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5392发布日期:2019-12-17 15:1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停车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停车问题成为一个极大的问题,停车场管理中,停车场进出口的闸机承担着出入停车场验证的作用,为不可少的设备。目前现有闸机包括闸机控制器、闸机、发卡机或车牌识别器、管理平台等,闸机控制器控制闸机的栏杆起降。通常闸机设置在停车场来车方向上,并且位于道路的侧部,为了节约闸机所占的空间,通常进口闸机和出口闸机设置在道路中间,分别控制停车场的进口和出口的通行,这种方式的闸机设备的体积通常比较大,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压缩道路的通行宽度,其次这种闸机设备的组成复杂,通常价格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该停车场管理系统能够检测、记录进入停车场的车辆,完成停车场进出车辆的管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车位锁,所述智能车位锁设置于车辆行进的方向,所述智能车位锁包括底座、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摆臂、驱动所述摆臂摆动的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摆臂上的车牌识别模块,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车牌识别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车位锁还包括设于所述摆臂的侦测器,所述侦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侦测器包括位置感知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车位锁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与所述智能车位锁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管理平台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所述摆臂转动的驱动电机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底座安装有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固定轴,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于所述摆臂;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驱动电机装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摆臂下端的连接孔固定连接。

一种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车位锁和与所述智能车位锁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智能车位锁设置于车辆行进的方向,所述智能车位锁包括底座、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摆臂、驱动所述摆臂摆动的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摆臂上的车牌识别模块、用以存储车牌信息的存储模块,以及控制器;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车牌识别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车位锁还包括计费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计费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车位锁还包括设于所述摆臂的侦测器,所述侦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侦测器包括位置感知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所述摆臂转动的驱动电机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控制模块;

所述底座安装有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固定轴,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装于所述摆臂;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驱动电机装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直接或者间接地与所述摆臂下端的连接孔固定连接。

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能够对停车场进行实时管理,能够识别、记录车辆,通过车位锁的摆臂的摆动对该车辆行车道车辆行止进行控制,达到现有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效果;本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体积较小,集成化的程度高,由于能够设置在道路的中部,不会占用停车场的进出道路的宽度,为停车场的有序、高效运营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模块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中智能车位锁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图5是图3去除上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模块图,该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车位锁10、显示屏20和管理平台30,智能车位锁10设置在车辆行进的方向,特别是可以设置在停车场进出口的道路上。

其中,智能车位锁10包括摆臂1、车牌识别模块3、驱动模块4、控制器5、通信模块6和侦测器7,与设置在停车位上的车位锁相比,该智能车位锁10具有较大的体积,例如摆臂1的长度为0.5米到1.5米,智能车位锁10的整体高度为0.8米到1.8米,能够给予进出车辆足够的提醒。

摆臂1作为智能车位锁10的限位部分,能够通过摆动限定该智能车位锁10所在的行车方向。

车牌识别模块3用以识别车辆的车牌号,该车牌识别模块3包括摄像头31,通过摄像头31获取到车牌的照片或者影像后,进而根据该照片或者影像获取到该车牌号。

驱动模块4包括驱动电机41和驱动控制模块42,驱动电机41用以驱动摆臂1转动,实施时,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直接与摆臂1传动连接或者通过减速结构等与摆臂1传动连接。驱动控制模块42用以控制驱动电机41的转动,进而达到控制摆臂1转动的目的。

控制器5为微处理器,如mcu等。通信模块6用以使智能车位锁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在实施时,该通信模块6通常采用无线方式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该通信模块6包括至少一天线单元61,在实施时,通信模块6中可以设置多个天线单元,分别响应315mhz或433mhz、2.4ghz、5.8ghz频段电磁波,以实现无线电遥控和无线局域网遥控,通信模块6还可以进一步增设nb-iot通信单元,以通过nb-iot通信网络传输数据。

侦测器7包括位置感知器,用以侦测摆臂1的位置(即转动的角度),在实施时,该位置感知器为陀螺仪,该陀螺仪安装在摆臂1上,在摆臂1转动时,陀螺仪随摆臂1同步摆动,进而侦测到摆臂1新的角度数值。

