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77127发布日期:2022-06-29 09:5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园区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3.园区的管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一般而言园区规模都比较大,领导者管理半径与管理纵深相应变大,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从项目、公司、到各行业、各部门的逐级监控管理问题,不同市场环境的兼顾适应与风险控制问题,专业分工细化带来的资源整合及协调问题等等,都是园区在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事实上,园区管理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与基层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非常近似,不仅要负责整个园区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园区的产业推进,招商引资、应急处置、内部服务等等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园区服务平台来进行支持,同时依托平台,促进园区的管理部门、企业、合作单位良性互动,面临上述挑战,园区需要在战略、流程、资源三个层面进行很好的配合。
4.结合以上问题,虽然当前园区一般均有监控设备监控,但实际监控排查的时候,其工作量也是极其巨大的,因此,为了方便园区的管理,我们提出一种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包括:
7.s1录入信息并配给身份卡,将园区工作人员和来访者信息登记录入系统,并给园区工作人员和来访者分别发放给内置有其身份信息的身份卡;
8.s2核实信息,由工作人员依据系统中信息和身份卡信息,并对其中信息进行核对;
9.s3门禁信息记录,在需要通过门禁的时候,在门禁处核实身份卡中的信息若信息在系统中存在,则开启门禁,若出现非法闯入则报警并通知监控室;
10.s4视频监控,通过设置在园区的设备采集的视频信息发送到监控室,供监控室人员查看;
11.s5信息储存,将门禁信息记录和视频监控模块采集的信息储存在园区本地服务器中;
12.s6查询信息,在系统主输入身份卡信息,然后系统内自动匹配该身份卡经过的门禁节点信息,结合门禁节点信息,系统自动筛选相应的视频信息;
13.s7身份卡回收,在来访者离开园区或者园区人员离职时候,将身份卡回收制作成空白卡,在新员工加入或者有新的来访者的时候重复步骤s1。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步骤s1录入信息并配给身份卡具体步骤包括:
15.获取身份信息,获取园区工作人员以及来访者身份信息;
16.制作身份卡,分别将园区工作人员和来访者身份信息录入身份卡,制作访客卡和员工卡并将该卡发放给工作人员或者来访者。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1中工作人员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证件照和联系方式,所述来访者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访问单位、目的和联系方式;所述步骤s1中每个身份卡均具有唯一编号,且所述来访者身份卡除了唯一编号还具有可变的副编号,副编号每次录入系统中进行更新。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2核实信息具体步骤包括:
19.通过读卡设备读取身份卡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核实;
20.若信息无误,将该卡发放给持卡人使用;
21.若信息有误,修改更新核实信息,之后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信息准确,在发放给持卡人使用。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3门禁信息记录包括如下步骤:
23.获取门禁信息,通过读卡设备读取身份卡信息;
24.确认身份卡信息,将身份卡信息与系统中信息对比,确定信息是否为系统中存在;
25.若信息存在,则身份验证完成,允许通过,若信息失效或者不存在,则不允许通过,并将信息反馈到监控室报警。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4视频监控获取的视频信息,其主要用于获取各个公共区域交通节点、门禁区域和车库进出口区域信息。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7身份卡回收具体步骤包括:
28.首先收取身份卡,并依据身份信息将身份卡分为访客卡和员工卡;
29.接着通过读写设备将卡片信息清除;
30.对于访客卡清除后还有对其重新生成新的副编号。
31.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32.读写模块,所述读写模块用于修改和识别卡片信息;
33.身份卡,所述身份卡用于储存持卡人信息;
34.视频模块,所述视频模块用于获取监控信息;
35.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持卡人信息、读写模块读取信息和监控信息;
36.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用于接收读写模块和视频模块信息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用于查询;
37.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持储存模块中储存的信息;
38.门禁模块,所述门禁模块用于验证身份卡信息,并发布报警信息。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本方案还包括访客卡发放回收模块,所述访客卡发放回收模块包括:
40.快捷信息模块,所述快捷信息包括公司园区内各个企业名称、常用目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中其他信息可供修改;
41.快捷信息写入模块,所述快些信息写入模块用于写入快捷信息;
42.回收清除模块,所述回收清除模块,用于讲回收的访客卡信息清楚以供下次使用。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快捷信息模块中企业名称信息和常用目的信息均可进行修改。
44.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身份卡利用rfid射频技术的使用,可在各检测点快捷采集,人员信息,方便在园区内追踪人员信息,通过将身份卡发放给来访者,可实现对外来来访者的信息追踪;结合摄像监控,方便对人员进一步确认行踪,从而方便对园区人员的管控;通过身份卡识别之后才允许通过的特性,有利于防止无关外来人员非法闯入;通过身份卡可回收利用的方式,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来访卡可回收且具有快速注册登记的设置,有利于来访者快速补充信息,降低来访者登记时间,使整个系统运作更加顺畅,同时其还具有回收功能。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46.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的框图;
47.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的步骤s1详细步骤框图;
48.图3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的步骤s2详细步骤框图;
49.图4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的步骤s3详细步骤框图;
