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联动报警人脸识别门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5759发布日期:2022-01-01 00:19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联动报警人脸识别门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人脸识别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联网联动报警人脸识别门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身份识别的装置。如:银行、安防、海关、公安、机要部门及各公司等。在多样的身份识别方法中,人脸识别方法的使用逐渐受到了众多的青睐,因为与其他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方式具有直观性强、不接触、采集方便,安全性高,且设备易操作等特点。人脸识别已经成为目前安防、门禁和考勤领域使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
3.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02736147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联动报警人脸识别门禁控制系统,包括人脸识别门禁控制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人脸识别门禁控制器通信的红外幕帘、燃气检测器、烟雾探测器等,实现了报警的联动、互通、共享,但是在陌生人或不法分子在进行门禁人脸识别时无法及时对其人脸数据进行记录和传递到终端,使得本系统的安全性能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网联动报警人脸识别门禁控制系统,能通过存储模块和云服务器及时对不发分子或陌生人的人脸模型数据进行记录,并及时传递到终端,方便后续排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ai处理器,以及识别模块、门控模块、存储模块、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和采集模块;
6.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视频流;
7.所述识别模块用于预存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识别所述视频流内的人脸模型和数据;
8.所述ai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视频流并根据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进行检测,并输出识别结果信号;
9.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视频流内与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不对应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
10.所述云服务器用于对存储模块内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进行进一步存储;
11.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实时接收存储模块内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i处理器的输出端设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语音录入芯片、控制器、音响和警示灯。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语音录入芯片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音响和警示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控模块用于控制门锁或者智能道闸的开关。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门控模块包括电子门锁或智能道闸。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存储模块通过智能网关与移动终端之间无线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设有存储模块、云服务器和采集模块,能通过存储模块和云服务器及时对不发分子或陌生人的人脸模型数据进行记录,并及时传递到终端,方便后续排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19.2、本实用新型设有报警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的人脸模型数据与系统内预设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不符时报警模块会立刻发出警示,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报警模块的系统图;
22.其中:1、ai处理器;2、识别模块;3、报警模块;301、语音录入芯片;302、控制器;303、音响;304、警示灯;4、门控模块;5、移动终端;6、存储模块;7、云服务器;8、采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4.实施例1
25.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包括ai处理器1,以及识别模块2、门控模块4、存储模块6、移动终端5、云服务器7和采集模块8;其中,所述采集模块8用于采集视频流;所述识别模块2用于预存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识别所述视频流内的人脸模型和数据;所述ai处理器1用于接收所述视频流并根据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进行检测,并输出识别结果信号;所述存储模块6用于存储所述视频流内与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不对应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所述云服务器7用于对存储模块6内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进行进一步存储;所述移动终端5用于实时接收存储模块6内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所述门控模块4用于控制门锁或者智能道闸的开关,所述门控模块4包括电子门锁或智能道闸,所述存储模块6通过智能网关与移动终端5之间无线连接;
26.使用本装置时,通过采集模块8采集视频流并输送到识别模块2,通过识别模块2将视频流中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提取并输送至ai处理器1,通过ai处理器1根据识别模块2中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对视频流中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进行检测,当视频流中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与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一致时,门控模块4中的门锁或道闸打开,当视频流中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与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不一致时,ai处理器1将视频流传递到存储模块6进行存储,存储模块6将视频流通过智能网关无线传输到移动终端5和云服务器7,能通过存储模块6和云服务器7及时对不发分子或陌生人的人脸模型数据
进行记录,并及时传递到移动终端5,方便后续排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27.实施例2
28.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2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同部分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ai处理器1的输出端设有报警模块3,所述报警模块3包括语音录入芯片301、控制器302、音响303和警示灯304,所述语音录入芯片301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控制器302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302的输出端分别与音响303和警示灯304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29.使用本装置时,当视频流中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与预存的人脸识别模型和数据不一致时,ai处理器1将信号传递到报警模块3内的控制器302,此时控制器302将语音录入芯片301中提前预存的语音信息通过音响303进行播放,同时控制警示灯304亮起,对用户进行警示,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