客管理装置1d。另外可以是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以及时钟部30与包括储存部40d以及微型计算机50d的其他构成成分分别以非一体的方式构成,互相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的构成。

图16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的微型计算机50d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比如可以在出发地点等乘车预定的乘客乘上巴士时实行。另外对与图12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首先在步骤s1,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处理、接着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调到0(步骤s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3)。在步骤s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141。

在步骤s141,进行将包括拍摄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142,从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接受对照结果,进行步骤s143。对照结果中包括一致或者不一致的结果信息、以及在一致的情形时与该一致的图像相关联进行登记的乘客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姓名、座位位置、携带终端装置的联系方式信息。

在下一个步骤s143,判断对照结果是否一致,即判断拍摄的图像是否与数据库7a中登记的乘客的图像一致。在步骤s143,如果判断对照结果是一致的,则进行步骤s144,进行将该包括人的脸部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的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45,进行将对照结果中包括的乘客信息储存到乘客信息储存部43a的处理。在步骤s146,进行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储存的信息与乘客信息储存部43a中储存的乘客信息相关联的处理,进行步骤s6。由于步骤s6~s9的处理动作与图12所示的步骤s6~s9的处理动作相同,故省略对其说明。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3,如果判断对照结果不一致(不一致),则进行步骤s147,进行将上车乘客不是乘车预定的乘客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48,不在乘客人数计数器k1中进行加算,进行步骤s7以后的处理。

图17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的微型计算机50d进行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下车的乘客又上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另外,对于与图14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同样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另外,由于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乘客从巴士下车时实行的处理动作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的处理动作同样,省略对其说明。

由于图17所示的步骤s21~s133的处理动作与图14所示的步骤s21~s133的处理动作同样,省略对其说明。

在步骤在s24,如果判断没有检出上车的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151,判断是否收到从下车的乘客的携带终端6发送的位置信息。在步骤s151,如果判断没有接收到位置信息,则进行步骤s30,另一方面,如果判断接收到位置信息,则进行步骤s152,进行将接收到的位置信息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

在下一个步骤s153,基于位置信息(巴士的位置与乘客的现在的位置的距离),判断截止预定时刻是否能够返回,如果判断可以返回,则进行步骤s30。另一方面,在步骤s153,如果判断不能返回,则进行步骤s154,进行向该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呼出信号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30。呼出信号是用来催促返回的信号,包括电话的呼叫信号、电子邮件等的短信通知等。

在步骤s30,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是否为0,如果判断为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不是0(有尚未返回的乘客),则进行步骤s24,另一反面,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为0,然后结束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5)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d,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同样的效果。进而,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d,将包括上车乘客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到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从乘客信息数据库服务器7接受对照结果,对照结果为一致的情形下,与对照结果一并储存所接收的乘客信息,将该乘客信息与上车乘客的图像相关联。故在出发地点等,乘客上巴士时,乘务员即使不直接向乘客确认乘客的姓名、乘车车票等,也能够由上车乘客的图像自动地关联乘客信息。因此能够节省乘务员的工夫,提高便利性。

另外,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d,以指定的间隔接收下车乘客的位置信息,当根据该位置信息判断截止预定时刻不能返回时,向不能返回的乘客的携带终端装置6发送呼出信号。故能够与未返回的乘客的位置相对应地,调整发出呼出信号的时点,为了在预定时刻能够返回而在合适的时点进行呼出,能够防止乘客大幅度迟延返回的情形。

图18是显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的大致构成的方框图。对与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同样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的构成为,编码读取部32读取乘车车票中的编码,储存编码中记录的乘客信息。另一方面,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的构成为,在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事先登记乘车预定的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然后,将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拍摄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从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接受对照结果,该对照结果为一致的情形时,与所包含的个人信息(姓名)相同的姓名在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有登记的情形时,将该乘客信息与上车乘客图像相关联。

另外,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的构成为,登记乘客暂存的行李信息,当有在预定时刻不能返回的乘客的行李时,进行催促该行李的确认、移动的的通知处理。

