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7552发布日期:2019-05-24 21:2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近场通信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申请号为201710025736.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保证了数据传递的安全性,系统稳定性高,提高票据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等,但是该系统对应的装置散热性能差,为此,申请号为CN201820230443.3提供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组件、基座、多个弹簧;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开有多个竖直槽,在所述壳体的侧壁开有多个水平槽,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多个移动式限位杆,但其仍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的使用模式为常开运行模式,实时准备接受数据的传输,由此其发热量较大,仅通过装置自主散热难以达到良好的降温;

2、装置的散热分离操作需要手动将移动式限位杆与水平槽分离,给使用人员带来不便,且容易造成结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散热能力高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包括机体和底座,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若干个插脚,且所述插脚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所述机体的底部还固定有弹柱,所述弹柱位于所述插脚的内侧,所述底座呈空心圆盘状,所述底座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插脚配合的插脚卡槽以及与所述弹柱配合的弹簧槽,所述底座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调整转盘,所述调整转盘的内侧具有凹陷部和突出部,所述凹陷部和突出部均与所述插脚滑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内壁固定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的上方设有出风口,所述散热扇的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底部开设有六个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插脚包括杆状连接部和钩状固定部,所述插脚卡槽的宽度等于所述钩状固定部的宽度,所述插脚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杆状连接部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插脚和弹柱数量均为六个,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机体的底部,并分别与所述插脚卡槽和弹簧槽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槽内部设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调整转盘的外壁设有滚花纹,所述调整转盘和底座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为扭簧,所述扭簧的直径等于所述调整转盘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设有显示屏和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数字键和USB口,所述数字键位于所述开关按钮的下方,所述USB口位于所述机体的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底座的内侧设有散热扇,且机体和底座为可分离式,分离后机体和底座之间形成气流通道,通过散热扇可以对机体底部进行持续吹风,增加气流的流通,保证装置在持续使用时,仍可以保持相较稳定的工作温度。

2、本实用新型在机体和底座之间设有插脚和与插脚配合的插脚卡槽,并且底座上转动连接有调整转盘,调整转盘上设有凹陷部和突出部,可以对插脚在插脚卡槽上的卡合状态进行调整,使用时,只需转动调整转盘即可实现机体和底座的自动分离,操作简单,并且不会造成结构的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调整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01、显示屏;102、开关按钮;103、数字键;104、USB口;11、插脚;12、弹柱;121、弹簧;2、底座;201、插脚卡槽;202、弹簧槽;21、橡胶环;3、调整转盘;31、凹陷部;32、突出部;4、散热扇;41、出风口;42、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票据智能处理装置,包括机体1和底座2,机体1的底部固定若干个插脚11,且插脚11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机体1的底部还固定有弹柱12,弹柱12位于插脚11的内侧,底座2呈空心圆盘状,底座2上端面开设有与插脚11配合的插脚卡槽201以及与弹柱12配合的弹簧槽202,底座2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调整转盘3,调整转盘3的内侧具有凹陷部31和突出部32,凹陷部31和突出部32均与插脚11滑动连接,底座2的内壁固定有散热扇4,散热扇4的上方设有出风口41,散热扇4的下方设有进风口42,散热扇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设备运行时,转动调整转盘3,原有凹陷部31在插脚卡槽201底部的插脚11处于卡合状态,转动后,突出部32到达插脚11位置,插脚11弹性变形,滑动到插脚卡槽201的内壁,此时,弹柱12被弹簧槽202内的弹簧121弹出,机体1和底座2分离,同时,散热扇4的触发开关打开,散热扇4运行,通过下方的进风口42吸入空气,并向出风口41方向排出,造成气流的不断循环,对机体1进行持续的散热处理。

具体的,底座2的底部固定有橡胶环21,橡胶环21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本实施例中,橡胶环21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防滑性能,且通过底部的多个通风孔可以实现气流通过通风孔进入到散热扇4处,在进行流通。

具体的,插脚11包括杆状连接部和钩状固定部,插脚卡槽201的宽度等于钩状固定部的宽度,插脚卡槽201的宽度大于杆状连接部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当突出部32对插脚11进行挤压变形时,钩状固定部缩入到插脚卡槽201内壁,整个插脚11可以顺利滑动。

具体的,插脚11和弹柱12数量均为六个,且均匀的分布在机体1的底部,并分别与插脚卡槽201和弹簧槽202滑动连接,弹簧槽202内部设有弹簧121。

本实施例中,可以保证机体1和底座2通过插脚11与插脚卡槽201固定的可靠性,并保证力的对中性,通过弹柱12和弹簧121提供均匀的压力。

具体的,调整转盘3的外壁设有滚花纹,调整转盘3和底座2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为扭簧,扭簧的直径等于调整转盘3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调整转盘3上设有滚花纹,方便使用者转动,并且通过扭簧可以在转动后进行自动的复位,操作更加方便。

具体的,机体1上设有显示屏101和开关按钮102,开关按钮102位于显示屏101的一侧。

具体的,机体1上还设有数字键103和USB口104,数字键103位于开关按钮102的下方,USB口104位于机体1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通过开关按钮102控制设备开关,通过数字键103进行输入密码,USB口104可以用于与外部储存单元的数据交换,显示屏101与数据读取装置相连,数据加密装置与数据读取装置相连,数据加密装置包括数据加密模块、逻辑处理模块和指令模块,数据读取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接发模块;控制器用于当目标手机接触或靠近接发模块时,控制器向PC端发送信息获取指令,之后控制器还用于接收PC端发送的加密数据存入控制器的缓存区中,控制器还用于判断存入到缓存区中的数据量达到阈值时,发送通信关闭指令给PC端,之后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接发模块将加密数据传输给目标手机;接发模块将加密数据传输给目标手机之后,控制器还用于接收目标手机发送的通信成功指令,控制器还用于向PC端发送通信成功指令以使PC端界面显示表示数据传输完成的信息;控制器用于当发送关闭通信指令给PC端,启动数据加密模块进行加密,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到目标手机与装置通信指令时,启动数据加密模块进行解密;控制器与接发模块相连,接发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技术与目标手机进行票据数据交换;控制器与指令模块相连;指令模块与数据加密模块相连,数据加密模块与逻辑处理模块相连,数据加密模块采用RC4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当控制器发送关闭通信指令给PC端时,数据加密模块进行加密,当控制器接收到目标手机与装置通信指令时,数据加密模块进行解密,逻辑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数据流的流入和流出,指令模块用于控制加密或解密的流程。本实用新型的数据读取装置和数据加密装置与申请号为201710025736.8的发明专利的数据读取装置和数据加密装置一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设备运行时,转动调整转盘3,原有凹陷部31在插脚卡槽201底部的插脚11处于卡合状态,转动后,突出部32到达插脚11位置,插脚11弹性变形,滑动到插脚卡槽201的内壁,此时,弹柱12被弹簧槽202内的弹簧121弹出,机体1和底座2分离,操作简单,并且不会造成结构的损坏,同时,散热扇4的触发开关打开,散热扇4运行,通过下方的进风口42吸入空气,并向出风口41方向排出,造成气流的不断循环,对机体1进行持续的散热处理,增加气流的流通,保证装置在持续使用时,仍可以保持相较稳定的工作温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