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POS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168发布日期:2019-07-19 22:56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POS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OS机,具体是一种可拆卸POS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手持POS机是POS机和打印机连接在一起,一体式的联和而成,将刷卡和打印内部结构连接而成,连接是以线触头接触,但是不可拆分的POS机目前存在的缺点就是笨重,运用起来不方便,有时刷卡不需要打印功能或者很多使用者不需要提供发票,发票打印还是会自动打印出来,不仅浪费支付时间,而且打印出的票根,会造成浪费。

目前市场上的手持POS机虽然越来越小,但是由于打印部分放置打印的伺服马达、卷纸筒等装置,POS机头重量很大,长时间手持十分耗费体力,对于那些需要时常使用POS的商户或者店员,这种传统的POS机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十分的费力不便,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将POS机主体与打印装置拆卸并单独使用的可拆卸POS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POS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POS机,包括主机体、电板腔、控制主板、充电电池、纸盒机体、纸盒腔、盖板、出纸口、纸筒轴、卷纸筒、送纸伺服马达,所述POS机主体的内部开设电板腔,所述电板腔内安装有用于供电的充电电池和控制主板,所述纸盒机体内开设有纸盒腔,所述纸盒腔内通过纸筒轴转动固定着卷纸筒,所述纸筒轴的一端与内置在纸盒腔内的送纸伺服马达的电机轴固定相连,所述纸盒腔上设有盖板,所述纸盒机体的顶面设有与相通的出纸口,所述纸盒机体的前面板处开设有开口向前的插装槽,所述插装槽的槽底中部位置与POS机主体之间通过主插接装置插接相连,所述插装槽的槽底两侧设有与POS机主体内部控制主板和控制主板输出端电气相连的接口机构,所述插装槽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紧固POS机主体和纸盒机体插接的限位滑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插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插装槽槽底的中部位置的主插板和开设在POS机主体后面板上的主插槽,所述主插板滑动插入主插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插板和主插槽之间设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口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插装槽槽底左右两侧的电源插头和控制插头以及分别开设在POS机主体后面板左右两侧的控制插口和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口内,所述控制插头插入控制插口内,所述控制插口通过导线与控制主板的输出端电气相连,所述电源插口通过导线与充电电池的正负极电气相连,所述控制插口与送纸伺服马达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源插头与送纸伺服马达的电源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滑动机构包括侧滑道和拉板,所述侧滑道开设在插装槽的左右两侧槽壁上,所述侧滑道设为左右连通、前程设有开口的U型滑口,所述侧滑道内滑动卡设着卡位块,所述卡位块的外侧端固着限位板,所述拉板的底面两侧通过多根拉板弹簧固定在的顶面上,所述拉板底面中心竖直固定着限位插杆,所述限位插杆穿设入插杆孔内,所述插杆孔竖直开设在纸盒机体内并与侧滑道相连通,所述插杆孔的正下方设有插杆插槽,所述插杆插槽开设在纸盒机体的内底部,所述插杆插槽与纸盒机体后部的间距等于卡位块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插接装置、限位滑动机构和接口机构实现了POS机的POS机主体和纸盒机体相互拆解,POS机主体可以脱离纸盒机体单独使用,体积更加小巧,手持携带更加方便,需要使用纸盒机体打印发票时,可以直接将POS机主体插入纸盒机体内实现快速连接,完成合并使用,大大提高了POS机的整体使用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拆卸POS机拆解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拆卸POS机合并时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拆卸POS机中POS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拆卸POS机中POS机主体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拆卸POS机拆解时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可拆卸POS机合并时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可拆卸POS机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POS机主体1、卡位块10、限位板11、主插槽12、控制插口13、电源插口14、电板腔15、控制主板16、充电电池17、纸盒机体2、插装槽20、侧滑道21、主插板22、控制插头23、电源插头24、拉板3、限位插杆30、插杆孔31、拉板弹簧32、插杆插槽33、纸盒腔4、盖板40、出纸口41、纸筒轴42、卷纸筒43、送纸伺服马达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拆卸POS机,包括主机体1、电板腔15、控制主板16、充电电池17、纸盒机体2、纸盒腔4、盖板40、出纸口41、纸筒轴42、卷纸筒43、送纸伺服马达44,所述POS机主体1的内部开设电板腔15,所述电板腔15内安装有用于供电的充电电池17和控制主板16,所述纸盒机体2内开设有纸盒腔4,所述纸盒腔4内通过纸筒轴42转动固定着卷纸筒43,所述纸筒轴42的一端与内置在纸盒腔4内的送纸伺服马达44的电机轴固定相连,所述纸盒腔4上设有盖板40,所述纸盒机体2的顶面设有与4相通的出纸口41,所述纸盒机体2的前面板处开设有开口向前的插装槽20,所述插装槽20的槽底中部位置与POS机主体1之间通过主插接装置插接相连,所述插装槽20的槽底两侧设有与POS机主体1内部控制主板16和控制主板16输出端电气相连的接口机构,所述插装槽20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紧固POS机主体1和纸盒机体2插接的限位滑动机构。

