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瓣式蛋壳的自动打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5838发布日期:2022-08-06 03:0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瓣式蛋壳的自动打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扭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瓣式蛋壳的自动打开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很多商场等公共场所,都会出现扭蛋机,扭蛋机内安装有各式各样的扭蛋,你可根据扭蛋机前的宣传海报清楚知道里面是售卖哪种款式的商品,只要你投入硬币,然后扭动机前的机关,售卖机会从下方出口跌出扭蛋,扭蛋蛋壳里面装着图示的其中一款。中国专利cn201921256173.4公开了一种扭蛋机球壳,扭蛋机球壳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成一体,连接牢固度好,不会出现分体式结构中的连接牢固度问题,同时将连接件和锁扣件都制作呈弧形,保证连接件和锁扣件都位于球壳的球面内,保证球体的整体性好,不会在表面出现凸起或者凹坑等,保证球壳的滚动灵活性。
3.但是该种扭蛋机球壳转动部分一般为靠塑料件的来回弯折进行打开和关闭球壳,所以该球壳存在打开时容易卡死,以及容易出现打开过度造成球壳之间完全脱离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分瓣式蛋壳的自动打开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分瓣式蛋壳的自动打开结构,包括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相互盖合组成内部有空腔结构的球体,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可绕连接件转动。
6.作为优选,第一球壳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球壳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相互抵触积聚弹性势能,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受到向外打开的力,打开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7.作为优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具为“v”型件,“v”型件包括内板、外板以及连接内板和外板的连接部,内板、外板以及连接部形成可受外力变形的”v”型槽,其中内板设置在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上,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的连接部对顶设置,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处于关闭状态时,对顶的连接部相互挤压,使”v”型槽发生形变积聚弹性势能;连接部对顶的切线与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发生转动的轴线平行或者共线。
8.作为优选,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处于打开状态时,两个外板之间相互抵触限制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的打开角度。
9.作为优选,外板上设置有限位凸块,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完全打开时,限位凸块相互抵触。
10.作为优选,连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球壳上的上转动部和设置在第二球壳上的下转动部,上转动部和下转动部为铰接,第一弹性件和上转动部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弹性件与下转动部布置在同一直线上。
11.作为优选,上转动部和下转动部的个数均为2个,第一弹性件设置在上转动部之间,第二弹性件设置在下转动部之间。
12.作为优选,还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上转动部和第一弹性件设置在上底座上,下转动部和第二弹性件设置在下底座上。
13.作为优选,上转动部和下转动为软连接或者通过转轴连接。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5.本实施例所设计的球壳开闭结构,具有自动打开功能,而且打开的角度可控,避免转动部过度使用,延长了球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球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18.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30—第一球壳、31—第二球壳、32—连接件、33—第一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35—”v”型槽、36—内板、37—外板、38—连接部、39—上转动部、40—下转动部、41—限位凸块、42—上底部、43—下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实施例1
21.一种分瓣式蛋壳的自动打开结构,包括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相互盖合组成内部有空腔结构的球体,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通过连接件32连接,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可绕连接件32转动。其中第一球壳30、第二球壳31为翻转打开式的结构。
22.本实施例中,第一球壳30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3,第二球壳3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4,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相互抵触积聚弹性势能,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均受到向外打开的力,打开时,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均可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积聚弹性势能,当外力撤回时可以释放弹性势能。
23.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具为“v”型件,“v”型件包括内板36、外板37以及连接内板36和外板37的连接部38,很显然连接部38的外侧面为弧形,内板36、外板37以及连接部38形成可受外力变形的”v”型槽35,其中内板36设置在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上,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的连接部38对顶设置,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处于关闭状态时,对顶的连接部38相互挤压,使”v”型槽35发生形变积聚弹性势能;连接部38对顶的切线与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发生转动的轴线平行或者共线。在打开以及关闭的过程中连接部38始终抵触,所以转动时很有手感,具有一定的阻尼感,转动更丝滑。
24.本实施例中,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处于打开状态时,两个外板37之间相互抵触限制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的打开角度。其中关闭状态时,两外板37之间的夹角为90~180度。
25.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设置打开角度,本实施例中,外板37上设置有限位凸块41,
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完全打开时,限位凸块41相互抵触。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凸台由外板37端部弯折形成。
26.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2包括设置在第一球壳30上的上转动部39和设置在第二球壳31上的下转动部40,上转动部39和下转动部40为铰接,第一弹性件33和上转动部39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弹性件34与下转动部40布置在同一直线上。本方案中所选用的铰接方式为上转动部39和下转动部40的端部软连接。
27.本实施例中,上转动部39和下转动部40的个数均为2个,第一弹性件33设置在上转动部39之间,第二弹性件34设置在下转动部40之间。该种结构布置容易保证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在开合过程中稳定可靠。
28.由于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的表面为弧面,所以为了保证配合精确,所以还包括上底座42和下底座43,上转动部39和第一弹性件33设置在上底座42上,下转动部40和第二弹性件34设置在下底座43上。其中,上底座42安装在第一球壳30上,具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下底座43安装在第二球壳31上,具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上转动部39、第一弹性件33、上底座42为一体成型结构,下转动部40、第二弹性件34、下底座43为一体成型结构。
29.本实施例所设计的球壳开闭结构,打开时,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可在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的作用下向两侧发力自动打开,打开一定角度时,外板37相互的限位凸块41,防止继续打开。避免转动部过度使用,延长了球壳的使用寿命。而且转动过程中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4始终抵触,所以打开过程十分顺滑。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上转动部39和下转动部40通过转轴连接。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上转动部39和下转动的外侧端部通过软性材料连接,从而使第一球壳30和第二球壳31具备转动的能力,软性材料可以为塑料、布料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