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时钟部30、储存部40e、微型计算机50e、显示部60、通信部70e以及操作部80而构成。

通信部70e具备将包括上车乘客用相机10拍摄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给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部76a和接收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的对照结果的对照结果接收部77a。

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具备数据库8a,该数据库8a中登记可以特定个人的、包括个人号码、姓名以及脸部图像的特定个人信息(比如包括我的号码的个人信息)等,以服务器计算机构成。

储存部40e除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与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以外,还包括乘客信息储存部43b而构成,所述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事先储存有包括乘车预定的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的乘客信息。将对照结果接收部77a所接收的个人信息(比如至少包括姓名)与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储存的乘客信息(比如姓名)进行对照。

微型计算机50e具备作为乘客人数检出部51a、乘客人数通知部51b、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以及对照结果通知部52b的功能。进而,还具备作为乘客信息关联部54a、空座信息检出部54b、空座信息通知部54c、空座数量判断部54d以及判断结果通知部54e的功能,还有作为行李判断部58a以及行李通知部58b的功能。微信计算机50e中储存有用以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数据。

乘客信息关联部54a进行将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以及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2中储存的信息与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储存的信息(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相关联的处理。比如对照结果接收部77a所接收的对照结果与数据库8a中登记的个人的脸部图像一致,同时与对照结果中包含的个人信息(姓名)相同的姓名在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有登记时,进行将该乘客的信息(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等)与上车乘客用相机10所拍摄的图像相关联的处理。另外,对照结果接收部77a所接受的对照结果与数据库8a中登记的个人信息(脸部图像)一致时,可以进行将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中拍摄的图像与对照结果一并、与接收的个人信息(姓名等)相关联的处理。根据所涉及的构成,能够将上车乘客的图像与姓名自动地关联。

行李判断部58a基于上下车乘客对照部52a的对照结果、检出在预定时刻有未返回的乘客的情形时,根据行李信息登记部44中登记的行李信息,判断是否有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行李通知部58b在行李判断部58a判断有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时,进行在显示部60显示催促确认、或者移动该乘客的行李的内容的通知处理。

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e,比如还可以是以搭载有相机部以及无线通信部等的平板电脑终端等的携带终端装置构成。另外,可以通过使用了多个携带终端装置的系统,构建乘客管理装置1e。另外还可以是上车乘客用相机10、下车乘客用相机20以及时钟部30与包括储存部40e以及微型计算机50e的其他构成部分分别以非一体的方式构成,互相间通过通信进行信息交换的构成。

图19是显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的微型计算机50e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比如在出发点等乘车预定(预约)的乘客上巴士时实行。另外,对与图12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首先,在步骤s1,进行起动上车乘客用相机10的处理,接着将乘客人数计数器k1调到0(步骤s2),然后开始拍摄处理(步骤s3)。在步骤s4,由拍摄的图像判断是否检出人的脸部,如果判断检出人的脸部,则进行步骤s161。

在步骤s161,进行将该拍摄的图像与拍摄时刻相关联,储存到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的处理,然后进行步骤s162。在步骤s162,进行将包括拍摄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到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163,从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受对照结果,进行步骤s164。对照结果中包括拍摄的图像与数据库8a中包含的脸部图像一致或者不一致的结果信息,一致的情形时,接收与该一致的图像(脸部图像)相关联登记的个人信息(至少姓名)。

在下一个步骤s164,判断对照结果是否与个人信息一致,即判断拍摄的图像是否与数据库8a中登记的个人的图像一致。在步骤s164,如果判断对照结果与个人信息一致,则进行步骤s165,判断与对照结果以及接收的个人信息(至少包括姓名)相同的信息(姓名等)是否包含在乘客信息储存部43b的乘客信息中。

