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9632发布日期:2020-05-06 22:5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智能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具体涉及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



背景技术: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可以实现医院数字化建设,提升医院形象,增强医院整体竞争实力。在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同时,优化医院的工作环境、服务环境也将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手术室手术穿戴用品管理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前手术室手术穿戴用品的管理大多已经采用智能电子存取设备。然而,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采用的手术穿戴用品存取设备,工作人员必须先进行扫码,才能将物品放入指定的存储单元内;该方式本质上是靠人为的方式绑定物品与存储单元的关系,没有实现智能化存储;而且人为因素还会影响存放的准确率,造成存放物品出错的概率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智能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采用该发放柜可快速匹配登记医护人员的手术穿戴用品信息,减少发放等待时间,并在提高存放和发放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存放和发放错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智能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包括配有身份识别装置的主柜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手术穿戴用品的副柜、可运动地定位在副柜的柜体中且由链条导向装置驱动的若干个存储仓、用于检测存储仓内手术穿戴用品信息的rfid天线以及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及rfid天线电连接的工控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条导向装置包括水平布设在柜体顶部与底部的两个链条轴、在两个链条轴之间传递动力的两个链轮链条组件以及驱动链条运动的电机;所述若干个存储仓一字形排列固定在链条上且由链条驱动;存储仓的开口朝向柜体的侧面;所述柜体的侧面开设有与存储仓的开口相对应的存储门;所述rfid天线设置在柜体底部的扫描室内,扫描室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存储仓内是否有手术穿戴用品的红外传感器。

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ic读卡器、指纹模块、人脸识别摄像头以及显示器。

所述存储门延伸至柜体的整个立面高度,存储门开启后可暴露所有的物品存储仓,以方便操作人员一一存放。

所述扫描室的四周均铺设有防止误扫的吸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发放柜存放手术穿戴用品,只需打开副柜存储门,将手术穿戴用品一一放入各存储仓,然后关上存储门启动电机由扫描室扫描各存储仓即可;不但十分快速方便省力,而且不易发生差错;有效解决了现有手术穿戴用品存取设备的缺陷(现有方式需要操作人员事先对手术穿戴用品一一扫描,然后再把手术穿戴用品与相应的存储仓对号绑定并且存入后台;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存放差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副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副柜移走四周封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副柜中扫描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副柜中存储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柜与副柜的组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主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医用智能手术穿戴用品(包括手术服、手术鞋、眼罩、手套等)发放柜,包括配有身份识别装置的主柜20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存放手术穿戴用品的副柜30(参见图5、图6,可按使用单位实际场地及存放容量需求进行任意组合及拆分);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ic读卡器23、指纹模块24、人脸识别摄像头21以及显示器22,使用者需经过身份识别后才能进入系统进行领取手术穿戴用品的操作;主柜中还配有通过数据线与身份识别装置电连接的工控主机,安装有rfid读写器(图中省略工控主机与rfid读写器);所述副柜用于存放手术穿戴用品用品,并且均通过数据线连通主柜的工控主机。以上结构与现有的服装存取柜类同。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所述副柜中采用链条导向装置,对手术穿戴用品进行输送;该链条导向装置中,两个链条轴1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水平布置在副柜顶部和底部;每个链条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链轮,两个传送链条10分别与链条轴两端的链轮相配合;若干个存储仓2沿着链条长度方向排列并且分别固定在链条上(每个存储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两根链条上);电机3(固定在副柜顶端;由主柜中的工控主机通过数据线控制)启动通过传动部件(如齿轮)驱动链条轴,存储仓即可被带动与链条一起运动(各存储仓可在副柜顶部和副柜底部反转180度绕过链条轴后,继续跟随链条运动;同时在副柜底部经过扫描室(扫描室设置有rfid天线12,rfid天线将扫描信号输至主柜中的rfid读写器进行识别,然后送至工控主机)的扫描,从而输出包括存储仓和手术穿戴用品的相关信息)。并且,副柜的存储门8须延伸至柜体的整个立面高度,存储门开启后可暴露所有的物品存储仓,以方便操作人员一一存放。存储门上还配置有取物口门13,该取物口门由电动推杆9根据工控主机的命令进行开启和关闭(由主柜中的工控主机通过数据线控制)。

由此设定的医用智能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的物品存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每件手术穿戴用品缝制一个rfid芯片,该芯片含有与手术穿戴用品相符合的信息(至少包括手术穿戴用品的尺码或大小型号的信息);

2)在手术穿戴用品发放柜副柜的底部设置有包括一rfid天线12的扫描室,用于扫描rfid芯片和对应的存储仓的信息;

3)工作人员开启所述副柜的存储门,将若干套手术穿戴用品(每套手术穿戴用品包括同一规格的手术服、手术鞋、眼罩、手套等)一一存入物品存储仓;

4)关闭存储门,启动电机,使各存储仓逐一经过配有rfid天线12的扫描室,由rfid天线将扫描获得的手术穿戴用品信息与对应存储仓的信息一起输入后台(工控主机)进行绑定,即可。

所述存储仓的结构参见图4;存储仓的顶面嵌装有有机玻璃2-1;在存储仓运行到扫描室时,有机玻璃正好翻转朝下面对rfid天线,从而保证了扫描时存储仓内的rfid信号准确通畅。存储仓的侧面则敞口,便于直接存放手术穿戴用品,以及取用手术穿戴用品。取用时,使用者先经过身份识别后,进入系统点击所需要的手术穿戴用品;接着,被指定的存储仓运动至取物口,敞口正好正对着取物口门;然后取物口门开启,使用者就可伸手拿出所要的手术穿戴用品;手术穿戴用品取出后,取物口门关闭。

所述扫描室的结构参见图3,扫描室的底面设置有rfid天线,扫描室的侧面设置有物品检测传感器6(红外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准存储仓侧面的敞口。红外传感器是冗余设置,用于确认该存储仓内是否有手术穿戴用品,以提高rfid天线扫描速度及扫描准确率。物品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存储仓内有手术穿戴用品时,就启动rfid天线进行扫描;若存储仓内没有手术穿戴用品时则rfid天线不扫描(认为该次扫描错误),电机直接运动使下一个存储仓进入扫描室进行检测;从而加快检测速度。

由于rfid天线的定向扫描指向性不稳定,现有圆极化天线无法做到稳定的单一指向发射;因此扫描室四周内壁表面均铺设有吸波材料11(如铁氧体,石墨烯,碳纤维等)或吸波涂层,以吸收多余的散射电磁波,防止天线发射的多余散射电磁波经金属材料反射至其余存储仓而导致误扫);吸波材料优选铁氧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