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322发布日期:2019-01-05 00:0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考勤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教育部“撤点并校”政策的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的需求日益凸显。截至到2015年底,中国有900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需要乘坐校车上下学(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将有一定的增加),专业校车的市场容量将超过 100 万辆,每年的更新规模也将达到10万至15万辆。然而,由于监管不力,运营失当,一些地方连续出现将孩子遗忘在校车内一天致死的现象, 校车监管不当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计算机考勤系统如 IC 卡考勤系统、指纹考勤系统等如雨后春笑般迅速涌现并逐步得到普及和应用。这类系统的一般使用流程为学生持一张具有身份信息的智能卡,在进入或离开校车时于车门处的读卡器上进行刷卡,然后通过系统实时识别并将考勤信息通过物理介质和交换机传输到服务器,再由数据库对考勤信息进行管理。与传统的点名考勤相比,这些计算机考勤系统主要是提高了对学生的考勤效率,但仍就没能很好的解决及时发现学生未正常上下车的情况,不会发出考勤异常的警报信号,从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该电子考勤系统可以识别各学生的身份并判断各学生是否在正常时间内上下车,对于考勤时出现的异常情况可自动识别并及时报警,提高了考勤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包括识别模块和数据存储处理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包括一前一后安装在校车车门口的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安装在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之间的RFID读写器、携带在学生身上的用于代表被考勤者身份信息的移动 RFID 标签以及存储在数据存储处理模块中的用于代表各学生身份信息的参考RFID 标签,所述数据存储处理模块分别与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2红外发射接收装置、RFID读写器连接;所述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用于检测学生出入校车的时间并将该时间信息发送给数据存储处理模块;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采集、识别移动RFID 标签并将识别后的身份信息发送给数据存储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存储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内部存储的学生身份信息判断接收到的被考勤者的身份信息和时间信息是否正常并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地,所述数据存储处理模块包括主控芯片、考勤管理数据库、远程服务器和上位机,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识别模块、考勤管理数据库、上位机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分别与考勤管理数据库、上位机连接;所述参考RFID 标签存储在考勤管理数据库中;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接收识别模块采集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判断是否有非正常进入人员进行考勤,判断为非正常进入人员考勤时传输给上位机报警处理信号,判断为正常进入人员考勤时将该考勤数据传至考勤管理数据库,所述非正常进入人员包括未携带移动 RFID 标签、一人携带多个移动 RFID 标签和多人携带同一个移动 RFID 标签的被考勤者;所述考勤管理数据库根据用于接收由主控芯片发送的考勤数据并将该考勤数据与其内部存储的学生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分析,统计考勤信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所述上位机用于接收由主控芯片传输的报警处理信号并报警,以及通过远程服务器查询考勤信息并对异常考勤信息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1号红外发射管和1号红外接收管,所述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2号红外发射器和2号红外接收器。

其中,所述识别模块与主控芯片通过Zigbee 自组网络互连。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通过移动网络与考勤管理数据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涉的一种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其在校车门口设置有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通过检测被考勤者遮挡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发出的红外线的先后顺序判断被考勤者是进入或是离开校车,并记录该被考勤者进入或离开校车的时间;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之间设置有RFID读写器,该RFID读写器可通过采集被考勤者身上的移动RFID 标签来识别被考勤者的身份;数据存储处理模块将接收到的被考勤者的身份信息与内部的参考RFID 标签(学生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并结合接收到的被考勤者出入校车的时间信息判断各学生是否正常上下车,如果发生有学生未上车、未下车等异常情况时,数据存储处理模块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以警示校车工作人员。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考勤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学生身份并判断其是否在正常时间上下车,对于异常情况可自动识别并及时报警,有效的避免了有学生未上车或有学生被遗落在车上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校车安全监管电子考勤系统的RFID读写器和两对红外发射接收管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 1,本实用新型服务于校车安全监管的电子考勤系统包括:识别模块和数据存储处理模块,数据存储处理模块包括主控芯片、考勤管理数据库、远程服务器和上位机,主控芯片分别与识别模块、考勤管理数据库、上位机连接,远程服务器分别与考勤管理数据库、上位机连接;参考RFID 标签存储在考勤管理数据库中。

识别模块,包括一前一后安装在校车车门口的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所述识别模块还包括安装在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之间的RFID读写器、携带在学生身上的用于代表被考勤者身份信息的移动 RFID 标签以及存储在数据存储处理模块中的用于代表各学生身份信息的参考RFID 标签,其作用在于采集学生出入的数据以及学生身份识别;主控芯片,接收识别模块采集的数据再进行数据类型判断,如发现异常考勤信息,则传输给上位机报警处理信号,上述数据类型包括非正常进入人员的数据和正常进入人员数据,非正常进入人员为没有通过 RFID 身份识别而出入校车的学生(未携带移动 RFID 标签、一人携带多个移动 RFID 标签和多人携带同一个移动 RFID 标签的被考勤者);正常进入人员为通过 RFID 身份识别正常而出入校车的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正常进入人员中的学生数据类型又包括正常出入校车、未上车、提前下车和未下车,异常考勤信息为采集到一人持多卡或多人持一卡出入的数据信息;考勤管理数据库根据用于接收由主控芯片发送的考勤数据并将该考勤数据与其内部存储的学生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分析,统计考勤信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与考勤管理数据库连接并存储考勤管理数据库内的考勤信息;上位机,查询远程服务器上的考勤信息,向远程服务器发送自动考勤命令以及对异常考勤信息进行报警。

在上述实施例,识别模块与主控芯片通过Zigbee 自组网络互连,主控芯片通过移动网络与考勤管理数据库连接。

参照图 2,以学生由校车外进入校车为例,起始状态下两对红外发射接收装置没有被遮挡时输出的是低电平,1号红线发射管和1号红外接收管之间被遮挡并发送一个上升沿给主控芯片,进一步的,2号红线发射管和2号红外接收管之间被遮挡并发送一个上升沿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通过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被遮挡的先后顺序判断该学生是离开还是进入校车,以及记录该学生离开或进入校车的时间,进而实现对学生出入校车的考勤计算;1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2号红外发射接收装置之间设置有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将其识别的身份数据传输给主控芯片。

该系统结合计算机技术、Zigbee 组网、自动控制技术和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 (RFID),集通道安全管理、自动化控制、警报处理、人员通行记录、多系统联动为一体,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与通行许可证机制,采用多系统联动技术与人性化设计理念,不但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的网络结构,而且还通过非接触式刷卡方式,实现了对人员的放行、拒绝、记录等操作,有效控制人员出入,实现对出入口的安全管理,从而为校车考勤与安全防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考勤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方便快捷、管理高效,实现简单,费用廉价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