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

文档序号:26126163发布日期:2021-08-03 13:1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



背景技术:

门锁就是用来将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的设备,门锁的分类很多,在各个场合对门锁的要求不一样,普通家庭一般用防盗门锁,安全性高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在一些高端场所、保密机构会用到密码锁、指纹锁,安全性很高。

目前,指纹密码锁广泛使用于写字楼、办公楼、住宅、高档别墅等等地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指纹密码锁的需求日益增大,主要是通过光学指纹采集仪来采集用户的指纹,将采集的指纹图像传送到主控中进行识别和对比,再将控制信号传输到电控锁用于控制打开电控锁。

目前现有的智能门禁锁功能单一,且其密码按键是按一定顺序固定排列的,通过密码开锁时,不法分子通过偷窥开锁人手指活动的位置即可判断出开锁密码,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智能门禁锁不能与用户手机实时连接,使得用户不能实时了解门禁锁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一侧设置有拉手,且所述外壳表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触摸屏及指纹采集器,且所述外壳的两侧滑动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内壁底部设置有对外壳表面进行擦拭的海绵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表面分别设置有微处理器、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执行控制模块、主控模块、邮件发送模块、密码按键组模块、指纹识别模块、电控锁模块、蓝牙模块及电量监测模块,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防护盖可对外壳面板上的显示屏、触摸屏及指纹采集器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对其造成污染,当需要开锁时,将防护盖上推,此时显示屏、触摸屏及指纹采集器就会裸露出来,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指纹识别方式或输入密码方式进行开锁,在海绵块的作用下,在推动防护盖的过程中,海绵块会对外壳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壳的表面粘附有指纹或灰尘的现象发生,通过密码按键组模块与触摸屏之间的配合,使得触摸屏上每次显示的数字按键均是错乱的,从而避免不法分子通过偷窥按键位置而解锁密码的现象发生,通过设置的显示屏,用于显示目前指纹识别密码锁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作出下一步操作,执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主控模块及电控锁模块之间组成开锁电路,当指纹识别模块检测到即时指纹与用户存储的指纹相匹配时,或微处理器检测到用户密码输入正确时,主控模块控制执行控制模块控制电控锁模块做出开锁反应,完成一次完整的开锁操作,通过数据存储模块的设置,可对每次的开锁记录进行存储,并在无线信号发射模块、蓝牙模块的作用下,可与用户手机进行实时连接,从而将数据发送至用户手机,便于用户查看,当一次开锁时指纹识别不匹配次数达到三次或密码输错三次时,邮件发送模块会将该信息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上,提醒用户有不正常开锁现象发生,实现对门的实时监控,大大增强了安全性,通过电量监测模块的设置,可对该门禁锁的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使得用户可实时的在手机上进行查看电量,便于及时对电池进行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内腔还设置有供电的电池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盖设置为开口框体结构,且所述防护盖的背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限位边的尺寸与滑槽的尺寸相吻合,且所述限位边与滑槽滑动连接,通过限位边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便于对防护盖进行上下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盖内壁设置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为一侧开口的框体结构,且所述海绵块固定于限位壳内部,且所述海绵块的表面与外壳表面接触,通过限位壳的设置,便于对海绵块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对海绵块进行清洁及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纹识别模块与指纹采集器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屏与密码按键组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量监测模块与电池组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屏、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执行控制模块、主控模块、邮件发送模块、密码按键组模块、指纹识别模块、电控锁模块、蓝牙模块及电量监测模块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护盖可对外壳面板上的显示屏、触摸屏及指纹采集器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对其造成污染,当需要开锁时,将防护盖上推,此时显示屏、触摸屏及指纹采集器就会裸露出来,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指纹识别方式或输入密码方式进行开锁,在海绵块的作用下,在推动防护盖的过程中,海绵块会对外壳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壳的表面粘附有指纹或灰尘的现象发生,通过密码按键组模块与触摸屏之间的配合,使得触摸屏上每次显示的数字按键均是错乱的,从而避免不法分子通过偷窥按键位置而解锁密码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2、通过设置的显示屏,用于显示目前指纹识别密码锁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作出下一步操作,执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主控模块及电控锁模块之间组成开锁电路,当指纹识别模块检测到即时指纹与用户存储的指纹相匹配时,或微处理器检测到用户密码输入正确时,主控模块控制执行控制模块控制电控锁模块做出开锁反应,完成一次完整的开锁操作,通过数据存储模块的设置,可对每次的开锁记录进行存储,并在无线信号发射模块、蓝牙模块的作用下,可与用户手机进行实时连接,从而将数据发送至用户手机,便于用户查看,当一次开锁时指纹识别不匹配次数达到三次或密码输错三次时,邮件发送模块会将该信息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上,提醒用户有不正常开锁现象发生,实现对门的实时监控,大大增强了安全性,通过电量监测模块的设置,可对该门禁锁的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使得用户可实时的在手机上进行查看电量,便于及时对电池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中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中防护盖的仰视图。

