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DC机房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门禁系统是指需要通过信息验证后才能使得门打开的系统,主要是为了控制出入门禁所在区域的人员,减少偷盗或其他事故的发生。如今使用较多的信息验证主要包括密码验证、指纹验证、脸部识别或磁卡验证。
公开号为CN2052110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电子密码的门禁系统,包括控制器、密码键盘单元、门铃输入单元、复位电路、LCD显示模块、门禁执行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密码键盘单元用于输入门锁密码,密码键盘单元的密码输出端与控制器的密码输入端相连。
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密码键盘在经过多次的操作后,由于拇指与键盘上数字的摩擦,以及手上的汗渍或其物质对胶印数字的影响,印在键盘上的数字会被慢慢磨损;导致经常按的密码键会显露,容易暴露密码,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密码键盘容易暴露密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IDC机房门禁系统,达到了减少密码键盘磨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IDC机房门禁系统,包括门禁门体、密码按键、显示屏,所述密码按键外表面与门禁本体外表面齐平或陷入门禁本体内,门禁本体设置了密码按键的外表面抵接有透明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所有密码按键;门禁本体内部中空,门禁本体内固定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位于第二支撑杆上方,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分别对应均套设有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门禁本体设置了密码按键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位于密码按键上方,第二穿孔位于密码按键下方,保护膜一端缠绕于第一滚筒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缠绕与第二滚筒上;门禁本体上设置有转动第二滚筒的驱动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膜将人体与数字按键上的胶印数字进行隔绝,减少人体分泌物质,以及拇指的摩擦对密码按键产生的磨损,提高密码键盘的安全性;同时,密码按键外表面与门禁本体外表面齐平或陷入门禁本体内,使得保护膜张紧于密码按键外表面,以及在更换保护膜时,不会对数字产生磨损。另一方面,如若保护膜被外界环境或人体弄脏或破损之后,通过驱动件转动第二滚筒,使得使用过的保护膜部分被缠绕收纳于第二滚筒外,而在第一滚筒外的保护膜被拉出抵接于密码按键外,实现保护膜的更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套设并固定于第二滚筒外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门禁本体上开设有通孔,门禁本体内壁上固定有辅助杆,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于辅助杆外,第二齿轮部分穿过通孔延伸至门禁本体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行传动,使得转动第二齿轮时,第一齿轮被带动,实现第二滚筒的转动,从而将保护膜进行收纳,并将第一滚筒上干净的保护膜带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门禁本体外表面铰接有用于盖住第二齿轮的盖壳;门禁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磁片,盖壳上设置有与第一磁片配合的第二磁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驱动件时,将第二齿轮盖住,减少第二齿轮内磨损或破坏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驱动件进行保护。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磁片固定于门禁门体内壁面,第二磁片内嵌于盖壳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管盖壳是打开或关闭的状态,第一磁片和第二磁片都不会暴露在门禁本体或套壳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门禁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将保护膜张紧的张紧件,所述张紧件包括卡接于门禁门体内壁上的卡接段、抵接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内壁面上的抵接段、连接卡接段和抵接段的连接段;张紧件位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远离密码按键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张紧件将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进行固定,使得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在没有转动时,可以将保护膜抵紧于门禁门体的外表面,使得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不会随意转动,同时减少保护膜在门禁门体外表面编的褶皱或者移动的可能性。张紧件位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远离密码按键的一侧,可以将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支撑下,向远离密码按键的一侧拉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门禁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对应的两条横截面为L形或T形的滑槽,卡接段与滑槽配合卡接,滑槽一端贯穿所在门禁本体;门禁本体包括左侧板,滑槽开口端端面与左侧板抵接,左侧板与门禁本体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段实现与门禁本体的卡接,抵接段实现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抵接,同时,将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张紧,通过将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张紧,使得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不会随意转动,实现保护膜的张紧。