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1922发布日期:2020-11-03 23:4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os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



背景技术:

pos机是一种多功能终端,把它安装在信用卡的特约商户和受理网点中与计算机联成网络,就能实现电子资金自动转账,它具有支持消费、预授权、余额查询和转账等功能,使用起来安全、快捷、可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或放置pos机的过程中,容易掉落到地面上,使得pos掉落在地面上产生较大的冲击,而pos机为比较脆弱的电子产品,撞击到地面上后不但其屏体有可能变形破裂,内部元器件也有可能遭受损坏,甚至发生内部线路断裂而使手机无法正常使用,从而会给用户造成财产上的损失。由于pos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从高处掉落的情况,而造成其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屏摔坏,因此其抗摔、耐摔性能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人们在确认和支付交易金额时,传统的pos机的键位暴露在外部,因此在支付时很容易造成账户密码的泄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是在pos机的按键区增加挡板以保证输入密码时的信心安全。此外,增加挡板会使pos的体积增大,在外出携带时会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以解决目前pos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掉落摔坏的问题、输入信息时存在安全隐患、体积较大不便携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包括由外至内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pos机本体、遮挡机构、调节板以及销轴,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与pos机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有多个球体,且所述球体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腔的宽度,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壳体和pos机本体的外壁垂直连接;遮挡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壳体旋转连接,所述遮挡机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以遮挡机构和第一壳体连接处为圆心且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调节孔;调节板固定于第一壳体的侧壁上且位于遮挡机构外侧,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以遮挡机构和第一壳体连接处为圆心且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板上还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与第二调节孔之间通过过渡道连通,所述销轴位于滑道中。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柱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支撑面、柱体结构、固定部,所述支撑面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直径大于柱体结构的直径,所述pos机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固定部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固定部与安装槽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顶板、位于顶板两侧的侧板,所述顶板与侧板一体成型,所述遮挡机构与pos机本体的侧壁通过固定销旋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销轴的轴壁上固定有两个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分别位于调节板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在掉落时,由于第一安装腔内装有大量的球体,尤其是pos机发生倾斜即将下落时,球体会集中运动至倾斜端从而改变pos机本体的重心,使其在落地的过程中,增大倾斜处落地的概率,从而减少pos机正面或反面直接落地的可能;除此之外,当pos机与地面发生碰撞时,球体会聚集于第一安装腔与地面靠近的位置,地面与第一壳体发生撞击后作用于球体,球体与球体之间发生碰撞会损失部分动能,然后球体再与弹性柱之间发生碰撞,弹性柱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将一部分的冲击力吸收并分散给各个球体,从而有效减少pos机本体内部零件的冲击力,以达到较佳的防摔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窥屏的pos机利用遮挡机构与调节板之间的配合实现遮挡机构位置的调整,当pos机不使用时可将遮挡机构的顶板调整至pos机的按键区处,使其与pos的按键区进行贴合,再利用销轴进行固定,该pos机体积较小,便于外出携带;在需要输入密码进行支付时通过调整向外拉动销轴,销轴脱离第一调节孔时调整遮挡机构的位置,再利用销轴进行固定,从而防止别人看到密码的输入情况,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携带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的另一状态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上遮挡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pos机本体,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一安装腔,5-第二安装腔,6-球体,7-弹性柱,8-遮挡机构,9-调节板,20-挤压块,71-支撑面,72-柱状机构,73-固定部,80-第一调节孔,81-顶板,83-侧板,91-滑道,92-第二调节孔,93-过渡道,95-销轴,950-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能的pos机,其主要包括由外至内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pos机本体1、遮挡机构8、调节板9以及销轴95,其中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4,第二壳体3与pos机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5。具体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第一安装腔4与第二安装腔5均为密闭腔。

在第一安装腔4内设有多个球体6,球体6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且球体6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腔4的宽度,第二安装腔5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柱7,弹性柱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壳体3和pos机本体1的外壁垂直连接,弹性柱7位于第二壳体3和pos机本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缓冲区间。当pos机掉落时,由于第一安装腔4内装有大量的球体6,尤其是pos机发生倾斜即将下落时,球体6会集中运动至倾斜端从而改变pos机本体1的重心,使其在落地的过程中,增大倾斜处落地的概率,从而减少pos机正面或反面直接落地的可能;除此之外,当pos机与地面发生碰撞时,球体6会聚集于第一安装腔4与地面靠近的位置,地面与第一壳体2发生撞击后作用于球体6,球体6与球体6之间发生碰撞会损失部分动能,然后球体6再与弹性柱7之间发生碰撞,弹性柱7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将一部分的冲击力吸收并分散给各个球体6,从而有效减少pos机本体1内部零件的冲击力。

具体地,弹性柱7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支撑面71、柱体结构、固定部73,支撑面71与第二壳体3固定连接,固定部73的直径大于柱体结构的直径,pos机本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固定部73配合的安装槽,固定部73与安装槽过盈配合。其中,弹性柱7与第二壳体3一体成型,可保证第二安装腔5内部的完整性和光滑度,使其具有较好的过渡性,从而使得球体6运动流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挤压块20,挤压块20与弹性柱7的支撑面71一一对应。挤压块20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当第一壳体2与地面发生撞击时,挤压块20可进一步将第一壳体2撞击处所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球体6,从而提高防摔效果。

其中,遮挡机构8的一端与第一壳体2的侧壁旋转连接,遮挡机构8可在人力拨动下旋转,从而使遮挡机构8相对于pos机的按键区扣合或者保持一定间距。遮挡机构8包括顶板81、位于顶板81两侧的侧板83,顶板81与侧板83一体成型,遮挡机构8与第一壳体2的侧壁通过固定销旋转连接。

在遮挡机构8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以遮挡机构8和第一壳体2连接处为圆心且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调节孔80,即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孔80之间的角度一致。相应的,调节板9固定于第一壳体2的侧壁上且位于遮挡机构8外侧,调节板9长方状,调节板9上开设有以遮挡机构8和第一壳体2连接处为圆心且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二调节孔92,遮挡机构8在相对于pos机本体1上转动时,遮挡机构8的第一调节孔80可与调节板9的第二调节孔92相对应,并通过销轴95进行固定。

除此之外,调节板9上还开设有滑道91,滑道91与第二调节孔92之间通过过渡道93连通,销轴95位于滑道91中。销轴95可在滑道91中进行滑动,将遮挡机构8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后通过拨动销轴95在滑道91中滑动,然后推动销轴95通过过渡道93移动至重合的第一调节孔80和第二调节孔92中。较佳地,滑道91为曲线型滑道91,使得销轴95与滑道91之间的摩擦减小,以便于销轴95的移动。

进一步地,调节板9的顶端相对于pos机本体1的顶部突出,调节板9出处的部分亦设有第二调节孔92。由于调节板9的高度、遮挡机构8的旋转消毒有限,因此将调节板9的顶端相对于pos机本体1的顶部突出设置,如此便能提高遮挡板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销轴95的轴壁上固定有两个挡片950,两个挡片950分别位于调节板9的两侧,且挡片950的尺寸大于第一调节孔80或者第二调节孔92的尺寸。两个挡片950将销轴95固定于调节板9上,当需要调整遮挡机构8的位置时,向外拉动销轴95,使销轴95脱离第一调节孔80,调整遮挡机构8的位置,然后利用销轴95将遮挡机构8固定在调节板9上。在此过程中,拉动销轴95时,挡片95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销轴95与调节板9进行分离。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孔92相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调节孔80之间的角度小于2°,以达到更好的调节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