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30869发布日期:2018-08-21 19:2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学与地理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及一种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排队等号,尤其在餐馆、医院、银行、行政服务中心这些场所。因此,排队等号系统在社会领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稳定,人民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

但是,传统的广播模式排队等号系统不能及时与客户沟通,很容易造成客户时间的浪费,同时因为各类原因造成排号机会错失需要再次排号,给客户造成巨大浪费,极易造成服务方和客户的矛盾,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而迫切需要研发一种交互式的排队等号方法,依托空间位置关系,充分考虑客户的时间安排,做到等号效率与客户时间利用率的最佳组合,提升社会的整体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实现、适用性强,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及系统,可实现了客户与服务点的双向互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包括:

a,以预估排队时间为基准,根据预估排队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b,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当前客户进入步骤c;

c,以下班时间为基准,根据下班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d,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a包括:根据预估排队时间t1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一半径r,其中,r=t1×v;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一半径r为半径,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b包括: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一缓冲区域内;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下一客户自动进入步骤a,当前客户进入步骤c。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c包括:计算下班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tt;根据当前时间差tt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二半径rt,其中,rt=tt×v;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二半径rt为半径,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d包括: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二缓冲区域内;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若当前客户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保留当前客户的排队资格,若当前客户不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并取消前客户的排队资格。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系统,包括:

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用于以预估排队时间为基准,根据预估排队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第一缓冲区域处理模块,用于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通过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

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用于以下班时间为基准,根据下班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第二缓冲区域处理模块,用于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包括:第一半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预估排队时间t1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一半径r,其中,r=t1×v;第一缓冲区域构建单元,用于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一半径r为半径,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处理模块包括:第一缓冲区域判断单元,用于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一缓冲区域内;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通过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包括:时间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下班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tt;第二半径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当前时间差tt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二半径rt,其中,rt=tt×v;第二缓冲区域构建单元,用于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二半径rt为半径,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处理模块包括:第二缓冲区域判断单元,用于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二缓冲区域内;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若当前客户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保留当前客户的排队资格,若当前客户不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进行处理且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并取消前客户的排队资格。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适用于基于位置的双向交互模式排队等号需求。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排号系统原有的广播模式,将缓冲区分析技术、最短路径搜索技术及移动交互技术综合运用,实现了排队系统的人性化交互模式,能允许客户在排队等号期间进行相应社会活动,同时又能兼顾排队等号的效率,易于实现、高效稳定、通用性强,对于解决医患矛盾,提升客户体验,提升社会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是图2中服务点与客户位置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第一缓冲区域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第二缓冲区域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图1显示了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包括:

步骤a,以预估排队时间为基准,根据预估排队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具体地,所述步骤a包括:

a1,根据预估排队时间t1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一半径r,其中,r=t1×v。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估排队时间t1的计算方法如下:计算当前号码与当前客户号码之间的差值n;根据差值n及平均服务时间t预估排队时间t1,其中t1=n×t。

a2,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一半径r为半径,构建第一缓冲区域。具体地,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一半径r为半径所构建而成的圆形区域即第一缓冲区域。

步骤b,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当前客户进入步骤c。

具体地,所述步骤b包括:

b1,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一缓冲区域内。

b2,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t2,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t3内返回服务点,其中,t2=s÷v,t3=t1-t2。优选地,可采用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专利号201510790636.5)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但不以此为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路径搜索算法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b3,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下一客户自动进入步骤a,当前客户进入步骤c。

步骤c,以下班时间为基准,根据下班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具体地,所述步骤c包括:

c1,计算下班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tt。

c2,根据当前时间差tt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二半径rt,其中,rt=tt×v。

c3,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二半径rt为半径,构建第二缓冲区域。具体地,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二半径rt为半径所构建而成的圆形区域即第二缓冲区域。

步骤d,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

具体地,所述步骤d包括:

d1,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二缓冲区域内。

d2,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若当前客户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保留当前客户的排队资格,若当前客户不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

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根据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t2',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t3'内返回服务点,其中,t2'=s'÷v,t3'=tt-t2'。优选地,可采用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专利号201510790636.5)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但不以此为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路径搜索算法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d3,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a且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并取消前客户的排队资格。