50.图5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的步骤s4详细步骤框图;
51.图6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系统框图;
52.图7为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系统的访客卡发放回收模块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
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7.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58.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9.图1-图7示出的是本发明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及系统,通过身份卡利用rfid射频技术的使用,可在各检测点快捷采集,人员信息,方便在园区内追踪人员信息,通过将身份卡发放给来访者,可实现对外来来访者的信息追踪;结合摄像监控,方便对人员进一步确认行踪,从而方便对园区人员的管控;通过身份卡识别之后才允许通过的特性,有利于防止无关外来人员非法闯入;通过身份卡可回收利用的方式,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通过来访卡可回收且具有快速注册登记的设置,有利于来访者快速补充信息,降低来访者登记时间,使整个系统运作更加顺畅,同时其还具有回收功能,具体的,包括:
60.实施例1: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方法,包括:
61.s1录入信息并配给身份卡,将园区工作人员和来访者信息登记录入系统,并给园区工作人员和来访者分别发放给内置有其身份信息的身份卡;
62.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录入信息并配给身份卡具体步骤包括:
63.获取身份信息,获取园区工作人员以及来访者身份信息;
64.制作身份卡,分别将园区工作人员和来访者身份信息录入身份卡,制作访客卡和员工卡并将该卡发放给工作人员或者来访者。
65.s2核实信息,由工作人员依据系统中信息和身份卡信息,并对其中信息进行核对;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核实信息具体步骤包括:
67.通过读卡设备读取身份卡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核实;
68.若信息无误,将该卡发放给持卡人使用;
69.若信息有误,修改更新核实信息,之后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信息准确,在发放给持卡人使用;
70.其中身份卡采用主动式rfid技术,其读取信息使用的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
71.s3门禁信息记录,在需要通过门禁的时候,在门禁处核实身份卡中的信息若信息在系统中存在,则开启门禁,若出现非法闯入则报警并通知监控室;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门禁信息记录包括如下步骤:
73.获取门禁信息,通过读卡设备读取身份卡信息;
74.确认身份卡信息,将身份卡信息与系统中信息对比,确定信息是否为系统中存在;
75.若信息存在,则身份验证完成,允许通过,若信息失效或者不存在,则不允许通过,并将信息反馈到监控室报警。
76.s4视频监控,通过设置在园区的设备采集的视频信息发送到监控室,供监控室人员查看;
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视频监控获取的视频信息,其主要用于获取各个公共区域交通节点、门禁区域和车库进出口区域信息。
78.s5信息储存,将门禁信息记录和视频监控模块采集的信息储存在园区本地服务器中;
79.s6查询信息,在系统主输入身份卡信息,然后系统内自动匹配该身份卡经过的门禁节点信息,结合门禁节点信息,系统自动筛选相应的视频信息;
80.s7身份卡回收,在来访者离开园区或者园区人员离职时候,将身份卡回收制作成空白卡,在新员工加入或者有新的来访者的时候重复步骤s1;
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7身份卡回收具体步骤包括:
82.首先收取身份卡,并依据身份信息将身份卡分为访客卡和员工卡;
83.接着通过读写设备将卡片信息清除;
84.对于访客卡清除后还有对其重新生成新的副编号。
8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工作人员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证件照和联系方式,所述来访者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访问单位、目的和联系方式;所述步骤s1中每个身份卡均具有唯一编号,且所述来访者身份卡除了唯一编号还具有可变的副编号,副编号每次录入系统中进行更新。
86.综上所述通过身份卡利用rfid射频技术的使用,可在各检测点快捷采集,人员信息,方便在园区内追踪人员信息,通过将身份卡发放给来访者,可实现对外来来访者的信息追踪;结合摄像监控,方便对人员进一步确认行踪,从而方便对园区人员的管控;通过身份卡识别之后才允许通过的特性,有利于防止无关外来人员非法闯入;通过身份卡可回收利用的方式,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87.实施例2:一种智慧园区远程监控系统,包括:
88.读写模块,所述读写模块用于修改和识别卡片信息;
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读写模块设置为rfid读写器,可对身份卡进行识别,且读写模块设置多个,用于识别身份信息,且在识别身份信息录入系统的时候同步记录下时间信息以及读写模块所在位置信息;
90.身份卡,所述身份卡用于储存持卡人信息;
9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卡位主动式rfid标签,可进行远程识别,有利于加快识别信息速度;
92.视频模块,所述视频模块用于获取监控信息;
93.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持卡人信息、读写模块读取信息和监控信息;
9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存模块储存信息保留三个月,超过三个月自动覆盖信息,有利于降低储存模块维护成本;
95.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用于接收读写模块和视频模块信息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用于查询;
96.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持储存模块中储存的信息;
97.门禁模块,所述门禁模块用于验证身份卡信息,并发布报警信息。
98.在本实施例中,本方案还包括访客卡发放回收模块,所述访客卡发放回收模块包括:
99.快捷信息模块,所述快捷信息包括公司园区内各个企业名称、常用目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中其他信息可供修改;
100.快捷信息写入模块,所述快些信息写入模块用于写入快捷信息;
101.回收清除模块,所述回收清除模块,用于讲回收的访客卡信息清楚以供下次使用;
102.通过该模块的设置,有利于来访者快速补充信息,降低来访者登记时间,使整个系统运作更加顺畅,同时其还具有回收功能。
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快捷信息模块中企业名称信息和常用目的信息均可进行修改。
10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