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249发布日期:2019-01-29 18:1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中安装有很多贵重的设备,因此基站的门禁安全很是重要的,现在很多基站门禁系统采用门禁卡和钥匙的开锁方式,但是门禁卡和钥匙一种静态的识别方式,容易被人盗取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基站门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可以使基站门禁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以及与主控芯片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摄像头、人脸图像识别芯片、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模块、显示器、电控锁驱动器和二维码识别器;

所述摄像头、语音模块、显示器和二维码识别器设置在通信机房门旁墙壁外侧,所述主控芯片将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发送给人脸图像识别芯片,所述人脸图像识别芯片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模块中已经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比对,并判断是否一致;所述主控芯片接收人脸图像识别芯片的比对结果信息,进而判断是否发送开锁指令给电控锁驱动器;所述语音模块根据主控芯片发送的比对结果信息进行对应的语音播报。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人脸图像注册信息和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主控芯片将人脸识别注册信息和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发送到存储模块。

进一步,所述二维码识别器读取智能终端的人脸图像识别码,将读取的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与存储模块中已经存储的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比对,将比对结果信息发送到主控芯片。

进一步,所述主控芯片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为通信机房内的直流配电屏。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为红外摄像头。

进一步,所述存储模块为SD存储卡。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和支持GSM、WCDMA、TD-SCDMA、LTE、NB-IoT至少一种通信制式的通信模块。

进一步,所述语音模块为音频播放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当已在企业内部系统进行了人脸图像注册的员工需要进入机房时,摄像头采集员工的面部特征,主控芯片将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发送给人脸图像识别芯片,所述人脸图像识别芯片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模块中已经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比对,并判断是否一致;所述主控芯片接收人脸图像识别芯片的比对结果信息,进而判断是否发送开锁指令给电控锁驱动器;所述语音模块根据主控芯片发送的比对结果信息进行对应的语音播报,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基站门禁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参考图1,一种通信机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芯片1以及与主控芯片1电性连接的电源模块2、摄像头3、人脸图像识别芯片4、存储模块5、无线通信模块6、语音模块7、显示器8、电控锁驱动器9和二维码识别器10;

所述摄像头3、语音模块7、显示器8和二维码识别器10设置在通信机房门旁墙壁外侧,所述主控芯片1将摄像头3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发送给人脸图像识别芯片4,所述人脸图像识别芯片4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信息与存储模块5中已经存储的人脸图像信息比对,并判断是否一致;所述主控芯片1接收人脸图像识别芯片4的比对结果信息,进而判断是否发送开锁指令给电控锁驱动器9;所述语音模块7根据主控芯片1发送的比对结果信息进行对应的语音播报。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6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人脸图像注册信息和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主控芯片1将人脸识别注册信息和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发送到存储模块5。

进一步,所述二维码识别器10读取智能终端的人脸图像识别码,将读取的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与存储模块5中已经存储的人脸图像识别码信息比对,将比对结果信息发送到主控芯片1。

进一步,所述主控芯片1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2为通信机房内的直流配电屏。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3为红外摄像头。

进一步,所述存储模块5为SD存储卡。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和支持GSM、WCDMA、TD-SCDMA、LTE、NB-IoT至少一种通信制式的通信模块。

进一步,所述语音模块7为音频播放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