在步骤s165,如果判断所述乘客信息中,包括与所述个人的信息相同的信息(比如与乘车预定的乘客的姓名一致),则进行步骤s166。在步骤s166,进行将步骤s161中在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41中储存的上车乘客图像与在步骤s165判断为一致的乘客信息相关联的处理,进行步骤s6。在下一个步骤s6,在乘客计数器k1中加算1,进行步骤s159。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4,如果判断对照结果不一致(不一致),则进行步骤s6。另一方面,在步骤s165,如果判断在所述乘客信息中不包含与所述个人信息相同的信息,则进行步骤s167。在步骤s167,进行将上车乘客不是乘车预定的乘客的内容显示在显示部60的通知处理,在下一个步骤s168,不在乘客人数计数器k1中加算,进行步骤s169。

在步骤s169,判断是否输入了该乘客暂存保管的行李上所付的行李编码,如果判断有行李编码的输入,则进行步骤s170。在步骤s170,进行将行李编码与该乘客的图像相关联储存在行李信息登记部44的处理,进行步骤s7。另一方面在步骤s169,如果判断没有输入行李编码,则进行步骤s7。由于步骤s7~s9的处理动作与图12所示的步骤s7~s9的处理动作同样,故省略对其说明。

图20是显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的微型计算机50e所进行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本处理动作显示比如在休息地点、观光地点等下车的乘客又再次上巴士时实行的处理动作。另外,对与图14所示的处理动作同样的处理动作附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说明。

由于图20所示的步骤s21~s134的处理动作与图14所示的步骤s21~s134的处理动作同样,故省略对其说明。

在步骤s134,如果判断到了返回预定时刻,则进行步骤s30,在步骤s30,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k2-k3)是否为0,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不是0(有未返回的乘客),则进行步骤s181。

在步骤s181,提取未返回的乘客清单,在下一个步骤s182,将未返回的乘客信息与行李信息登记部44中储存的信息相对照,判断是否有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

在步骤s182,如果判断没有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则返回步骤s24,另一方面,如果判断有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则进行步骤s183。在步骤s183,为了确认未返回乘客的行李并使其移动到车外而进行在显示部60显示的通知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24。另一方面在步骤s30,如果判断未返回的乘客人数为0,则结束随后的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e,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4)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1c同样的效果。进而,根据乘客管理装置1e,将包括上车乘客的图像的对照指示数据发送到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从个人信息数据库服务器8接受对照结果,当对照结果一致时,将对照结果中包含的个人信息(至少包括姓名)与在乘客信息储存部43b中储存的乘客的信息(姓名)相对照,将该经对照为一致的乘客的姓名以及座位位置与上车乘客用相机10拍摄的上车乘客图像相关联。因此,在出发地点等乘客上巴士时,乘务员等即使不直接向乘客确认乘车客人的姓名、乘车车票等,也能够由拍摄的上车乘客的图像自动关联乘客信息(姓名以及座位位置等)。

另外根据上述乘客管理装置1e,检出在预定时刻未返回的乘客时,基于行李信息登记部44中登记的行李信息,判断是否有未返回乘客的行李。然后在判断有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时,进行通知确认或者移动该乘客的行李,故未返回的乘客的行李为可疑物品等时,能够快速地将该行李转移到巴士外,能够确保其他乘客的安全,另外,能够防止由于可疑物品引起的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各种变更当然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还可以将实施方式(1)~(6)涉及的乘客管理装置的一部分的构成以及处理动作进行组合。

本发明涉及乘客管理装置以及乘客管理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管理可以运输多人的巴士等的运输手段的乘客。

1、1a、1b、1c、1d、1e乘客管理装置

10、11上车乘客用相机

20、21下车乘客用相机

30时钟部

40、40a、40b、40c、40d、40e储存部

41、41a、41b上车乘客图像储存部

42、42a、42b下车乘客图像储存部

43、43a、43b乘客信息储存部

50、50a、50b、50c、50d、50e微型计算机

51a乘客人数检出部

51b乘客人数通知部

52a上下车乘客对照部

52b对照结果通知部

60显示部

70、70a、70c、70d通信部

80操作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