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员和设施定位的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5190发布日期:2022-09-20 23:2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员和设施定位的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定位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员和设施定位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例如加油站、医院或者学校等各种设施内,各个位置上通常都配置有无线信标,进入设施内的人员佩戴智能手表这类可识读设备,通过可识读设备捕捉无线信标信号上报至云平台,从而展示人员位置,实现定位功能。
3.但是现有的定位系统虽然能实现定位功能,但是由于缺乏范围限定,定位系统并不能根据进入人员的位置发出提示,进入设施内的人员能进入至任何位置,监测人员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导致定位系统缺乏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人员和设施定位的管理系统。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人员和设施定位的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标记设备以及用于接收智能标记设备所发出信号的信标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外依次分布的第二阈值以及第一阈值,当智能标记设备进入第二阈值后,由集成在信标平台内的身份核验单元输出智能标记设备的核验结果。
6.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地图单元,用于显示设施内的地图,并接收信标平台反馈的智能标记设备的信号;所述电子地图单元还适配设置有显示单元,对电子地图单元进行显示。
7.进一步的,所述信标平台包括若干个无线信标,分布设置于设施内的各个位置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以及位于其内一侧的第二阈值均由若干个无线信标连线合围而成。
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设施内的雷达测速单元,所述雷达测速单元用于对智能标记设备的移动进行测速,输出智能标记设备在设施内的移动速度v。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在设置于设施内的路径绘制单元,智能标记设备进入第一阈值内后,路径绘制单元接收信标平台反馈的信号,绘制智能标记设备的移动路径,监测服务器,监测服务器接收路径绘制单元上传的移动路径数据,并储存。
11.进一步的,还包括距离测算单元,用于在接收信标平台反馈的检测信号,确认智能标记设备与设施内各个位置上的无线信标的距离数据。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身份核验单元,当智能标记设备的信号出现在第二阈值内后,身份核验单元用于核实用户的身份,用户拒绝核验,则发出警报。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通信单元,当所述智能标记设备进入第二阈值后,通信单元接收身份核验单元发出的身份信息,向外界通信。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的间距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的间距为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阈值以及第二阈值,在信标平台捕捉到了处于移动状态下的智能标记设备的信号之后,在智能标记设备进入第一阈值后,即可以开始绘制智能标记设备的移动路径,然后将该移动路径数据进行上传,便于监测用户获取以及使用;如果智能标记设备进第一阈值后继续移动到第二阈值内,则提示携带智能标记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确认进入第二阈值的用户身份,能起到警戒保护的作用,便于监测人员回溯,如果用户不愿意核验身份,则向立即监测用户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进行处理,进而提高了设施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定位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信标构成示意图。
19.图中:10、智能标记设备;20、信标平台;21、无线信标;30、雷达测速单元;40、电子地图单元;50、显示单元;60、第一阈值;70、第二阈值;80、距离测算单元;100、身份核验单元;110、通信单元;120、路径绘制单元;130、监测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2.实施例
23.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人员和设施定位的管理系统,包括智能标记设备10以及用于接收智能标记设备10所发出信号的信标平台20;
24.还包括内外依次分布的第二阈值70以及第一阈值60,当智能标记设备10进入第二阈值70后,由集成在信标平台20内的身份核验单元100输出智能标记设备10的核验结果。
25.在例如加油站、医院或者学校等各种设施内,各个位置上通常都配置有无线信标,进入设施内的人员佩戴智能手表这类可识读设备,通过可识读设备捕捉无线信标信号上报至云平台,从而展示人员位置,实现定位功能。
26.但是现有的定位系统虽然能实现定位功能,但是由于缺乏范围限定,定位系统并不能根据进入人员的位置发出提示,进入设施内的人员能进入至任何位置,监测人员难以