车牌识别模块3、驱动模块4、通信模块6和侦测器7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

管理平台30与智能车位锁10通信连接,管理平台30与智能车位锁1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该管理平台30与现有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平台相同,包括存储单元301和计费单元302,存储单元301中存储车牌号及其对应的数据,计费单元302用以根据存储单元301中存储的车牌号对应的数据进行计费。

显示屏20用以显示车辆车牌号、停车时间以及金额等信息,显示屏20与管理平台30电性连接,管理平台30控制显示屏20的显示内容。

在实施时,车辆驶入停车场时,车牌识别模块3识别该车牌号,通过控制器5、经通信模块6传输至管理平台30;管理平台30记录该车牌号及对应的数据并存储在存储单元301,管理平台30将车牌号及对应的数据,如进场时间等内容传输给显示屏20,由显示屏20显示出来;管理平台30向智能车位锁10发送摆臂1降下的指令,该指令经通信模块6进入控制器5,由控制器5向驱动控制模块42发出驱动指令,驱动控制模块42根据该驱动指令控制驱动电机41带动摆臂1转动,完成摆臂1降下;侦测器7随摆臂1摆动,并侦测到摆臂1的位置状态,在摆臂1完成降下后,侦测器7向控制器5传送摆臂1已降下的信息。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模块图,该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智能车位锁10和显示屏20,智能车位锁10设置在车辆行进的方向,特别是可以设置在停车场进出口的道路上。

该智能车位锁10包括摆臂1、车牌识别模块3、驱动模块4、控制器5、通信模块6、侦测器7、存储模块8和计费模块9。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比,该智能车位锁10的摆臂1、车牌识别模块3、驱动模块4、控制器5、通信模块6和侦测器7与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同,区别在于该智能车位锁10还包括存储模块8和计费模块9。存储模块8中存储车牌号及其对应的数据,计费模块9用以根据存储模块8中存储的车牌号对应的数据进行计费。车牌识别模块3、驱动模块4、通信模块6、侦测器7、存储模块8和计费模块9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

显示屏20用以显示车辆车牌号、停车时间以及金额等信息,显示屏20与智能车位锁10电性连接,具体是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控制器5控制显示屏20的显示内容。在实施时,显示屏20能够集成在智能车位锁10上,通过智能车位锁10提供显示屏20工作所需的电能。

由于智能车位锁10硬件限制,无法存储数量较大的数据,为此,该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作为存储智能车位锁10获取的车牌号及其对应数据的存储空间,例如,每天的某一时刻由智能车位锁10将车牌号及其对应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智能车位锁10的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车牌号及其对应数据被删除或者覆盖。

在实施时,车辆驶入停车场时,车牌识别模块3识别该车牌号,控制器5将该车牌号及对应的数据并存储在存储模块8,控制器5将车牌号及对应的数据,如进场时间等内容传输给显示屏20,由显示屏20显示出来;控制器5向驱动控制模块42发出驱动指令,驱动控制模块42根据该驱动指令控制驱动电机41带动摆臂1转动,完成摆臂1降下;侦测器7随摆臂1摆动,并侦测到摆臂1的位置状态,在摆臂1完成降下后,侦测器7向控制器5传送摆臂1已降下的信息。

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智能车位锁10还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为智能车位锁工作提供电能,该供电模块可以是装于智能车位锁10的锂电池或蓄电池,也可以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供电接口。在实施时,锂电池或蓄电池能够提供12v的直流电,外部电源为能够提供12v的直流电源;或者其他电压如6v、5v等直流电。

参照图3-5,为本发明基于智能车位锁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中智能车位锁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车位锁10包括摆臂1、底座2、车牌识别模块3、驱动电机41和侦测器7。

其中,摆臂1由摆臂上壳11和摆臂下壳12拼接而成,摆臂1下端设有一容置腔13,该容置腔13由摆臂上壳11的下端和摆臂下壳12的下端拼接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钉14将摆臂上壳11和摆臂下壳12固装在一起,螺钉14设置在摆臂1的下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螺钉14设置在摆臂1的上端及下端。该摆臂1的下端呈圆柱形,容置腔13圆柱体形空腔。