所述接口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插装槽20槽底左右两侧的电源插头24和控制插头23以及分别开设在POS机主体1后面板左右两侧的控制插口13和电源插口14,所述电源插头24插入电源插口14内,所述控制插头23插入控制插口13内,所述控制插口13通过导线与控制主板16的输出端电气相连,所述电源插口14通过导线与充电电池17的正负极电气相连,所述控制插头23与送纸伺服马达4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电源插头24与送纸伺服马达44的电源端相连,设置的接口机构在POS机主体1与纸盒机体2插接过程中自动对齐扣合,纸盒机体2内的送纸伺服马达44得电并在控制主板16的控制箱动作。

所述限位滑动机构包括侧滑道21和拉板3,所述侧滑道21开设在插装槽20的左右两侧槽壁上,所述侧滑道21设为左右连通、前程设有开口的U型滑口,所述侧滑道21内滑动卡设着卡位块10,所述卡位块10的外侧端固着限位板11,所述拉板3的底面两侧通过多根拉板弹簧32固定在2的顶面上,所述拉板3底面中心竖直固定着限位插杆30,所述限位插杆30穿设入插杆孔31内,所述插杆孔31竖直开设在纸盒机体2内并与侧滑道21相连通,所述插杆孔31的正下方设有插杆插槽33,所述插杆插槽33开设在纸盒机体2的内底部,所述插杆插槽33与纸盒机体2后部的间距等于卡位块10的宽度,设置的侧滑道21用于插入POS机主体1左右两侧的卡位块10,设置的限位板11将卡位块10卡住,防止POS机主体1在插装槽20内左右晃动,设置的限位插杆30在卡位块10插入侧滑道21时向上提拉,当卡位块10运动到侧滑道21的最后端时,放下拉板3,限位插杆30插入插杆插槽33,限位插杆30将卡位块10卡在侧滑道21的最后段,此时POS机主体1与插装槽20紧密插合在一起,POS机主体1和纸盒机体2相互插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POS机主体1和纸盒机体2通过主插接装置和限位滑动机构相互插接在一起,纸盒机体2内的送纸伺服马达44通过接口机构与POS机主体1内部的控制主板16和充电电池17电气相连,用于卡在卷纸筒43的转动,当不需要打印发票时,将拉板3向上提,从纸盒机体2的插装槽20内拔出POS机主体1,纸盒机体2与POS机主体1断开,纸盒机体2不工作,POS机主体1作为单独的整体可以继续使用,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插接装置、限位滑动机构和接口机构实现了POS机的POS机主体1和纸盒机体2相互拆解,POS机主体1可以脱离纸盒机体2单独使用,体积更加小巧,手持携带更加方便,需要使用纸盒机体2打印发票时,可以直接将POS机主体1插入纸盒机体2内实现快速连接,完成合并使用,大大提高了POS机的整体使用效率和使用便捷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主插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插装槽20槽底的中部位置的主插板22和开设在POS机主体1后面板上的主插槽12,所述主插板22滑动插入主插槽12内。

所述主插板22和主插槽12之间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设置的防滑垫可以提高主插板22和主插槽12的插接紧密些,保证POS机主体1和纸盒机体2插接后的稳固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