且可通过拆出左侧板实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更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张紧件,且远离左侧板的张紧件固定于门禁本体内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滚筒远离左侧板的张紧件固定于门禁本体上,安装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时,穿设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后,将第一滚筒一端的内壁面与抵接段抵接,再将另外一端的张紧件通过滑槽进行安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左侧板上固定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杆位于滑槽中,并与靠近左侧板的卡接段端面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阻挡杆将靠近左侧板的张紧件抵紧于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减少张紧件在滑槽内滑动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一一对应的两个限位套,限位套套设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进行支撑和限位,减少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损坏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门禁本体外表面固定有导向杆,导向杆位于密码按键的两侧且平行于保护膜的移动方向;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两端以及靠近密码按键的一侧均贯通,保护膜两侧边位于导向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保护膜的两侧边抵接于门禁本体外侧面上,保证保护膜附着于门禁本体以及密码按键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保护膜,实现对密码按键的保护;
2、通过设置第一滚筒、第二滚筒、驱动件,实现保护膜的更换;
3、通过设置张紧件,实现保护膜的张紧,减少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随意转动的可能性;
4、通过设置阻挡杆,将张紧件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切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切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C剖切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门禁本体;11、顶板;12、底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前板;151、第一穿孔;152、第二穿孔;153、通孔;16、后板;161、滑槽;17、密码按键;18、显示屏;2、保护膜;3、第一支撑杆;31、第一滚筒;4、第二支撑杆;41、第二滚筒;5、驱动件;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辅助杆;6、盖壳;61、安装片;62、第一磁片;63、第二磁片;7、张紧件;71、卡接段;72、抵接段;73、连接段;8、阻挡杆;9、限位套;10、导向杆;10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IDC机房门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中空长方体形的门禁本体1,门禁本体1由相互平行的前板15和后板16(参见图3)、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顶板11和底板12(参见图3)、相互平行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组成,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均竖直设置,左侧板13与剩余部分通过四个螺栓固定,四个螺栓分别固定于左侧板13的四个端角处。
如图3所示,前板15上设置有密码按键17和位于密码按键17上方的显示屏18,密码按键17外表面与前板15的外表面齐平。前板15外表面上抵接有透明的保护膜2,保护膜2覆盖所有密码按键17。如图1所示,前板15上竖直固定有横截面为矩形的两根导向杆10,导向杆10上竖直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导向槽101;两根导向杆10分别位于密码按键17的两侧,导向槽101竖直方向的两端以及靠近密码按键17的一侧均贯穿所在导向杆10;保护膜2的两侧边位于导向槽101中。
如图2和图3所示,门禁本体1上水平固定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一端固定于右侧板14上;第一支撑杆3位于第二支撑杆4上方,且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均位于密码按键17与后板16之间。第一支撑杆3上套设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一滚筒31,第二支撑杆4上套设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的第二滚筒41;前板15上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穿孔151和第二穿孔152,第一穿孔151位于密码按键17上方,第二穿孔152位于密码按键17下方。保护膜2未使用过的部分缠绕于第一滚筒31外表面,并依次穿过第一穿孔151和第二穿孔152,最后缠绕于第二滚筒41外表面;第二滚筒4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滚筒41转动的驱动件5。
如图4所示,驱动件5包括固定于第二滚筒41外表面的第一齿轮51、与第一齿轮51啮合的第二齿轮52。前板15内壁面上固定有匚字形的辅助杆53,第二齿轮52转动连接于辅助杆53上。前板15上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通孔153,第二齿轮52部分穿过通孔153延伸至门禁本体1外侧。通孔153位于密码按键17与右侧板14之间。
前板15上铰接有用于保护第二齿轮52的盖壳6,盖壳6靠近右侧板14的一侧边与前板15铰接;盖壳6远离右侧板14的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安装片61。前板15内壁上胶粘有第一磁片62,安装片61与前板15抵接的面胶粘有与第一磁片62吸合的第二磁片63,第二磁片63内嵌于安装片61中。
如图5所示,门禁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张紧第一滚筒31、第二滚筒41以及保护膜2的张紧件7。张紧件7包括与后板16卡接的卡接段71、与第一滚筒31和第二滚筒41内壁面抵接的抵接段72、连接抵接段72和卡接段71的连接段73(参见图4)。抵接段72由连接段73处向第一滚筒31和第二滚筒41的内部延伸。
第一滚筒31和第二滚筒4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张紧件7。后板16上水平开设有横截面为T形的滑槽161,滑槽161靠近左侧板13的一端贯穿所在后板16;远离左侧板13的张紧件7的卡接段71与后板16固定并与后板16重合,靠近左侧板13的张紧件7,其卡接段71与滑槽161配合并卡接。
如图6所示,左侧板13上垂直固定有横截面为矩形的阻挡杆8,阻挡杆8位于滑槽161中;阻挡杆8远离左侧板13的一端与靠近左侧板13的张紧件7的卡接段71抵接,靠近左侧板13的张紧件7的卡接段71抵接于滑槽161端面以及卡接段71之间。
左侧板13上垂直固定有横截面为圆环形的两个限位套9,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分别插接于两个限位套9内并与限位套9的内壁面抵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将门禁本体1的处理模块以及导线等避开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滚筒31、第二滚筒41、张紧件7以及驱动件5设置;将缠绕有新保护膜2的第一滚筒31以及孔的第二滚筒41分别套设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外,并将张紧件7进行安装;将保护膜2一侧边依次通过第一穿孔151和第二穿孔152,缠绕于第二滚筒41外;再将左侧板13固定即可。
使用时,若保护膜2发生脏污或破损,将盖壳6打开,转动第二齿轮52,将保护膜2进行更换。另一种方法,先将导向杆10上方的保护膜2从第一滚筒31中拉出,再通过第二齿轮52将拉出的保护膜2进行收纳平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