图5为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拉手;3、防护盖;4、显示屏;5、触摸屏;6、指纹采集器;7、滑槽;8、限位边;9、限位壳;10、海绵块;11、电路板;12、微处理器;13、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4、数据存储模块;15、执行控制模块;16、主控模块;17、邮件发送模块;18、密码按键组模块;19、指纹识别模块;20、电控锁模块;21、蓝牙模块;22、电量监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指纹识别和密码控制的智能门禁锁,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底部一侧设置有拉手2,且所述外壳1表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4、触摸屏5及指纹采集器6,且所述外壳1的两侧滑动连接有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3内壁底部设置有对外壳1表面进行擦拭的海绵块10,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电路板11,所述电路板11表面分别设置有微处理器12、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数据存储模块14、执行控制模块15、主控模块16、邮件发送模块17、密码按键组模块18、指纹识别模块19、电控锁模块20、蓝牙模块21及电量监测模块22。

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防护盖3可对外壳1面板上的显示屏4、触摸屏5及指纹采集器6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对其造成污染,当需要开锁时,将防护盖3上推,此时显示屏4、触摸屏5及指纹采集器6就会裸露出来,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指纹识别方式或输入密码方式进行开锁,在海绵块10的作用下,在推动防护盖3的过程中,海绵块10会对外壳1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壳1的表面粘附有指纹或灰尘的现象发生,通过密码按键组模块18与触摸屏5之间的配合,使得触摸屏5上每次显示的数字按键均是错乱的,从而避免不法分子通过偷窥按键位置而解锁密码的现象发生,通过设置的显示屏4,用于显示目前指纹识别密码锁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作出下一步操作,执行控制模块15、微处理器12、主控模块16及电控锁模块20之间组成开锁电路,当指纹识别模块19检测到即时指纹与用户存储的指纹相匹配时,或微处理器12检测到用户密码输入正确时,主控模块16控制执行控制模块15控制电控锁模块20做出开锁反应,完成一次完整的开锁操作,通过数据存储模块14的设置,可对每次的开锁记录进行存储,并在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蓝牙模块21的作用下,可与用户手机进行实时连接,从而将数据发送至用户手机,便于用户查看,当一次开锁时指纹识别不匹配次数达到三次或密码输错三次时,邮件发送模块17会将该信息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上,提醒用户有不正常开锁现象发生,实现对门的实时监控,大大增强了安全性,通过电量监测模块22的设置,可对该门禁锁的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使得用户可实时的在手机上进行查看电量,便于及时对电池进行更换。

所述外壳1内腔还设置有供电的电池组。

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7,所述防护盖3设置为开口框体结构,且所述防护盖3的背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边8,所述限位边8的尺寸与滑槽7的尺寸相吻合,且所述限位边8与滑槽7滑动连接。

通过限位边8与滑槽7之间的配合,便于对防护盖3进行上下滑动。

所述防护盖3内壁设置有限位壳9,所述限位壳9为一侧开口的框体结构,且所述海绵块10固定于限位壳9内部,且所述海绵块10的表面与外壳1表面接触。

通过限位壳9的设置,便于对海绵块10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对海绵块10进行清洁及更换。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19与指纹采集器6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屏5与密码按键组模块18电性连接,所述电量监测模块22与电池组电性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12分别与显示屏4、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数据存储模块14、执行控制模块15、主控模块16、邮件发送模块17、密码按键组模块18、指纹识别模块19、电控锁模块20、蓝牙模块21及电量监测模块22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防护盖3可对外壳1面板上的显示屏4、触摸屏5及指纹采集器6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对其造成污染,当需要开锁时,将防护盖3上推,此时显示屏4、触摸屏5及指纹采集器6就会裸露出来,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指纹识别方式或输入密码方式进行开锁,在海绵块10的作用下,在推动防护盖3的过程中,海绵块10会对外壳1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壳1的表面粘附有指纹或灰尘的现象发生,通过密码按键组模块18与触摸屏5之间的配合,使得触摸屏5上每次显示的数字按键均是错乱的,从而避免不法分子通过偷窥按键位置而解锁密码的现象发生,通过设置的显示屏4,用于显示目前指纹识别密码锁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作出下一步操作,执行控制模块15、微处理器12、主控模块16及电控锁模块20之间组成开锁电路,当指纹识别模块19检测到即时指纹与用户存储的指纹相匹配时,或微处理器12检测到用户密码输入正确时,主控模块16控制执行控制模块15控制电控锁模块20做出开锁反应,完成一次完整的开锁操作,通过数据存储模块14的设置,可对每次的开锁记录进行存储,并在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3、蓝牙模块21的作用下,可与用户手机进行实时连接,从而将数据发送至用户手机,便于用户查看,当一次开锁时指纹识别不匹配次数达到三次或密码输错三次时,邮件发送模块17会将该信息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至用户手机上,提醒用户有不正常开锁现象发生,实现对门的实时监控,大大增强了安全性,通过电量监测模块22的设置,可对该门禁锁的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并使得用户可实时的在手机上进行查看电量,便于及时对电池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