底座2设置在车辆行进的方向上,可以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的地面上或者凸起、低于地面的平台上,能够采用安装在车辆行进方向上或者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上。该底座2包括上壳21和底壳22,上壳21和底壳22组成一容置空间。上壳21设有容置槽211和开孔212,该开孔212连通容置槽211和容置空间;底壳22上设有轴套23,上壳21与底壳22安装后,轴套23位于容置空间内。

车牌识别模块3装于摆臂1,优选的安装于摆臂1的上部或者上端并具有朝向行进来的车辆车牌的方向,以能够更好的识别到车辆的车牌号。

驱动电机41的两侧均设有输出轴411,驱动电机41固定安装在摆臂1下端的容置腔13内,输出轴31从该容置腔13中露出。

在摆臂1安装在底座2上时,首先将驱动电机41固定安装在摆臂1的下端,打开上壳21,将输出轴411固定安装在轴套23上;再将上壳21装于底壳22。此时,摆臂1位于上壳21的容置槽211中,摆臂1下端穿过上壳21的开孔2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钉231穿过预设在输出轴411及轴套23上半部分的通孔,将输出轴411固定在轴套23上。此时,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411的旋转中心与轴套的轴心相同,在轴套安装固定轴时,输出轴411的旋转中心与固定轴的旋转中心相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轴套23上固定装有固定轴,输出轴与固定轴固定连接。或者,在驱动电机的外部设有容置该驱动电机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与输出轴配合的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固定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输出轴时,在该侧设置减速机构,在另一侧的壳体外部设置轴或者孔,对应的与该侧的轴套23或者固装在该侧轴套23的固定轴可转动的配合安装,即另一侧的壳体与轴套或者固定轴的连接、接触的方式对驱动电机的转动不产生阻碍作用。

侦测器7包括位置感知器,该位置感知器为陀螺仪,能够侦测到角度数值,并输出该角度数值。位置感知器安装在摆臂1上,在摆臂1转动时,位置感知器能够随摆臂1同步转动,位置感知器侦测到摆臂新的角度数值。

在实施时,再次参照图1和图2,驱动电机41和驱动控制模块42电性连接,驱动控制模块42、通信模块6、位置感知器7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

控制器5产生的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控制模块42,驱动控制模块42依据该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41转动。驱动电机41转动时,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转动,由于输出轴411固定安装在轴套23上,使得驱动电机41产生相对于输出轴411的转动,进而带动摆臂1转动,实现摆臂1相对于底座2转动,即实现摆臂1可转动的安装于底座2。

在实施时,控制器5产生的控制信号输出到驱动控制模块42,驱动控制模块42依据该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41转动,进而带动摆臂1转动,实现摆臂1对车辆行进方向的限止和解除限止。位置感知器随摆臂1同步转动,位置感知器侦测到摆臂1的角度数值,并将该角度数值传输到控制器5中,使控制器5能够准确得到摆臂1的状态。

在实施时,还能够根据摆臂1的摆动角度需求对摆臂1进行控制,在控制摆臂1摆动到设定的角度时,控制器5通过驱动控制模块42控制驱动电机41转动,进而带动摆臂1转动,位置感知器随摆臂1转动并实时获取到摆臂1的角度数值并传输到控制器5,摆臂1转动到设定的角度时,位置感知器将摆臂1的角度数值传输到控制器5,控制器5根据该角度数值验证摆臂1是否处于设定的角度。该方式能够使智能车位锁即使设置在倾斜的地面时,也能够使得摆臂处于竖直状态,提升摆臂的限位功能和美观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摆臂可转动的安装于底座,摆臂的下端设有连接孔,底座上设有轴套和连接轴,连接轴可转动的装于轴套,连接轴固定安装于连接孔。连接轴在轴套内转动时,能够带动摆臂同步转动。底座和摆臂的材质优先选择质量轻、坚固的材料制成,例如铝、镁铝合金、硬质塑料等等。

驱动电机41装于底座内,该驱动电机41与连接轴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41转动时,能够带动连接轴同步转动或者等比例的减速转动,进而带动摆臂1转动。驱动控制模块42与驱动电机41电性连接,用以控制该驱动电机41的转动,驱动控制模块42向驱动电机41输出转动方向以及角度的指令,进而驱动电机41带动摆臂完成对应的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