由上可知,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方法适用于基于位置的双向交互模式排队等号需求。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排号系统原有的广播模式,将缓冲区分析技术、最短路径搜索技术及移动交互技术综合运用,实现了排队系统的人性化交互模式,能允许客户在排队等号期间进行相应社会活动,同时又能兼顾排队等号的效率,易于实现、高效稳定、通用性强,对于解决医患矛盾,提升客户体验,提升社会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见图2及图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s1,计算当前号码与当前客户号码之间的差值n,其中,n=10;

s2,根据差值n及平均服务时间t预估排队时间t1,其中,t=5(分钟),t1=n×t=10×5=50(分钟);

s3,根据预估排队时间t1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一半径r,其中,v=5(公里/小时),r=t1×v=50×(5÷60)=4.16(公里),r取整为4公里。

s4,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一半径r为半径,构建圆形区域,此圆形区域即第一缓冲区域。

s5,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半径为4公里的圆形),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一缓冲区域内。

s6,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参见图3中1号客户位置),则采用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t2,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t3内返回服务点,其中,s=3公里,t2=s÷v=3÷5×60=36(分钟),t3=t1-t2=50-36=14(分钟)。

s7,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参见图3中2号客户位置),则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下一客户自动进入步骤s1,当前客户进入步骤s8。

s8,计算下班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tt,其中,下班时间为12:00,当前时间为9:00,则时间差tt为3小时。

s9,根据当前时间差tt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二半径rt,其中,tt=3,v=5(公里/小时),rt=tt×v=3×5=15公里。

s10,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二半径rt为半径,构建圆形区域,此圆形区域即第二缓冲区域。

s11,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半径为15公里的圆形),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二缓冲区域内。

s12,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参见图3中2号客户位置),则采用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t2',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t3'内返回服务点,若当前客户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保留当前客户的排队资格,若当前客户不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s1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其中,s'=10公里,t2'=s'÷v=10÷5×60=120(分钟),t3'=tt-t2'=3×60-120=60(分钟)。

s13,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进入步骤s1且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并取消前客户的排队资格。

参见图4,图4显示了本发明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排号呼叫系统100的具体结构,其包括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第一缓冲区域处理模块2、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3及第二缓冲区域处理模块4,具体地:

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用于以预估排队时间为基准,根据预估排队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第一缓冲区域处理模块2,用于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通过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3进行处理。

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3,用于以下班时间为基准,根据下班时间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第二缓冲区域处理模块4,用于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呼叫当前客户,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包括:

第一半径计算单元11,用于根据预估排队时间t1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一半径r,其中,r=t1×v。其中,所述预估排队时间t1的计算方法如下:计算当前号码与当前客户号码之间的差值n;根据差值n及平均服务时间t预估排队时间t1,其中t1=n×t。

第一缓冲区域构建单元12,用于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一半径r为半径,构建第一缓冲区域。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处理模块2包括:

第一缓冲区域判断单元21,用于以第一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一缓冲区域内。

第一处理单元22,用于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客户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t2,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t3内返回服务点,其中,t2=s÷v,t3=t1-t2。优选地,可采用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专利号201510790636.5)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

第二处理单元23,用于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一缓冲区域内,则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通过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3进行处理。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缓冲区域构建模块3包括:

时间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下班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差tt。

第二半径计算单元31,用于根据当前时间差tt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v,计算第二半径rt,其中,rt=tt×v。

第二缓冲区域构建单元32,用于以服务点为圆心,第二半径rt为半径,构建第二缓冲区域。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处理模块4包括:

第二缓冲区域判断单元41,用于以第二缓冲区域为界限,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判断当前客户是否处于第二缓冲区域内。

第三处理单元42,用于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根据当前客户位置及交通方式的参考速度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内返回服务点,若当前客户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保留当前客户的排队资格,若当前客户不同意返回服务点,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进行处理且当前客户取消排队资格。需要说明的是,若当前客户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根据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计算到达服务点所需的时间t2',并通知当前客户需在指定时间t3'内返回服务点,其中,t2'=s'÷v,t3'=tt-t2'。优选地,可采用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专利号201510790636.5)提取当前客户位置与服务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s'。

第四处理单元43,用于若当前客户不在第二缓冲区域内则下一位客户通过第一缓冲区域构建模块1进行处理且通知当前客户超出排队距离并取消前客户的排队资格。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客户和服务点的位置,计算出时间差,构建缓冲区域,为客户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提供参考。同时,本发明将时空因素和人机交互综合运用,变更了传统排号系统广播模式,对于首次排号机会错失的客户,在不影响他人服务质量同时,人性化考虑个性需求。此外,本发明也间接地存在加急排号而不影响他人服务质量的可能,对提升客户体验、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社会各个行业进行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