及时作出反应,导致定位系统缺乏安全性。
2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阈值60以及第二阈值70,在信标平台20捕捉到了处于移动状态下的智能标记设备10的信号之后,在智能标记设备10进入第一阈值60后,即可以开始绘制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路径,然后将该移动路径数据进行上传,便于监测用户获取以及使用;如果智能标记设备10进第一阈值60后继续移动到第二阈值70内,则提示携带智能标记设备10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确认进入第二阈值70的用户身份,能起到警戒保护的作用,便于监测人员回溯,如果用户不愿意核验身份,则向立即监测用户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进行处理,进而提高了设施内的安全性。
28.参考图1,本系统还包括电子地图单元40,用于显示设施内的地图,并接收信标平台20反馈的智能标记设备10的信号;使用时,通过有电子地图单元40来接收信标平台20发出检测信号,能够显示出智能标记设备10的位置,便于监测的人员实时掌握智能标记设备10的位置信息。
29.参考图1,相应的,所述电子地图单元40还适配设置有显示单元50,对电子地图单元40进行显示;便于用户能够实时的观察到智能标记设备10的实时位置。
30.参考图1以及图2,所述信标平台20包括若干个无线信标21,分布设置于设施内的各个位置上;也即,所述无线信标21用于接收智能标记设备10发出的信号,从而确定智能标记设备10在设施内的位置,其中,所述智能标记设备10为无线追踪器、便携智能设备或者可识读设备,例如智能手表。
31.参考图1以及图2,所述第一阈值60以及位于其内一侧的第二阈值70均由若干个无线信标21连线合围而成;也即,当智能标记设备10如果接收到相应的无线信标21的信号,则可以确定智能标记设备10已经进入了第一阈值60或者第二阈值70内。
32.参考图1,本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设施内的雷达测速单元30,所述雷达测速单元30用于对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进行测速,输出智能标记设备10在设施内的移动速度v。
33.使用时,通过对智能标记设备10进行雷达测速,从而能够确定智能标记设备10在设施内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时间。
34.参考图1,本系统还包括在设置于设施内的路径绘制单元120,智能标记设备10进入第一阈值60内后,路径绘制单元120接收信标平台20反馈的信号,绘制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路径。
35.使用时,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路径还能在电子地图单元40上进行显示,便于监测人员实时了解情况。
36.参考图1,相应的,本系统还包括监测服务器130,监测服务器130接收路径绘制单元120上传的移动路径数据,并储存。
37.使用时,移动路径上传至监测服务器130中,在需要时,用户能够从监测服务器130内调取存储的数据并处理,比如说,打印、排版或者编辑等。
38.参考图1,本系统还包括距离测算单元80,用于在接收信标平台20反馈的检测信号,确认智能标记设备10与设施内各个位置上的无线信标21的距离数据;基于该距离数据,能够判断出智能标记设备10是否已经进入第一阈值60以及第二阈值70内部,而且使用时,所述距离测算单元80接收雷达测速单元30输出速度数据后,基于第一阈值60的范围,从而确定并输出第二阈值70。
39.参考图1,本系统还包括身份核验单元100,当智能标记设备10的信号出现在第二阈值70内后,身份核验单元100用于核实用户的身份,用户拒绝核验,则发出警报。
40.例如身份核验单元100可以为指纹识别设备或者人脸识别设备,可以确定进入第二阈值70内的人员身份,通过确认进入智能标记设备10内的用户身份,便于后续进行追索。
41.参考图1,本系统还包括通信单元110,当所述智能标记设备10进入第二阈值70后,通信单元110接收身份核验单元100发出的身份信息,向外界通信。
42.使用时,在监测端的监测人员能够接收到通信单元110发出的用户的身份信息,由监测人员接收以及核对。
43.参考图1,所述雷达测速单元30用于接收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速度进行检测,输出速度数据v,所述设施内的外阈值第一阈值60,可移动阈值值第二阈值70,标定阈值均由若干个在不同位置上的无线信标21合围形成,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单元40进行显示。
44.其中,若干个无线信标21之间可能处于一个同一个平面,也可能不共面,因此以向量的形式对第一阈值60以及标定阈值的外周上的点进行标记,以第一阈值60以及标定阈值来对可移动的第二阈值70进行表述;
45.具体的,以第一阈值60上的多维向量为ax11,x12...x1n;在a与智能标记设备10的连线上存在多维向量by11,y12...y1n,其中n大于2,多维向量b构成了标定阈值;
46.于是a点与b点的距离为第一阈值60与标定阈值的间距的得以确定;而所述第二阈值70在a与b之间。
47.通过连续四个无线信标21时,可以依次得到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于是,得到常数,
48.但是考虑到如果智能标记设备10的移动过快,则会快速的从第一阈值60内进入第二阈值70内部,这就意味着第二阈值70的作用会降低;于是,在第一阈值60与第二阈值70的间距值加上可测得变量v,此时,第一阈值60与第二阈值70的间距为在a点与智能标记设备10连线上,存在与若干个与a点距离为合围形成了第二阈值70。
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